天天看点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曾经,中国是整个东亚地区,无可争辩的宗主国,周边国家无一例外,都深受华夏文化影响。虽说远在海外,日本也多次派人前来学习文化,中国也有高僧东渡出海,两国长期以来都有交流。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被列强的巨舰火炮轰开了国门,但两国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日本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坚守传统。发现自己的不足后,他们主动敞开大门,积极学习西方的制度建设和工业体系,很快也跻身到“列强”的行列中。而中国则要缓慢得多,庞大的国土似乎带给统治者们充足的自信和挥霍的本钱,最终皇室被推翻,国土也陷入长久的纷乱中。

实力的变化,让狭小的日本萌生出勃勃野心。他们先是不顾旧情,用战争掠走中国大量财富和土地,又试图靠扶植在纷争中崛起的军阀,进一步吞并中原。军阀们互相争斗,自然对外来援助很感兴趣。接受日本扶持的军阀不少,不过,真正愿意当卖国贼的并不多。这其中,就有日本最恼怒的两个人。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张作霖起家寒素,即便是当了军官也没积攒多少财富,蒙一位大小姐不弃,主动选择嫁给他,连婚房都盖不起,只能住在岳父家中。靠着岳父的资助和人脉,以及妻子在幕后的盘算谋划,他与各界人士都有一定往来。他渐渐掌握起一支民防保安队,壮大后被收编,又靠着这支力量在军中钻营升职,最终坐上了“东北王”的宝座。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事实上,张作霖和日本很早就搭上了关系。早在日俄战争中,张作霖就给日本人当过斥候眼线,也算是为他们立下了功劳。后来,张作霖崛起为一个地区霸主,日本要找一个傀儡政权来扶持,他们自然想到了这位“老相识”。张作霖的工业基础很多都是日本帮忙建起来的,包括后来,老部下郭松龄倒戈相向,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之际,也是日本军队出了手,这才镇压了“叛乱”。可以说,张作霖受了不少日本人的“恩”。

张作霖思想颇为传统,他虽然对共和并不感兴趣,但传统思想中对国家民族的忠义思想却始终影响着他。他确实拿了日本人好处,也签了一些条约,但最重要的、事关国土的,能拖则拖,或者干脆不认。他给日本人许下重大承诺,日本才出手帮他摆平了郭松龄,谁知日本人上门索要报酬时,他却矢口否认,称没有立下书面证据,拒不履行。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他曾因南方大军压境,同意出让一部分土地给日本人,并“爽快”地签了协议。但危机解除后,欣喜的日本人才发现张作霖只改了一个私章,没有签字,致使协议无效。除此之外,张作霖还大力扶植本地企业,打破日本工厂企业的垄断,让他们利润缩水。日本人终于意识到张作霖根本不是个傀儡,双方撕破脸皮之后,悍然炸死了这个盘踞东三省的枭雄。

段祺瑞是当时一个另类的军阀,作风极其朴实,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五毒”一个也不沾。他曾经是袁世凯麾下的虎将,后来成了皖系的领头人。在张勋拥立清朝末帝复辟后,段祺瑞以“讨逆军”统帅的身份,攻入北京,驱逐了张勋,成为民国总理。他也曾遭遇失败,被迫下野,后来又在冯玉祥的拥戴下,当上了民国当时最高元首——临时执政一职。他还是中国的第1位陆军总长,建设起一支近代炮兵部队。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不管是建设军队还是维持政府运转,钱都是必不可少的。段祺瑞能上位,靠的是他的威望和军队,他在经济上并没有多突出的才能。长期的战乱让民众越发贫困,税收也几近枯竭。这时,日本人察觉到好时机,主动提出借钱,只需要满足他们“一点小小的要求”。

段祺瑞欣然接受,2年就借了5亿日元。当时的日元可不是现在这样贬值,5亿放在哪里都是一笔巨款。段祺瑞很满意,日本人更加满意,他们想着只要段祺瑞能拿着钱迈上新的台阶,就能达成之前谈好的许诺,从中国拿到大量特权,割地也不是梦想。

这两个民国军阀让日本人恼怒:一个“言而无信”,一个借钱不还

段祺瑞收了好处,但并不想办事。他拿着钱强化了自己的军队,当属下忧心忡忡地问他该怎么归还时,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根本没打算还。他确实拿了东西给日本人当抵押,但都是东北和山东的资产,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相当于是空头支票。最终,直到段祺瑞下野,日本人也没收回借款,继任的政府也没有还钱的想法。最终,负责索取欠款的日本人自杀谢罪。

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两个军阀坚守住了底线。他们虽然缺陷不少,但却没有亏在民族大节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