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答案是不可以!這個答案很沮喪,但事實如此。二戰後期的日本人,雖然是秋後的螞蚱,也蹦跶不了幾天了。

但這個蹦子,那也得看在誰的面前蹦跶。在美國人和蘇聯人的面前,全力一擊一個腳丫子就能把這日本人踩死。

當然這麼說,沒有什麼說服力,畢竟在真實的曆史上,咱們并沒有攻擊過七十萬的關東軍。

是以想要把這事說明白,最好拿一些個執行個體進行佐證才成。

什麼樣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呢?小編覺得豫湘桂戰役,就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咱來介紹一下背景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這場戰役是在1944年發生的,這算是日本人在二戰後期回光返照的一場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日本人集結了五十萬的兵力,對咱們發起了進攻。

五十萬啊!這樣的數字,在抗日戰争中都沒有過的數字,之前的戰役日本人一般情況下也就投入二十多萬的兵力。

對于這次戰役的規模,按照日本人的說法是一次百年罕見的大遠征。事實上也差不多,因為整個戰役的作戰區域在南北方向算,就長達二千四百公裡。

那麼日本人為什麼要發起這次進攻呢?

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上,一臉的衰樣,到了1943年的時候,日本人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進攻的能力,隻能蹲在一個島子一個島子上呆呆的防守而已。

這也就算了,日本就是一個島子,他最要命的海上運輸線眼瞅着就要被美國人掐死了,而且美國人飛機在中國的飛機場上,能夠對他進行大規模的轟炸。

以上算是軍事上的,在政治上日本人也成了一個不讨喜的家夥。

在1943年的十月份,蘇美英在莫斯科開了一個大會,弄出一個普遍宣言,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中國美國和英國在開羅還進行了一場會晤,捎帶腳的還發表了一份《開羅宣言》。

日本人瞅着自己大勢已去,可不就要做一個垂死掙紮嗎?

是以日本人就召開了一個什麼禦前會議,搞出一個一号作戰。

作戰目的是進行一場貫通中國南北,連通法屬印度的野戰。就光這一句話您就知道了,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

日本方面咱就介紹到這裡,回頭咱在來看看國軍這塊的準備有是如何呢?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一說作戰,咱們不得不面對裝備問題,這玩意一直就是困擾中國軍隊的門檻。

外援這塊,其實就是抗戰之前,咱從德國哪裡購買的一批軍火,這東西可以說是一次性的,打一場仗就少一批都沒地補充去。

而且不管這批武器輸入多少,其實在中原大戰和兩廣事變中,這些武器已經被消耗了大半,用用在抗日的德國武器也就是1936年到1938年輸入的,采購量絕對不超過一億五千萬馬克。

但是這些武器,在抗戰初期,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就消耗沒了。

至于美國人的援助,您也别指望太多,他們的支援僅能購買一些軍用物資,例如不太重要的醫療藥品啥的,至于購買武器,那就别想了,一個美國的《中立法案》就堵死了幾乎全部的路子。

到了《租借法案》出台之後,美國人的援華武器這才開始出現,但這個物資也僅占租借法案中的2%而已。而且這些東西僅僅補存到了遠征軍的部隊當中了,國内的您就别想了。

根據一份空運入華的陸軍裝備交撥配置設定顯示,用于國内的沖鋒槍僅為一千七百挺,機關槍三百五十一挺,至于最要命的步槍,也僅僅是一千支,您沒有想到吧!

您不要質疑這份資料,因為這份資料在當時他是用來反駁丘吉爾的抱怨的。抱怨什麼呢?

“哦!你們美國人援華物資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很不好!這讓我們眼紅!”

是以這裡頭絕對不會有水分的,好吧,這點東西杯水車薪,但還是惹得英國人眼紅扒拉的。是以您也就能夠了解,在遠征軍初期的時候,為什麼物資落在了英國人的手裡,他們甯願投降把軍械物資交給日本人,也不願意将物資發放給中國人的原因了。

當然在投降之前,他們會将自己打扮的體體面面的,至少看起來相當的紳士,對,是相當的紳士,英國人投降的時候很喜歡這樣的。

好了,不說這個了,再說下去,小編要氣爆了。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至于蘇聯人的援助那倒挺夠意思的,有一千二百多架飛機,八十二輛坦克,一千五百多輛汽車,大炮一千多門,機關槍差不多有一萬挺,步槍五萬支,還有其他子彈一億八千萬發,炮彈二百萬發。

唇亡齒寒的道理,蘇聯人很懂,但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多,但面對龐大的中國軍隊,這點東西其實不算啥。

是以主力還得靠自己,根據文獻顯示,打1939年開始到1944年這六年中,咱自己生産的步槍有三十六萬四千多支,但這些槍超過半數是漢陽造,更加先進的中正式其實也不多。

這麼說幹巴巴的,舉個例子,您體會一下。

豫湘桂會戰第二階段的主戰場——衡陽會戰,當時為了解救被日本人包圍的衡陽,國民黨調動了所有在衡陽周圍能夠調動的部隊,其中離衡陽最近的是第六十二軍。

根據當時美國記者白修德的記錄,整支軍隊,三個人一支步槍,要說炮還是有幾門的,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炮,兩門法國式的七五炮,那是一戰時期的東西,九門迫擊炮。

這支部隊有些小夥伴不知道,但小編告訴你這是一支隸屬于國民黨軍委會的直轄部隊。

至于最為精良的美械部隊六個軍,十六個師,他們的戰鬥力遠超國内部隊,甚至于和日本人的精銳部隊正面交鋒,都有能一舉殲滅敵手的能力,但他們不在國内。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您不要懷疑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國内最為精良的兵員都補充到了遠征軍裡頭去了,他們的戰鬥意志遠超國内部隊的戰鬥意志。

是以呢?是以就造成國内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下降。

那麼還有其他困難嗎?别的不說,當時在這場大會戰中,蔣介石要求史迪威給五百噸汽油供應給洛陽守軍,史迪威壓根就不搭理。

是以啊!依靠别人,那整個就是靠山山跑路,靠房那叫個人倒屋塌啊!

那麼接下來,咱來看看豫湘桂會戰又是怎樣的呢?

整個大戰,您要是想把他說全乎了,就本文的篇幅,你壓根就撐不下,是以咱就挑幾個關鍵的地方和大家夥說道說道。

蔣介石槍斃了兩個軍長。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頭一個是第四軍軍長張德能,這人挺厲害,年輕的時候在雲南的講武堂上過學,畢業之後從排長做起,一路晉升,這輩子在升到師長這個位置上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個标準的軍人。

那麼張德能帶領的德軍是第四軍,這個軍您要是看他在北伐時期的表現,這就是一鐵軍。

您都不知道,這支鐵軍在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以及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的表現,何止是良好,優秀都得冒個尖子。

但在這次在豫湘桂會戰中,他們守衛長沙也就十來天。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日軍這次進攻長沙動用了大量的空軍,坦克,大炮。

而張德能根據三次長沙保衛戰的經驗,将自己的主力擱到城裡頭,将重炮營,師部和直屬隊留到了嶽麓山。

張德能想要用老套路對付新戰略的日本人,顯然就要整岔氣了,日本人首先動用了飛機轟炸了嶽麓山,緻使三次長沙會戰中大顯神威的炮兵發揮不了任何的作用了。

是以日軍拿下嶽麓山之後,沒有了炮兵的威脅,很快就用優勢兵力,占據了三分之一的長沙。

而這個點上張德能意識到了之前第九戰區參謀長趙子立的提醒是對的,不該将主力全部放在城裡,而應該放在嶽麓山上。于是他想要增援嶽麓山,畢竟沒有了嶽麓山長沙是守不住的。

張德能留下一個團守備長沙,指令排程兵力去嶽麓山,但這個過程不是說調就能調的,因為這中間還要渡河,而指令太過倉皇不說,排程混亂,被日本人的偵察機發現,第四軍的主力就被堵在了江面上以及岸邊上,日本人的大炮飛機機槍掃過來,第四軍傷亡慘重。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最終蔣介石以擅離職守,主動放棄長沙的罪名,将張德能槍斃了。

這件事在蔣介石的日記中就有記載,蔣介石認為這個第四軍十餘年的榮譽是虛的,有名無實。

在後來的國民黨參政會上,蔣介石也闡述了槍斃張德能的原因。

我們不說蔣介石說了什麼?就這場戰役來說,張德能盡了自己的能力。

一個軍的部隊抵禦日本人數倍兵力的進攻,還搏殺了十來天,最終全軍剩下也就三分之一的兵力。

雖然張德能失敗了,但他也遲滞了日本人打通大西南的計劃,給後方擠出了時間。

但咱也不得不說,國民黨軍隊在指揮上,真有點上下不協調的現象。

在戰役中,不協調意味着什麼,您應該明白。

最後一個是處決第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陳牧農是黃埔第一期學員,大家夥都知道黃埔前三期那是猛将輩出的時間段,陳牧農打連長開始做起,在百團大戰中還積極配合過八路軍。

但陳牧民當上了軍長之後,就有點腐化堕落了,他的三十九軍再進入到廣西的路上,不僅擾民,還有軍官利用軍車搞貿易。

好了,這些就不說了,咱們接着說事。

那麼在這場豫湘桂會戰中,第九十三軍防守的是全州,當時陳牧農拍胸脯保證可以守三個月的。

結果呢?陳牧農在日軍進攻黃沙河的時候,就抵抗了一天,兩天後日軍進攻進攻全州,陳牧農就打了一晚上,就撤了。

是的,撤了,您沒有看錯,順道他還把儲存的各種軍用物資燒毀,當然燒得不夠全面,剩下的留給了日軍。

當時第四戰區的司令長官張發奎,聽了這消息都要瘋了,發狠要辦了陳牧農,于是就電告蔣介石這件事。

陳牧農跑出來之後,就被張發奎給扣在了桂林防守司令部。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有點迷糊了,大家夥先把這個過程捋一捋,然後小編給您解釋。

有一點您想不到,陳牧農寫了一封信給張發奎,要求張發奎向重慶解釋想辦法救他。

啥辦法呢?就是這次撤退他是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沒有明确在紙上的指令,僅僅是電話通話)。

看着是不是有點整岔氣的感覺。

這還不算完,陳牧農的副軍長也知道了這封信的内容,就通報了蔣介石。

結果下來了,蔣介石要張發奎盡快地處決陳牧農,最終陳牧農被槍決。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那麼事情說到這裡,估計小夥伴看完一頭霧水,這是啥意思?

蔣介石要借刀殺人了,這個刀大家夥能猜到是日軍,這個人可不是陳牧農,而是白崇禧的桂軍。

因為全州失守之後,日軍下一步要進攻桂林,而蔣介石指令桂軍死守桂林三個月。

當然死守是可以的,但你好歹要弄個外援啥的吧!這樣就能對日軍包圍桂林的部隊進行一個反包圍,來個中心開花也不錯啊!是以這個戰鬥可以打。

但問題是中央軍在貴州的主力他來不了,尬住了吧!

白崇禧可是小諸葛,他能上這當嗎?後來死守桂林的變成了兩個師,外加一個防守司令部和一個軍部,就這其中的一個師,還是沒怎麼訓練的新兵。

最終的結果就不用小編說了吧,整個死守桂林的成為了孤軍,城破之時就是防守部隊滅亡之時。

那麼在突圍不突圍的問題中,白崇禧和蔣介石又扯皮了一段時間,直到桂林城破被攻陷了,蔣介石的複電才發出去。

而這個時間點上,死守桂林的部隊早于一天之前就發起了突圍行動。

這場戰鬥中,桂系的這兩個師,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了,日本發出的戰報公布,守軍的屍體就有五千多具,被俘虜的人員達到了一萬三千多人。

後來日軍投降之後,因為這件事,蔣介石就将這兩個師的番号,還捎帶腳的把這兩個師的上級部門,第十六集團軍和第三十一軍的番号也撤銷了,就留了一個四十六軍,而這個四十六軍又被蔣介石拉到山東去打内戰了,後來也沒了。

那麼為嘛說這麼一段呢?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擊敗日本70萬關東軍,中國軍隊可以嗎?

其實小編就是想要告訴大家夥,抗戰的時候,蔣介石同樣是事無巨細的要管理,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就一直沒有變過。

想要打日本人,不擰成一股繩,能成嗎?還沒打就開始琢磨别的事了,就光這一條,用一百五十萬的兵力去打哪怕日落西山的關東軍,那也是不成的。

而豫湘桂戰役,是武漢會戰之後正面戰場最大的一次失敗,不到一年的時間,一百四十六座城市,三十多個機場就淪陷了。

戰役結束之後别說國内的輿論了,就連國民黨最大的靠山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都緻電給蔣介石,準備讓史迪威指揮全部的中國軍隊。

這也叫個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