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賣國賊,出賣祖國沒有好下場!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他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賣國賊,出賣祖國沒有好下場!

賣國者(俗稱賣國賊)指的是背叛祖國、向敵國出賣國家利益并達到非常嚴重程度的人。比如協助外國推翻本國政府或者嚴重侵害或出賣本國利益,或者慫恿外國對本國宣戰,等等。

并不是說隻要對國家不忠誠、有背叛行為就能成為賣國者的,也就是說,賣國者不是誰想當就能當得上的。不是很嚴重的損害國家的叛國行為,未必就能配得上賣國的稱謂。

雖然中國之民族處于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世界也是一樣),有時融合得溫和些,有時便融合得很殘酷、很血腥,但這并不妨礙賣國行為的認定:一個行為是應該以其所處的當時與當地來判定,而不是之後的情形。

在中國的近現代封建專制史上,賣國者比較繁榮昌盛。兒皇帝石敬瑭就很出名,向遼國一下就出賣了燕雲十六州。宋朝,生産了著名的賣國賊趙構和秦桧;明朝比宋朝,在這方面、無論品質還是數量都有所進步: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等等;清朝比前兩朝,在這方面,也是長江後浪催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具體就不列舉了。

他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賣國賊,出賣祖國沒有好下場!

但是,若是往前看,就是往古代看,你會發現,找個叛國者還真的不太容易。比如漢朝,雖然在漢朝和匈奴之間,經常會有人投降過來、投降過去,不過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的人還真就沒有。當時,匈奴人有很多投降漢朝,漢朝也有一些人投降匈奴,比如: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浞野侯趙破奴,等等。李陵一直沒有給匈奴出什麼力,趙破奴也一樣。實際上,他們心中對祖國依然是十分眷戀,趙破奴後來找了機會又跑回漢朝,李陵因為滿門被劉徹殺死,不願回去面對而拒絕傳回漢朝,但始終抑郁不樂、還把幫助匈奴練兵的漢降将李緒給殺了。同時,更有漢使蘇武的千古流芳。

那麼,誰是中國曆史的第一位叛國者呢?研究了半天,總算是找到了一位,當然這隻是一家之言,不是權威結論。

依本文看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賣國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周幽王前王後的娘家人——申侯。

從史書記載上看,周幽王是有名的昏君,他不僅重用佞臣虢石父、吃喝玩樂,而且還做了兩件導緻其身死國破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聞名遐迩的烽火戲諸侯。為了搏自己寵愛的女人褒姒一笑,竟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點燃烽火。這烽火一點、非同小可,因為周王與諸侯有約定,如有外敵入侵、京城危急,則點烽火為号、各路諸侯必須舉兵勤王(勤王就是救援的意思)。那時候,周王室以信義仁德治天下,天下諸侯亦以信義守之。見到狼煙沖天,各路諸侯立即集合軍隊、飛馬馳援,結果到了才知道:讓人家幽王給涮了。

這其實還不是最嚴重的,最要命的是:褒姒這位亡國滅夫的女人、笑了!你早不樂、晚不樂,偏偏趕到諸侯被戲弄的時候樂,這不是沒事找事麼?!幽王一見大喜,這招兒還真管用。結果玩起火來就沒個完(為了看寵妃多笑幾次),一直玩到諸侯再也不來了、才停下。

第二件就是廢掉原配夫人的王後之位以及其所生長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立褒姒為皇後、褒姒所生兒子伯服為太子,将宜臼連同原配大老婆趕回娘家(連媳婦帶大兒子都不要了)。

幽 王前夫人娘家人申侯,見此大怒。申侯乃是一方諸侯,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幽王見申侯不服,有不臣之心,便發兵攻打。申侯當然不是幽王的對手,于是,便與周朝的死敵——犬戎結盟,請求犬戎兵發鎬京(周朝都城),報酬就是可以任意燒殺搶掠。

結果,犬戎和申侯(還有一個申侯的盟國缯侯)内外勾結、裡應外合,兵困鎬京。

幽王大驚,趕緊點烽火、讓諸侯救駕,當然是一個諸侯都沒來,都以為幽王又在逗傻小子玩呢。結果,幽王及太子伯服被犬戎所殺,褒姒下落不明。犬戎在京城四處殺掠、周王國土一片廢墟。事情至此,諸侯方知:攤上大事兒了,這回是真的。于是大家匆忙趕來,經過激戰、驅逐犬戎,但為時已晚。

後來,大家擁立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從實際情形來看,殺掉幽王和伯服,清除宜臼登位的全部障礙,很可能就是申侯以及前王後甚至宜臼對犬戎提出的要求。好一招借刀殺人!堪謂爐火純青,隻是換來的是:山河破碎、國民慘遭屠戮與掠奪。可以說,周平王是踩着自己生身父親和千百萬國民的鮮血登上了國王寶座。

周朝從此一蹶不振、王室衰微,諸侯開始不服周王之限制,曆史由西周而步入諸侯争霸之春秋時段。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周王直接控制的國土面積也不是非常大,是以被此役一番摧殘,導緻國力大衰。但如果認為周王室之衰頹完全是因為國力下降造成,那其實也并不全面。

應該是其國力與道德水準的雙重下降,方才導緻其地位在諸侯心目中的全面下降。瞧瞧幽王這一家子,都是一副什麼德行:幽王沒事閑得點火玩兒,按照契約理論算是背信棄義,說得俗點兒,叫拿人家諸侯當猴耍;褒姒非但不予勸解阻攔,反倒火上澆油、予以鼓勵;幽王之王後、王後娘家人及宜臼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毫無廉恥,為一人之幸福安康,不惜堕萬民于水火。想想吧,估計當時的諸侯一提起這一家子人都反胃。如此國王,還尊他作甚?!

人說申侯也有自己的苦衷,當然,細看曆史,叛國者也是人,幾乎所有背叛自己國家的人其實都有苦衷。比如趙構,若不害死嶽飛,皇位就坐不穩;比如秦桧,可能就有把柄攥在金國手裡;比如石敬瑭,不勾結遼國,自己就有危險;比如吳三桂,不投降清軍,處境就很危險;等等。

問題在于:人做事是需要有道德底線的。若人人都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擇手段,其結果必将導緻道德體系的崩盤。叛國與否就是人做事的底線,這是一個任何原因亦或理由都無法改變其性質的行為。無非是原因不同,有一個情節輕重的問題而已。

申侯的所謂苦衷是不能為其叛國行為辯解的,而且在曆朝曆代的叛國者中,申侯的行為惡劣程度是非常深重的:首先,幽王為一國之君,當然有權決定自己的繼承人(其決定是對是錯,暫不讨論);其次,幽王隻是廢掉太子、休掉媳婦,并沒有傷害他們;最後,發兵讨伐、是因為你不服,征讨你不一定就是整死你。以前的發兵征讨和後來的不太一樣,一般是以征服而不是殺死為目的。

申侯所為,實在是太過歹毒。不僅勾結外敵,還殺了幽王與伯服,把爺倆全給滅了;不僅殺了幽王和伯服,還允許犬戎縱兵殺掠(這本身就是犬戎出兵的條件),造成周王室山河殘破、從此一蹶不振。可以說,申侯的行為直接造成一代王朝的衰敗,雖然不能把全部責任都算在他的頭上。

申侯的行為表明其是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那麼,或許幽王的前王後也不是善類,幽王義無反顧地廢掉王後與太子而改立褒姒與伯服,是否亦與此有關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