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卖国贼,出卖祖国没有好下场!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卖国贼,出卖祖国没有好下场!

卖国者(俗称卖国贼)指的是背叛祖国、向敌国出卖国家利益并达到非常严重程度的人。比如协助外国推翻本国政府或者严重侵害或出卖本国利益,或者怂恿外国对本国宣战,等等。

并不是说只要对国家不忠诚、有背叛行为就能成为卖国者的,也就是说,卖国者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得上的。不是很严重的损害国家的叛国行为,未必就能配得上卖国的称谓。

虽然中国之民族处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世界也是一样),有时融合得温和些,有时便融合得很残酷、很血腥,但这并不妨碍卖国行为的认定:一个行为是应该以其所处的当时与当地来判定,而不是之后的情形。

在中国的近现代封建专制史上,卖国者比较繁荣昌盛。儿皇帝石敬瑭就很出名,向辽国一下就出卖了燕云十六州。宋朝,生产了著名的卖国贼赵构和秦桧;明朝比宋朝,在这方面、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有所进步: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等等;清朝比前两朝,在这方面,也是长江后浪催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体就不列举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卖国贼,出卖祖国没有好下场!

但是,若是往前看,就是往古代看,你会发现,找个叛国者还真的不太容易。比如汉朝,虽然在汉朝和匈奴之间,经常会有人投降过来、投降过去,不过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人还真就没有。当时,匈奴人有很多投降汉朝,汉朝也有一些人投降匈奴,比如: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浞野侯赵破奴,等等。李陵一直没有给匈奴出什么力,赵破奴也一样。实际上,他们心中对祖国依然是十分眷恋,赵破奴后来找了机会又跑回汉朝,李陵因为满门被刘彻杀死,不愿回去面对而拒绝返回汉朝,但始终抑郁不乐、还把帮助匈奴练兵的汉降将李绪给杀了。同时,更有汉使苏武的千古流芳。

那么,谁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叛国者呢?研究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了一位,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权威结论。

依本文看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国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周幽王前王后的娘家人——申侯。

从史书记载上看,周幽王是有名的昏君,他不仅重用佞臣虢石父、吃喝玩乐,而且还做了两件导致其身死国破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闻名遐迩的烽火戏诸侯。为了搏自己宠爱的女人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点燃烽火。这烽火一点、非同小可,因为周王与诸侯有约定,如有外敌入侵、京城危急,则点烽火为号、各路诸侯必须举兵勤王(勤王就是救援的意思)。那时候,周王室以信义仁德治天下,天下诸侯亦以信义守之。见到狼烟冲天,各路诸侯立即集合军队、飞马驰援,结果到了才知道:让人家幽王给涮了。

这其实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要命的是:褒姒这位亡国灭夫的女人、笑了!你早不乐、晚不乐,偏偏赶到诸侯被戏弄的时候乐,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幽王一见大喜,这招儿还真管用。结果玩起火来就没个完(为了看宠妃多笑几次),一直玩到诸侯再也不来了、才停下。

第二件就是废掉原配夫人的王后之位以及其所生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立褒姒为皇后、褒姒所生儿子伯服为太子,将宜臼连同原配大老婆赶回娘家(连媳妇带大儿子都不要了)。

幽 王前夫人娘家人申侯,见此大怒。申侯乃是一方诸侯,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幽王见申侯不服,有不臣之心,便发兵攻打。申侯当然不是幽王的对手,于是,便与周朝的死敌——犬戎结盟,请求犬戎兵发镐京(周朝都城),报酬就是可以任意烧杀抢掠。

结果,犬戎和申侯(还有一个申侯的盟国缯侯)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兵困镐京。

幽王大惊,赶紧点烽火、让诸侯救驾,当然是一个诸侯都没来,都以为幽王又在逗傻小子玩呢。结果,幽王及太子伯服被犬戎所杀,褒姒下落不明。犬戎在京城四处杀掠、周王国土一片废墟。事情至此,诸侯方知:摊上大事儿了,这回是真的。于是大家匆忙赶来,经过激战、驱逐犬戎,但为时已晚。

后来,大家拥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从实际情形来看,杀掉幽王和伯服,清除宜臼登位的全部障碍,很可能就是申侯以及前王后甚至宜臼对犬戎提出的要求。好一招借刀杀人!堪谓炉火纯青,只是换来的是:山河破碎、国民惨遭屠戮与掠夺。可以说,周平王是踩着自己生身父亲和千百万国民的鲜血登上了国王宝座。

周朝从此一蹶不振、王室衰微,诸侯开始不服周王之约束,历史由西周而步入诸侯争霸之春秋时段。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周王直接控制的国土面积也不是非常大,所以被此役一番摧残,导致国力大衰。但如果认为周王室之衰颓完全是因为国力下降造成,那其实也并不全面。

应该是其国力与道德水准的双重下降,方才导致其地位在诸侯心目中的全面下降。瞧瞧幽王这一家子,都是一副什么德行:幽王没事闲得点火玩儿,按照契约理论算是背信弃义,说得俗点儿,叫拿人家诸侯当猴耍;褒姒非但不予劝解阻拦,反倒火上浇油、予以鼓励;幽王之王后、王后娘家人及宜臼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为一人之幸福安康,不惜堕万民于水火。想想吧,估计当时的诸侯一提起这一家子人都反胃。如此国王,还尊他作甚?!

人说申侯也有自己的苦衷,当然,细看历史,叛国者也是人,几乎所有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其实都有苦衷。比如赵构,若不害死岳飞,皇位就坐不稳;比如秦桧,可能就有把柄攥在金国手里;比如石敬瑭,不勾结辽国,自己就有危险;比如吴三桂,不投降清军,处境就很危险;等等。

问题在于:人做事是需要有道德底线的。若人人都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择手段,其结果必将导致道德体系的崩盘。叛国与否就是人做事的底线,这是一个任何原因亦或理由都无法改变其性质的行为。无非是原因不同,有一个情节轻重的问题而已。

申侯的所谓苦衷是不能为其叛国行为辩解的,而且在历朝历代的叛国者中,申侯的行为恶劣程度是非常深重的:首先,幽王为一国之君,当然有权决定自己的继承人(其决定是对是错,暂不讨论);其次,幽王只是废掉太子、休掉媳妇,并没有伤害他们;最后,发兵讨伐、是因为你不服,征讨你不一定就是整死你。以前的发兵征讨和后来的不太一样,一般是以征服而不是杀死为目的。

申侯所为,实在是太过歹毒。不仅勾结外敌,还杀了幽王与伯服,把爷俩全给灭了;不仅杀了幽王和伯服,还允许犬戎纵兵杀掠(这本身就是犬戎出兵的条件),造成周王室山河残破、从此一蹶不振。可以说,申侯的行为直接造成一代王朝的衰败,虽然不能把全部责任都算在他的头上。

申侯的行为表明其是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那么,或许幽王的前王后也不是善类,幽王义无反顾地废掉王后与太子而改立褒姒与伯服,是否亦与此有关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