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但是,清朝的讀書人,卻有這樣一種特性,那就是:對于自己的祖宗竟然分不清楚。這樣的情況,按道理不應該在清朝讀書人的身上發生。因為,中國傳承千年的科舉制度,以及中國的社會形式決定讀書人必須對古代聖賢了如指掌,反則就是沒學識、沒文化的表現。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那麼,這裡說清朝學士連自己的祖宗都分不清楚又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19世紀末,當時的人在回顧清代讀書人的知識結構時就指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中土士人,向來學業于應試工夫外,能深通史學者十中之一二,能熟谙國朝政事者,百中之一二,更能旁及五洲各國政事、各種專門藝學者,不過千中之一二。雖在沿海、長江通商口岸相近省分,風氣略已轉移,或者人材不止此數,而合邊僻各省以計之,實不逾乎此數......”

在清朝末期,在讀書人的思想裡有一種實業救國的思想,他們了解到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優越性,也正确認識到了科舉制度嚴重局限了人們的思想。但是,當時的學子們,隻被允許學習和科舉考試内容相關的書籍,比如:八股文,四書五經等,而對于曆史的一些事件,則不清楚。

甚至,有許多讀書人已經進士及第,卻連司馬遷、範仲淹這樣的名人都是一問三不知。更有甚者,連自己國家的開國皇帝都分辨不出。對于本國的曆史尚且不知,是以,對于外國的曆史更是目瞪口呆了。有人描述清朝的讀書人,不知道漢唐是什麼朝代,不知道禮、樂、兵,隻知道朱子,知道時文。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明明應該是學識最為廣博的一群人,事實上,卻是這天底下學問最為膚淺的人。曆史上的清朝讀書人,還曾經鬧出過太史公是哪一年的進士出身,而其著作《史記》又是哪一科的醜聞。

這其中,最為過分的就是,清朝官員在借閱圖書讀到《漢書》之時,竟然說道:“這樣的書留在世間沒有一點用。”并且,在讀《支那通史》時,以為“支那”就是“日本”,甚至,更連嶽飛是什麼人都不清楚。這樣的社會現狀,總體來說就是清朝讀書人對于曆史存在着嚴重的隔膜。

都知道,清朝時期是中國科舉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這其中,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要求讀書人隻用學習經文能夠應付考試。而考試的範圍就是欽定的書籍,如果,你在考試中引用了史料,則是不能被錄取的。而這,便是老一輩口耳相傳的“經驗之談”。

同時,這樣的考試對學士的道德、人品、素養要求很高,進而,導緻了清朝腐朽落後的官員體制。在當時的流行小說裡,就對這樣的社會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當時,将八股考試改為了策論考試,有一個叫夏時的教書匠,他的學生在聽到風聲以後,匆匆忙忙來拜訪先生。

當然,不是為了請教,而是對教書先生發洩不滿。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從學生的語言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别的書堂子裡一早就開始做了策論一類的教學,讀的書也是策論一類的書籍,比如:《古文文選》、《綱鑒易知錄》等等。而夏時先生在教書的時候,卻偏偏對策論的内容沒有重視,是以,導緻這些學子落後于别人。

怎料,夏先生辯解到:“老先生們傳下來的秘訣,隻教人四書讀五經再讀八股,其它的雜書是一概不教的。”

他認為這才是正确的教育。

當然,這也是清朝讀書人最為真實的現狀,最開始私塾裡教授的都是些四書五經,八股文之類,老先生們也就吃這一碗飯。而政策一改,那些隻知四書五經、八股取士的老先生們,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指點的了。有一個叫駱憬甫的年輕人,本來經過鄉試做了秀才,前途也還可以。但是,他卻沒有選擇學習新的策論文章,仍然跟着老先生學習老一輩的八股文章。而考試的政策一改,他的命運也注定被改變了。

之後,那些通史一類的書籍,也因為不是主流很快就被排除開來,消逝在了這歲月裡。

據記載,到了清代末期,根本就沒有供孩童啟蒙的曆史類書籍,而元朝與明朝留下來僅有的一些史記,這些就成為了當時最為稀有的資料。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除此之外,清朝的教育事業中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教育裡不包含清朝的本朝曆史。由于,清代科舉對于清朝史事在制度上予以屏蔽,故清代許多讀書人對此懵然不知。“問以刑名錢谷而不知,叩以掌故朝綱而罔對”的情形,在讀書人群體之中随處可見。

這仍然是因為科舉制度對于曆史史實的不重視,還有政治的一些因素在裡面。對于曆史中所犯的忌諱,也是導緻曆史類書籍不能廣泛傳播的原因。清朝的讀書人不但不能了解其它朝代的曆史,連本朝所發生的史實也是不了解的,這便是當時的社會風氣。

可以說,清朝政府對于曆史的控制極為嚴苛,這也使得中國的曆史出現了斷層。但是,一個國家,如果連曆史都不能傳承下來,怎麼能不亡國呢?是以,封建制度的滅亡,是從讀書人不再學習曆史開始的,這也是它們必然覆滅的根源所在。

百年前,學習曆史竟然會成為一大禁忌

都知道,以史為鑒,曆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是人類文明的軌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曆史是随時産生的,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以史為鑒,借古論今。除此之外,曆史可提供今人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是以,在很大程度上,曆史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公德心的重要成果。

參考資料:

【《清朝全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清代》、《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閱讀變遷與知識轉型——晚清科舉考試用書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