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耶路撒冷在相隔462年後終于重新回到了基督徒的手中,在進入心中聖城的那一刻,所有的基督徒都熱淚盈眶。他們曆經艱難困苦就是為了能夠完成自己的信仰,而十字軍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收複了基督之城。

随着遠征的結束,現在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大部分騎士離開親人,經曆了這些年的艱辛征程,如今迫切希望回到故鄉。他們完成了對誓言的履行準備起程傳回歐洲,留下了一座矗立于穆斯林海洋的基督徒前哨。

當對于這個十字軍攻打下來的地方,誰能夠勝任這座城的上司是一個讓大家頭痛的問題,因為在十字軍隊伍中有許多的英明領袖,而這些人為了權力,也在互相的勾心鬥角,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戈弗雷—勇敢與小氣量的騎士

是以,想要成立穩定的政府,保障與歐洲的溝通往來。他們需要的是一名政治家,以最少的騎士建立一個能夠存續的王國,他們現有的人選是布永的戈弗雷。

布永的戈弗雷則在十字軍隊伍名人中已經屬于頂端的存在,這位理想中的騎士謙遜穩重,拒絕了加冕。這種質樸的精神甚至讓國王都相形見绌。他完美诠釋了騎士精神,是朝聖者的保護人、聖地的捍衛者。在整個中世紀,他與查理曼和亞瑟王并稱為基督教三大英雄,在但丁和塞萬提斯等人的作品中以英勇的形象登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戈弗雷

然而事實有時候就是讓人不敢相信,盡管在征服耶路撒冷的過程中,戈弗雷的勇敢和機敏都毋庸置疑,但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想法天真、效率低下的領袖,個人能力的不足放大了他所遭遇的麻煩。 十字軍國家最大的問題是人手的長期不足,聰明的領袖會精心利用自己的助力,但戈弗雷卻信任那些沒有才能的人,而疏忽為數不多的東方貴族這些有實力的人。

雷蒙德是當時留在耶路撒冷的唯一大貴族,但戈弗雷氣量狹小,容不下他。雷蒙德在東方成功包圍了兩座城鎮,但戈弗雷卻擔心雷蒙德提高威望,拒絕承認對方的投降。這種毫無理由的冷落讓幾乎所有留下的貴族心寒。他們全部回家了,除了試圖在巴勒斯坦找塊地方自己建國的坦克雷德。

到1099年年底,戈弗雷隻剩300名騎士和大約2000名步兵來保衛領地,抵禦入侵。不過他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成功迫使附近的一些穆斯林村莊納貢。不過随着比薩大主教戴姆伯特在12月底到來,一切都開始陷入停滞。

貪婪的比薩大主教戴姆伯特

選派戴姆伯特填補阿希馬爾所留下的空缺,是烏爾班二世臨終之前的一系列舉措之一,因為幾乎不會有比他更不合适的候選人了。烏爾班二世把這名意大利人異乎尋常的精力誤認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将他派去西班牙協助阿方索六世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卡斯蒂利亞地區。

任務雖然成功了,但此人也獲得了傲慢和貪婪的名聲,對于他A錢的質疑聲從未止歇。然而烏爾班可能是因為消息太不靈通,并未糾正他的錯誤,反而任命戴姆伯特為教皇使節,緻使他的惡行變本加厲。 這位大主教前往耶路撒冷,并不是為了鼓舞士氣,而是帶着一群無法無天的比薩水手,沿途劫掠希臘諸島作為消遣。

拜占庭皇帝不堪其擾,派出帝國海軍追擊,最後他們幸運的逃脫了,但這次逃脫的經曆卻讓戴姆伯特更加堅信自己的使命乃是神授。像許多十字軍戰士一樣,戴姆伯特認為耶路撒冷應由教會,而不是世俗權力所掌管。他的主要目标就是讓神職人員牢牢地控制城市,確定戈弗雷知道自己的地位。

戴姆伯特第一站抵達的是安條克,他驚訝地發現博希蒙德竟是如此和藹可親。現在的博希蒙德被人稱為“安條克親王”,他對協助戴姆伯特樂意之至。博希蒙德承諾不僅會派部下確定戴姆伯特的安全,還會陪同他去耶路撒冷。 戴姆伯特很快就被奉承得飄飄然,不過博希蒙德之是以這麼慷慨,是因為有自己的算盤。

戴姆伯特的野心、博希蒙德的算盤、戈弗雷的計劃

博希蒙德留在安條克沒有完成東征心裡很是遺憾,因為這有損于他的聲譽。此外,他聽到傳聞戈弗雷身體不太好并沒有子嗣。戈弗雷即使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表現出了對教會的服從,現在他病了,要如何抗衡剛愎自用的戴姆伯特?即便戈弗雷有點兒骨氣,他死了後大主教自然也有權指定繼任者。戴姆伯特既然要成為耶路撒冷的新權力掮客,那博希蒙德當然希望在場分一杯羹。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東征者可不止安條克親王。

在他們離開安條克之前,戈弗雷的弟弟埃德薩的鮑德溫也帶着護衛隊加入了。現在,戴姆伯特要帶着兩位最有實力的十字軍領主前去耶路撒冷,戈弗雷幾乎逃脫不了注定命運了。 他們在耶路撒冷的所見所聞,比戴姆伯特預計的更加理想。耶路撒冷牧首的位置仍然空缺,戴姆伯特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選。通過一系列的賄賂和密謀,他當選了,順從的戈弗雷公開向他屈膝,宣誓效忠。

戴姆伯趁戈弗雷還沒緩過神來,讓他把耶路撒冷和堡壘的控制權立刻轉交給他。這無異于讓戈弗雷自我放逐,如果戈弗雷答應了,就相當于把十字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切交給了一個幾乎沒有軍事經驗的神職人員。如果沒有牧首的同意,聖墓守護者甚至都不能拔出自己的劍。然而,戈弗雷又一次同意了。,這讓了解戴姆伯特為人,不願被他上司的騎士們吓壞了,他們盡力遊說,但戈弗雷不為所動,最後隻答應暫緩這一做法。

1100年的複活節,戈弗雷正式把聖城移交給了戴姆伯特,不過表示他将保留城市的控制權,直到自己征服一座合适的城市作為替代。 當然,耶路撒冷無可取代,對基督徒來說,它就是世界的中心。

不過從軍事角度來看,港口城市阿卡是個接近的選擇。阿卡坐落于地中海東岸,在現今以色列的西北部,擁有牢固的防禦工事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各大十字軍國家之間關鍵的樞紐地帶。它可以代替耶路撒冷成為中央司令部,制定實施整體戰略。于是戈弗雷立刻着手去做圍攻的準備。 整個王國的軍力都被集中起來,浩浩蕩蕩地離開了耶路撒冷。

此時,博希蒙德和鮑德溫傳回各自的十字軍國家已經好一陣子了,但是吸引他們過來的傳聞是真的。這幾個月裡,戈弗雷的身體每況愈下,這段征程超出了他的承受範圍,于是他被送回了首都。而迫不及待要宣示自己對軍隊的上司權,渴望瓜分戰利品的戴姆伯特則随軍繼續前進。 大主教以為自己的加冕時刻即将到來,但他犯了個災難性的錯誤。戴姆伯特的推測沒錯,戈弗雷生病了,無法做出任何重大決策,但他低估了戈弗雷的病情。

1100年7月18日,當戴姆伯特正朝着榮譽進軍的時候,戈弗雷病逝了。 盡管戈弗雷作為領袖有許多缺陷,但人們真心為他的離開而傷心。由于居民過于悲痛,耶路撒冷的商業活動停止了整整5天。雖然執政表現不佳可能沖淡了勝利的興奮,但戈弗雷依舊是占領耶路撒冷的十字軍中的标志性人物。

然而,這種敬意并沒有延伸到他關于繼承人的遺囑上。 随從們故意忽略了戈弗雷把城市交給戴姆伯特的願望,沒有把他的死訊告知位于阿卡的大軍。他們派部隊占領了堡壘,讓信使趕往他弟弟埃德薩的鮑德溫處,讓他趕緊回耶路撒冷繼承遺産。 可想而知,戴姆伯特得知風聲時怒不可遏。然而,耶路撒冷的臨時上司者沒有戈弗雷那麼容易屈服。面對主教狂怒的訓誡,守軍不為所動,也不認為自己的計劃有何邪惡之處。

無可奈何之下,戴姆伯特給安條克的博希蒙德寫了一封信,表示如果他能趕在鮑德溫之前抵達耶路撒冷,就讓他當耶路撒冷國王。主教的本意是誘騙博希蒙德,但他在信中控制不住自己。自命為“基督教會的領袖,各國的支配者”的他嚴肅地提醒自己的救世主,耶路撒冷的國王要遵從牧首的意願。

事實證明,這個做法不僅不講政策,而且是白費力氣。信使抵達安條克的時候,博希蒙德不在城裡。幾周以前,他帶着300人向北前往幼發拉底河上遊參戰,卻遭遇了埋伏。博希蒙德意識到自己恐怕要失去一切了,于是割斷了自己的金發,讓一名士兵帶着它去找鮑德溫。士兵設法溜出了土耳其人的防線來到了埃德薩伯國,但鮑德溫也來不及救援了。

如今,戴姆伯特的保護人正蹲在土耳其人的監獄裡,等待着大筆贖金的籌集。,戴姆伯特知道自己輸了。讓他更懊惱的是,鮑德溫在途中還宣布成為安條克的攝政,以十字軍國家最強大領主的身份抵達了耶路撒冷。

鮑德溫的能力

1100年聖誕節,在伯利恒的聖誕教堂,戴姆伯特很不情願地把這名死對頭加冕為十字軍國家的第一位國王,稱鮑德溫一世。此後不久,他就唐突地離開了城市。 比起前任國王,鮑德溫一世的執政有了巨大的進步。他沉着堅韌,目光長遠,既是勇猛善戰的将軍,又是富有天賦的政治家。像曆史上的許多偉人一樣,他善于把握時機, 認為過去有必然性——已經發生的那些事注定會發生——是從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的大敵。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就是極好的例子。

在歐洲的基督徒看來,東征者面對驚人的困難,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無疑是因為命運。十字軍是在上帝的指引下前進的,他們憑借堅定的信念,會掃清面前一切的障礙,大衛終将擊敗歌利亞。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鮑德溫

實際上,鮑德溫很清楚,他們隻是被海量敵人包圍的少數派。面對數以千計的敵軍,他們通常隻能召集幾百名騎士。那些絕處逢生般的勝利總讓人感覺他們是無堅不摧的鬥士,但穆斯林讨伐異教徒的聖戰注定将如潮水般一波波湧來,他們身處其中其實無比脆弱。 唯一的希望就是從西方招募新兵,對耶路撒冷王國而言幸運的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空前成功就是最好的廣告。

戈弗雷統治的時間太短,沒有看到宣傳效果,但鮑德溫一世卻欣喜地得知新兵正在增援的途中。 新加入的十字軍戰士,有些可能是沒來得及趕上主要的征程,還有些則是心存疑慮,想先看看東征能否成功。

熱那亞共和國和比薩共和國的海軍就曾承諾加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但是他們的準備過程還包括造船,是以直到1101年才出發。原來十字軍中的少量掉隊者也加入了他們,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不幸的布洛瓦的斯蒂芬。他逃回家中,被人們視作懦夫,妻子和教皇指令他立刻出發回到軍隊,去完成自己的東征誓言。 通過船隻抵達耶路撒冷的先頭部隊,讓戈弗雷有了足夠的實力在可預見的未來守住耶路撒冷。而絕大部分增援則是通過陸路趕來的。

這在某種程度上像是重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軍隊由米蘭大主教和布洛瓦的斯蒂芬率領,後者與皇帝阿曆克塞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關系,是以輕易通過了拜占庭的領土。在尼科米底亞,他們遇見了圖盧茲伯爵雷蒙德,并決定稍微繞一點兒路去救博希蒙德。他成了土耳其人的俘虜,整個基督教世界都面上無光。 斯蒂芬和雷蒙德都激烈反對這個計劃——無論是出于戰鬥經驗還是個人原因——但軍隊決心已定,是以他們一直挺進到安納托利亞腹地。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土耳其蘇丹基利傑·阿爾斯蘭因為沒有認真考慮聯合鄰國抵抗十字軍,損失慘重。這一回,他決心不要讓結盟帶來的瑣碎口角壞了大計,狠狠回擊十字軍。他聯合了附近的土耳其埃米爾,小心翼翼地把過于自信的東征者引到了他精心選擇的地點。

幾天後,他報了近4年之前的一箭之仇,十字軍遭到了瘋狂屠殺。斯蒂芬、雷蒙德和米蘭主教等人僥幸逃脫,他們或許嘗試過通知後續部隊,但消息沒有傳到。所有的東征援軍都在抵達安條克之前被殲滅了。 如果他們能安全抵達耶路撒冷,鮑德溫就有足夠的實力把疆域擴張到更利于防守的天然國界。然而現在不可能再去大規模進攻對手了,鮑德溫明智地選擇了鞏固現有的領土,這很乏味,卻很關鍵。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衛海岸線,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太多了,土耳其人和埃及人都能通過它們入侵,是以必須逐漸削減其數量。最重要的港口是阿斯卡隆,埃及軍隊可以借此肆意掠奪臨近地區。如果鮑德溫可以占領它,埃及軍就得經由陸路穿越熾熱的西奈沙漠,才能抵達基督徒的領土。

耶路撒冷王國的北邊領土,很大程度上由安條克公國和埃德薩伯國守衛着。這意味着剩下的威脅主要來自阿勒頗和大馬士革,這兩座城市是土耳其軍隊襲擊的主要策源地。 鮑德溫在采取行動之前,必須讓封臣們合作起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坦克雷德尤其棘手。這位自稱的加利利親王被鮑德溫任命為安條克攝政,卻拒絕給予國王任何實質性的支援。他忙于擴張安條克公國的領土,不願意把自己的軍力派去為了虛無缥缈的大局冒險。

博希蒙德的野心

坦克雷德顯然是沒希望了,是以鮑德溫決定把他換掉,辦法很簡單,就是付清博希蒙德的贖金。這位諾曼親王在土耳其監獄裡已經待了3年,他越來越沮喪,因為除了無能的十字軍戰士和米蘭大主教外,沒人有興趣救他。鮑德溫希望博希蒙德能感謝他,甚至與他合作,但他很快就失望了。 博希蒙德曾經對基督徒的東征事業貢獻良多,但如今他的摧毀力同樣巨大。

起初,他請埃德薩伯爵一同突襲附近的埃米爾,聯軍卻被殺得大敗,伯爵也被俘虜,導緻安條克公國和埃德薩伯國的實力被大大削弱,處境危險。而博希蒙德沒有試圖彌補損失,而是抛棄了安條克公國。他任命外甥坦克雷德為攝政,之後傳回歐洲去招募新的十字軍。他高興地發現自己現在是個名人。

十字軍的故事,尤其是博希蒙德的功績,已經在口口相傳中成了傳奇,歐洲各國争相表示對他的歡迎。在意大利,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見到向他歡呼的人群。在法國,腓力一世招他為女婿。他的人氣太高了,以至于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擔心太多貴族随他而去,拒絕他踏上自己的領土。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博希蒙德

這倒不是無端的擔憂,博希蒙德曆來魅力十足,如今又名聲在外,完全是一呼百應。他本來打算為安條克尋找援軍,但應征者如潮水般湧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在阿勒頗的失敗令博希蒙德意識到,安條克無法實作自己建立強大王國的夢想。既然如此,那他為何不去占領一個現成的國家,比如拜占庭呢?

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在無數次英雄事迹的講述與轉述中,惡人的扮演者逐漸從聖地的穆斯林變成了拜占庭人。博希蒙德這樣的英雄需要一個旗鼓相當的敵人,而卑鄙的阿曆克塞讓貴族們在安條克自生自滅,恰好滿足了作為對手的條件。不信正統宗教的人總是比異教徒更加讨厭,拜占庭帝國就這樣成了過去和現在一切不幸的替罪羊。 僅用了3年,博希蒙德的麾下就召集了多達3.5萬人,這幾乎相當于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軍隊人數的總和。

他抛棄了幫助十字軍國家的借口,來到了達爾馬提亞海岸,攻擊了現今位于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這是拜占庭帝國最西邊的城市。 盡管博希蒙德膽魄十足,但他的智慧不能匹敵阿曆克塞。皇帝從來不曾信任十字軍,認為這些人的貪婪最終會不可避免地讓他們把矛頭對準拜占庭。博希蒙德終于揭開了這一真相,而阿曆克塞一點兒都不感到驚訝,實際上,他為這一刻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

在諾曼人的軍隊向海岸進擊時,他沒有嘗試阻止他們,而是賄賂了威尼斯海軍,讓他們攻擊博希蒙德的艦船。東征者就這樣擱淺在了敵國的領土上。随後,阿曆克塞小心避免了與他們的直接沖突,而是不斷拖延時間,讓補給困難和不衛生的軍旅生活逐漸消磨他們的鬥志。 這個政策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幾個月後,瘟疫和低落的士氣迫使博希蒙德恥辱地與阿曆克塞簽訂了休戰協定,進而敗壞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他随後被派去收回安條克,但隻是作為皇帝的封臣。城市的管理者要由君士坦丁堡指派,博希蒙德也必須公開向阿曆克塞宣誓效忠。在宣誓儀式上,他要正式把在東方征服的全部領土交給皇帝,并立誓成為皇帝的忠實仆人。

博希蒙德以沒有土地的庶子身份戎馬一生,成為歐洲西部頗受尊敬的人物,這次最終的失敗令他太難堪了。安條克是他光輝勝利的頂點,他無顔以失敗者的身份進城。是以他乘船去了西西裡,3年後在那裡郁郁而終,再沒有踏足過東方。 博希蒙德是不可靠的東征大貴族中的典型。本領高強、足智多謀的他,最後卻削弱了基督教在東方的實力。那些沒有他的才華卻和他一樣固執獨立的人,對鮑德溫一世同樣沒什麼幫助。

雷蒙德黯然去世,機關算盡到頭一場空

圖盧茲的雷蒙德仍然具有很強的實力,卻還沒有從東征中獲得一塊自己的地盤,他此時正在努力攻打的黎波裡。這個港口位于巴勒斯坦海岸,介于耶路撒冷王國和北部的十字軍國家之間,對于這些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的黎波裡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沒有被征服,因為這裡防禦工事完備,埃米爾也是個機敏的人。他為十字軍提供了物資,也對他們劫掠領地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現在耶路撒冷王國已經成立,東征者已經不可能再忽視的黎波裡的威脅了。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艱難困苦并未耗盡雷蒙德的精力,在士兵修建防禦工事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着手設計一座巨大的城堡,希望借此斷絕城市的供應,保護自己未來的首都。以過往的表現來看,他顯然不缺乏自信。在圍城開始之際,他已經自稱為“的黎波裡伯爵”了。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對鮑德溫一世來說,雷蒙德的行為意味着又一位不可控制的貴族要削弱他的權威了。盡管他保持了警惕,但還是給予了雷蒙德最大的支援。耶路撒冷的安全太重要了,關于個人得失的考慮隻能排在後面。

幸運的是,東征以來就沒交過好運的雷蒙德這次又倒了黴。的黎波裡守軍的突圍部隊點燃了城堡,一部分屋頂塌落下來,把雷蒙德砸成重傷。6個月後,他去世了。 愚勇的雷蒙德就這樣離開了曆史的舞台,不過他還是給鮑德溫留下了一份厚禮。國王親自接過了指揮權,在1109年7月12日攻破了城市,建立了的黎波裡伯國,這是最後一個誕生的十字軍國家。 圍攻的全過程展現了鮑德溫一世的權威和實力。他不僅成功結束了戰争,大大增強了十字軍在東方的存在感,還確定了的黎波裡的統治者是自己的封臣而不是競争對手。

鮑德溫把城市交給了雷蒙德的長子——從西方趕來的伯特蘭,這個新來的人需要依靠鮑德溫的支援,惹是生非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此時,鮑德溫一世可以被名正言順地稱為東方的傑出總指揮官了,不過他還沒有停止腳步。在的黎波裡之役後,他繼續北上,征服海岸線上的剩餘地區。

鮑德溫—十字軍最後的領袖落幕

在挪威國王“東征者”西格德派出的艦隊的幫助下,鮑德溫在1110年占領了西頓和貝魯特,從穆斯林那裡奪取了黎巴嫩的大部分地區。随後,他揮師南下掃清海岸線。截至當年年底,耶路撒冷王國控制了巴勒斯坦幾乎全部的沿海地區,隻有提爾和阿斯卡隆尚未被攻克。

鮑德溫一世不知疲倦地奔波,完成了諸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這極大地消磨了他的精力。如今,他已經年近六旬,是十字軍中唯一還在世的領袖。之前幾年的變故尤其大。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在1112年染病,不久後病逝,同年離開人世的還有雷蒙德之子伯特蘭。

随後在1118年,烏爾班二世的繼任者帕斯加爾二世、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傑出幕後人士阿曆克塞一世·科穆甯也相繼撒手人寰。 為了壓制法蒂瑪王朝的實力,年邁的鮑德溫又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段征程。來到尼羅河的他吃驚于河中的遊魚之多,騎士們用長槍随手一戳就能抓住幾條。當晚在餐桌上的暴飲暴食使他身體極度不适,即使休息也無法好轉。班師回程已經太遲了。1118年4月2日,鮑德溫一世在埃及小鎮阿裡什停止了呼吸。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收複後,上演權力的角逐與英雄的落幕

鮑德溫油畫

鮑德溫存在的意思是他讓先前混亂的耶稣撒冷王國成為一個強大穩定的國家,他努力的建立中央集權君主制度。鮑德溫掌權的這些年裡,他完成了别人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讓那些為了利益而不斷争吵的貴族團結了起來。但在耶路撒冷失去鮑德溫後,這個才剛剛團結起來建立的王國的隐患開始顯現了。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算是比較圓滿的成功了,而這次遠征也讓許多基督徒失去了生命,但他們心中的信念卻從未冷卻過。然而,十字軍中的貴族領袖們參與這場遠征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手中的權力,不敢是博希蒙德還是雷蒙德或是鮑德溫,他們除去了心中的信仰外,對權力的貪婪盡顯無疑。

但曆史總會記住這些人的故事,他們追逐的權力、貪婪和野心以及他們在第一次東征所做出的貢獻都會被世人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