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明初,高麗王王颛首鼠兩端想兩邊買好,結果終因得罪苦了北元而被宦官所殺。其後,李代王氏成立了李氏北韓。最終,在磕磕碰碰中北韓與明朝的關系在永樂時期徹底穩定。然而,就在這一過程中,面對倭寇的襲擾,為了自身的利益,北韓竟與倭寇合作為其銷贓,而這一行為逐漸被永樂皇帝得知。

洪武永樂時期的“海禁”政策,對于倭寇的興起有何種作用?

可以說,倭寇在元代就已經有了,“海禁”政策是因為倭寇襲擾。同時,還有一種論調,倭寇興起是因為中國商人,其實,這種論調同樣,隻拿明朝中後期的倭寇史來否定元明時期的倭寇問題。是為日本擺脫自身責任的一種錯誤觀點。當然,是無惡意的。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日本倭寇是有主人的,中國商人的作用不宜誇大

起初,朱元璋建國後,因為交通、通信等問題,造成他對日本政局有錯誤認識。是以,派出去的使節與南朝發生關系。結果,南朝的強硬領朱元璋很是生氣。後來,北朝天皇、足利幕府與明朝永樂元年産生關系(可能是因朱棣在北京的緣故吧,資訊取得更友善些)。

但是,足利幕府是一個弱勢幕府,對于對馬、九州等地的大名(諸侯)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是以,從南北朝開始(1336-1392年)一直到室町幕府滅亡,都不能對倭寇進行有效控制。在與明朝關系還不錯的情況下,倭寇問題并沒有解決。

永樂認為,既然你是中央政府就必須要限制自己的國民和臣屬。為此,幾次與足利幕府發生沖突。為了讓明朝與足利幕府産生不滿,有利于日本的各地諸侯勢力存在。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對馬、一歧島、北九州的肥前松浦的“三島倭寇”的諸侯上司,就有意識地派出倭寇對我進行襲擾。同時,各種仇恨室町幕府的勢力、權力争奪的失敗者,以及各類草寇等一起組成了洪流。不斷地沖擊永樂朝國防。

到了明朝中後期,中國商人為了迫使中央政府支援海外貿易特别是私人海外貿易,與日本倭寇的主人進行了合作。

洪武和永樂時期倭寇犯華

我們通過《太祖實錄》《成祖實錄》記載,将一些比較大的倭寇案例列出,可見倭寇問題其實問題并不輕。

洪武二年夏四月戊子:升太倉衛指揮佥事翁德為指揮副使,先是倭寇出沒海島中數侵掠蘇州崇明,殺傷居民、奪财貨,沿海之地皆患之。德時守太倉率官軍出海捕之,遂敗其衆,獲倭寇九十二人得其兵器。

洪武五年六月己醜:命羽林衛指揮使毛骧于顯指揮同知袁義等領兵捕逐蘇松溫台瀕海諸郡倭寇。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足利義持(1386.-1428),足利義滿之子

洪武五年六月癸卯:指揮使毛骧敗倭寇于溫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獲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餘人及倭弓等器送京師。

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诏浙江福建瀕海九衛,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禦倭寇。

上谕中書省臣,曰:自兵興以來百姓供給頗煩,今複有興作乃重勞之,然是以為此者為百姓去殘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是以重科吾民,反緻怨讟爾中書其榜,谕之違者罪不赦。

省臣對曰:陛下愛民而預防其患所費少而所利大,臣嘗聞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較之造船之費何翅千百,若船成備禦有具,瀕海之民可以樂業。所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嚴,先是瀕海州縣屢被倭害官軍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擊,故有是命。

永樂二年六月乙未:倭寇劫掠浙江穿山千戶所,又于大謝、桃諸、赤坎寨、胡家港諸處海寇登岸,殺掠軍民。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李氏北韓的開創者李成桂

永樂七年正月壬子:倭寇犯東海千戶所,退依鷹遊山。

永樂八年十一月癸酉:倭寇攻破大金、定海二千戶所,福州羅源等縣,殺傷軍民,劫掠人口及軍器糧儲……遂乘勢攻圍平海衛城池。指揮王俊督戰,百戶缪真等戰死。自辰至戌,賊始退散。

永樂十一年正月辛醜:倭賊三千餘人寇昌國衛爵溪千戶所,攻城。城上矢石擊之,賊死傷者衆,遂退走至楚門千戶所。備倭指揮佥事周榮率兵追之,賊被殺及溺死者無算。

永樂十三年七月戊午:據北韓使節了解,當日倭賊入旅順口,盡收天妃娘娘殿寶物,殺傷二萬餘人,擄掠一百五十餘人,盡焚登州戰艦而歸。

永樂十四年五月丁巳:直隸金山衛奏:有倭船三十餘艘,倭寇約三千餘在海往來。同年六月,登州衛奏:有賊船三十三艘泊靖海衛楊村島。

北韓懼怕倭寇答應給倭寇銷贓

洪武“海禁”政策,使得倭寇進攻頻率到了永樂時期有所下降,然而,永樂時期的倭寇規模更大。洪武時期,倭寇幾十人、上百人,船隻不過百餘條。但是,到了永樂時期則有三千多人,同時,已經具備了攻破城市、衛所的較具規模的持久作戰抗援助能力。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倭船雖然隻有三十多艘,但是可以得出倭船的造船技術顯著提高了。限于篇幅,我們就不具體讨論了。結論是:倭船無論是大小還是速度,都與中國官船類似,東北亞的另一個國家北韓的造船技術就已經比較落後了。為此,面對倭寇襲擾一直愁眉不展。最終,開始幫助倭寇銷贓。

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九月乙未,北韓國王太宗李芳遠指令:倭使進貢的禮物,如果不是他們國家出産的就不要接受,肯定是盜竊上國(明朝)的的東西,拒絕接受。

慶尚道水軍都節制使上奏:倭人從中國搶奪的物品賣給我國,然後買糧食衣物等。因為我們拒絕接受,他們非常生氣,我預計将要出事兒,倭寇很可能發動進攻。這可怎麼辦?

為此,北韓群臣經過商議上奏李芳遠,希望為倭寇銷贓。

李芳遠看後非常躊躇,怎麼能夠既稱臣于明朝,又接納中國的被掠奪的财物?有悖于常理呀。

群臣告知:倭寇的贓物與中國的東西怎麼能辨識清楚?您裝作不知道即可。

洪武永樂朝的倭寇:中日韓三國應對之策

北韓與日本在地理上比我們更近

倭寇首先進犯的就是北韓,北韓也曾經用過“花錢買太平”的手段,當時的日本人不是吃不飽穿不暖嘛,北韓就接受了倭人使節進貢的土特産,賞賜給他們糧食、皮張、布匹等。但北韓畢竟國小賞賜的禮物不夠分。為此,倭寇才大舉進犯中國搶奪中國産品。

因為日本的土特産就那麼多,根本不能滿足北韓百姓的需求。正是為了與北韓經貿,日本不斷騷擾中國,進而開拓出賺取利潤的需求,擺脫了糧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為了讓自己不被倭寇騷擾,北韓終于同意幫助日本銷贓,并專門設定了對日貿易城市和機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