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明初,高丽王王颛首鼠两端想两边买好,结果终因得罪苦了北元而被宦官所杀。其后,李代王氏成立了李氏朝鲜。最终,在磕磕碰碰中朝鲜与明朝的关系在永乐时期彻底稳定。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倭寇的袭扰,为了自身的利益,朝鲜竟与倭寇合作为其销赃,而这一行为逐渐被永乐皇帝得知。

洪武永乐时期的“海禁”政策,对于倭寇的兴起有何种作用?

可以说,倭寇在元代就已经有了,“海禁”政策是因为倭寇袭扰。同时,还有一种论调,倭寇兴起是因为中国商人,其实,这种论调同样,只拿明朝中后期的倭寇史来否定元明时期的倭寇问题。是为日本摆脱自身责任的一种错误观点。当然,是无恶意的。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日本倭寇是有主人的,中国商人的作用不宜夸大

起初,朱元璋建国后,因为交通、通信等问题,造成他对日本政局有错误认识。因此,派出去的使节与南朝发生关系。结果,南朝的强硬领朱元璋很是生气。后来,北朝天皇、足利幕府与明朝永乐元年产生关系(可能是因朱棣在北京的缘故吧,信息取得更方便些)。

但是,足利幕府是一个弱势幕府,对于对马、九州等地的大名(诸侯)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因此,从南北朝开始(1336-1392年)一直到室町幕府灭亡,都不能对倭寇进行有效控制。在与明朝关系还不错的情况下,倭寇问题并没有解决。

永乐认为,既然你是中央政府就必须要约束自己的国民和臣属。为此,几次与足利幕府发生冲突。为了让明朝与足利幕府产生不满,有利于日本的各地诸侯势力存在。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对马、一歧岛、北九州的肥前松浦的“三岛倭寇”的诸侯领导,就有意识地派出倭寇对我进行袭扰。同时,各种仇恨室町幕府的势力、权力争夺的失败者,以及各类草寇等一起组成了洪流。不断地冲击永乐朝国防。

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商人为了迫使中央政府支持海外贸易特别是私人海外贸易,与日本倭寇的主人进行了合作。

洪武和永乐时期倭寇犯华

我们通过《太祖实录》《成祖实录》记载,将一些比较大的倭寇案例列出,可见倭寇问题其实问题并不轻。

洪武二年夏四月戊子:升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为指挥副使,先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伤居民、夺财货,沿海之地皆患之。德时守太仓率官军出海捕之,遂败其众,获倭寇九十二人得其兵器。

洪武五年六月己丑:命羽林卫指挥使毛骧于显指挥同知袁义等领兵捕逐苏松温台濒海诸郡倭寇。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足利义持(1386.-1428),足利义满之子

洪武五年六月癸卯:指挥使毛骧败倭寇于温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获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余人及倭弓等器送京师。

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诏浙江福建濒海九卫,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

上谕中书省臣,曰:自兵兴以来百姓供给颇烦,今复有兴作乃重劳之,然所以为此者为百姓去残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因此重科吾民,反致怨讟尔中书其榜,谕之违者罪不赦。

省臣对曰:陛下爱民而预防其患所费少而所利大,臣尝闻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较之造船之费何翅千百,若船成备御有具,濒海之民可以乐业。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严,先是濒海州县屡被倭害官军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击,故有是命。

永乐二年六月乙未:倭寇劫掠浙江穿山千户所,又于大谢、桃诸、赤坎寨、胡家港诸处海寇登岸,杀掠军民。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李氏朝鲜的开创者李成桂

永乐七年正月壬子:倭寇犯东海千户所,退依鹰游山。

永乐八年十一月癸酉:倭寇攻破大金、定海二千户所,福州罗源等县,杀伤军民,劫掠人口及军器粮储……遂乘势攻围平海卫城池。指挥王俊督战,百户缪真等战死。自辰至戌,贼始退散。

永乐十一年正月辛丑:倭贼三千余人寇昌国卫爵溪千户所,攻城。城上矢石击之,贼死伤者众,遂退走至楚门千户所。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率兵追之,贼被杀及溺死者无算。

永乐十三年七月戊午:据朝鲜使节了解,当日倭贼入旅顺口,尽收天妃娘娘殿宝物,杀伤二万余人,掳掠一百五十余人,尽焚登州战舰而归。

永乐十四年五月丁巳:直隶金山卫奏:有倭船三十余艘,倭寇约三千余在海往来。同年六月,登州卫奏:有贼船三十三艘泊靖海卫杨村岛。

朝鲜惧怕倭寇答应给倭寇销赃

洪武“海禁”政策,使得倭寇进攻频率到了永乐时期有所下降,然而,永乐时期的倭寇规模更大。洪武时期,倭寇几十人、上百人,船只不过百余条。但是,到了永乐时期则有三千多人,同时,已经具备了攻破城市、卫所的较具规模的持久作战抗援助能力。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倭船虽然只有三十多艘,但是可以得出倭船的造船技术显著提高了。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具体讨论了。结论是:倭船无论是大小还是速度,都与中国官船类似,东北亚的另一个国家朝鲜的造船技术就已经比较落后了。为此,面对倭寇袭扰一直愁眉不展。最终,开始帮助倭寇销赃。

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年)九月乙未,朝鲜国王太宗李芳远命令:倭使进贡的礼物,如果不是他们国家出产的就不要接受,肯定是盗窃上国(明朝)的的东西,拒绝接受。

庆尚道水军都节制使上奏:倭人从中国抢夺的物品卖给我国,然后买粮食衣物等。因为我们拒绝接受,他们非常生气,我预计将要出事儿,倭寇很可能发动进攻。这可怎么办?

为此,朝鲜群臣经过商议上奏李芳远,希望为倭寇销赃。

李芳远看后非常踌躇,怎么能够既称臣于明朝,又接纳中国的被掠夺的财物?有悖于常理呀。

群臣告知:倭寇的赃物与中国的东西怎么能辨别清楚?您装作不知道即可。

洪武永乐朝的倭寇:中日韩三国应对之策

朝鲜与日本在地理上比我们更近

倭寇首先进犯的就是朝鲜,朝鲜也曾经用过“花钱买太平”的手段,当时的日本人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嘛,朝鲜就接受了倭人使节进贡的土特产,赏赐给他们粮食、皮张、布匹等。但朝鲜毕竟国小赏赐的礼物不够分。为此,倭寇才大举进犯中国抢夺中国产品。

因为日本的土特产就那么多,根本不能满足朝鲜百姓的需求。正是为了与朝鲜经贸,日本不断骚扰中国,进而开拓出赚取利润的需求,摆脱了粮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为了让自己不被倭寇骚扰,朝鲜终于同意帮助日本销赃,并专门设置了对日贸易城市和机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