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1974年,遼甯省博物館和遼甯鐵嶺地區文物組發掘小組在法庫葉茂台清理了一座遼代契丹貴族婦女的墓葬(7号墓),墓中原懸挂于木棺室内東西兩壁的山水和花鳥兩幅卷軸,是這次發掘的一項重要收獲,其中一幅山水即是備受學界關注的《深山會棋圖》。《深山會棋圖》是目前發現的最為可靠的早期立軸山水畫作品,其山水畫面貌接近于五代北宋初期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中原山水畫風格。

澎湃新聞獲悉,2022年1月7日,《深山會棋圖》在遼甯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江山如畫——遼甯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立軸山水畫展”上展出,與之一同呈現的還有宋代馬遠《松壽圖》、元代佚名《扁舟傲睨圖》、明代沈周《魏園雅集圖》、明代唐寅《茅屋蒲團圖》等65件館藏精品立軸山水畫。

《深山會棋圖》領銜,遼博新展“江山如畫”

1974年,遼甯省博物館和遼甯鐵嶺地區文物組發掘小組在法庫葉茂台清理了一座遼代契丹貴族婦女的墓葬(7号墓),墓中原懸挂于木棺室内東西兩壁的山水和花鳥兩幅卷軸,是這次發掘的一項重要收獲。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遼代 佚名 深山會棋圖

其中的一幅山水畫,備受學界注意。該畫系青綠重彩,色澤鮮豔如新。其上部繪峭峰陡起,又有白雲掩映其間;中部山崖間有松林樓閣,樓閣前方繪褒衣博帶的兩人正于臨崖空地上對坐圍棋,另有一童仆在旁侍候;山崖下方有一隧道,前方辟門,門外又有一寬袍大袖、頭着高冠的人策杖向隧道方向走去,後面跟着一前一後兩個童仆,前者背負一物,似為酒葫蘆,後者負一琴囊。整個畫面給人一種超然世外的感覺。

由于畫中既無作者名款又無收藏印鑒,考古工作者依兩幅畫的題材種類籠統稱之為“ 山水” 和“ 花鳥”,自然是出于一種穩妥的考圖慮。但就這幅山水而言,顯然非同一般描繪自然的畫作,有關專家根據畫中人物活動将其定名為《深山會棋圖》。

關于這幅畫的主題、風格、年代以及作者族屬等問題,楊仁恺認為此作于建築物畫法上有北宋李成“仰畫飛檐” 的特征,樹木畫法又與五代時江南的董源、巨然的特點一緻,崖石效法與南唐衛賢《高士圖》相類,而落筆又有堅重之性,其創作年代當在遼太宗會同三年至穆宗應曆十八年,即公元940年至968 年前後,表現的是漢族士大夫階層的“山林隐逸”清趣。此外,鈴木敬認為畫中建築物是一座寺院。李清泉則提出,會棋人後部描繪的是一所帶有廊庑的深宅大院,現藏波士頓美術館的《文姬歸漢圖》等宋人作品中描繪的漢式宅院建築,皆是這類形制。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遼代 佚名 深山會棋圖(局部)

李清泉認為,《深山會棋圖》反映的是墓主及其同時代人對死後靈魂去往仙境的精神寄托,是以它絕不是被随意拿來裝點墓室的,也不大可能是供墓主人生前雅玩的一件收藏品。根據有關的記述,這幅作品出土時裝裱狀況比較簡陋,畫心兩側既未套邊又未鑲邊,天杆僅以竹子制成,并且天杆下方絹裱一邊有破裂後針縫痕迹。這些迹象一一表明,這件作品隻是一幅專供貴族人家殉葬用的“冥畫”。

《深山會棋圖》是目前發現的最為可靠的早期立軸山水畫作品,其山水畫面貌接近于五代北宋初期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中原山水畫風格,隻是筆墨尚顯樸拙。此圖作為研究當時中原地區與北方地區在繪畫藝術上的交流提供了實物例證,為研究傳世遼代及五代、北宋初的山水畫提供了可靠的鑒定标尺。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江山如畫——遼甯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立軸山水畫展”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獲悉,2022年1月7日,《深山會棋圖》在遼甯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江山如畫——遼甯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立軸山水畫展”上展出,與之一同呈現的還有宋代馬遠《松壽圖》、元代佚名《扁舟傲睨圖》等65件館藏精品立軸山水畫。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宋代 馬遠 松壽圖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元代 佚名 扁舟傲睨圖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元代 佚名 扁舟傲睨圖(局部)

從雅集到晨讀,展現江南士人的詩文畫卷

此次展覽,明清時期的書畫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明代戴進的《溪堂詩意圖》、明代呂紀《桃林聚禽圖》、明代沈周的《魏園雅集圖》、

明代唐寅的《茅屋蒲團圖》、明代文伯仁的《松風高士圖》、明代項聖谟的《林下清談圖》、明代藍瑛《山閣延秋圖》、清代王原祁《 仿黃公望山水圖》、清代王翚《仿古四季圖屏》(4件)、清代吳曆的《南嶽松雲圖》、清代梅清的《望天都峰圖》、清代石濤的《孤舟臨瀑圖》等。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戴進 溪堂詩意圖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項聖谟 林下清談圖

其中明代沈周的《魏園雅集圖》軸為沈氏四十三歲時的畫作,是一幅典型的寫實性作品。畫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近處山頂與中部山腰,露出多處緩緩向上的台地,泉水從山澗飛流直下,彙成棕棕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橋,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書童側立一旁正聽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來。山上山下,草木蔥茏,葉紅似火的楓葉點綴其間,更添幾分勝地雅集美景。畫家皴染兼施,構築的畫面氣魄雄渾沉靜,畫心連畫家共六人題詠,實為詩書畫熔為一爐的山水佳作。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沈周 魏園雅集圖

《魏園雅集圖》主要沿襲董源、巨然的畫風,輔以黃公望式的平台構圖,布局實中有虛,有疏朗之感。從畫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畫家對塊面因素的苦心經營:山石施以披麻皴,顯得粗犷有力;皴筆的疏密變化,加強了畫面的黑白對比。尤其是畫面中間那塊留白較多、向右上方層層疊加的石坡将四周較暗的部分撐開,形成一種張力。在描繪山體的局部層次上,沈周采用視點移動的方法。這是他慣用的手法。他中年創作的《廬山高圖》就采取了這種方法。《魏園雅集圖》中,他取法王蒙,以濃墨點苔,用墨濃淡相間。沈周的山水畫在表現形式上呈現早年細、晚年粗的特點。《魏園雅集圖》的畫風正處于由細變粗的時期,是他畫風轉變期的作品。

《魏園雅集圖》上端題有沈周、祝颢、劉珏、陳述等人的所題詩文。按文後所題得知當時的情況是:沈周、陳述、劉珏、祝颢、周鼎等人在魏昌(公美)家中相聚飲酒,陳述最先吟了一首詩,然後大家紛紛依陳述的詩韻相和起來,遂各作詩一首。沈周借酒興畫了一幅畫,讓大家把各自作的詩題寫在畫上,但題于畫上時并沒有按成詩的先後排列。最後由主人魏昌收筆,還寫了小序(跋語)。序中的“成化己醜”是公元1469年。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沈周 魏園雅集圖(局部)

以詩酒文會、琴棋書畫為主的雅集,是明朝盛行于蘇州文人士大夫之間的高尚娛樂,也是文人畫的一個傳統題材。畫面的内容和雅集參與者留在畫上的題跋,如果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一部無聲的紀錄片,具有相當的寫實性,也是以具備了相當的研究價值。

明代唐寅《茅屋蒲團圖》是唐寅中晚期創作最為豐富和成熟時期的作品,圖繪江南初秋士人蒲團之上晨讀之情景。畫面環境幽雅清靜,給人以深厚、凝重之感,呈現出大自然的生動景象。屬于唐氏作品中少見的渾厚、凝重的作品。

畫心繪江南初秋景色,環境幽雅清靜,給人以深厚、凝重之感,呈現出大自然的生動景象山巒起伏,晨霧飛動,溪水潺潺,書聲琅琅。前景畫草屋于高山腳下,屋内一士人抱膝坐于蒲團之上,側首注視行走在石闆橋上的書童,屋内幾上放着書卷,似在晨讀。整幅畫面的景象清新幽靜,凝重精煉,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對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現實生活中追名逐利、奢華淫逸的厭惡。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唐寅 茅屋蒲團圖

同時畫面左上有自題款:“虛亭林木裡,傍水着闌幹。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唐寅畫。”下钤“唐居士”朱文方印,“南京解元”朱文長方印。啟首钤“吳趨”朱文圓印。整幅畫面設色淡雅滋潤,人物情态生動,呈現出唐氏作品所獨有的既婉麗高華,又豐瞻清勁的藝術風格。

立軸山水聚集展現,“穿遊”各色景緻之間

從《論語》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開始,中國人對山水寄予了豐富的情感。山水之樂,是平淡天真的雅逸情緻;山水之樂,是人們心靈中桃花源的向往;山水之樂,是“天人合一”的冷靜直覺。古人以詩言志,卻在畫中流露真性情,是以山水畫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重要藝術載體。中國山水畫自五代宋初成熟完善以來,逐漸成為中國畫的最主要宗脈。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據主辦方介紹,遼甯省博物館豐富的古代繪畫藏品是遼甯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我們擇選館藏精品古代立軸山水畫聚集一展,展示古代立軸山水畫的獨特藝術内涵和魅力。通過該展覽,我們感覺山水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進一步體會到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宇宙觀。”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明代 文伯仁 松泉逸士圖

立軸山水畫不同于手卷山水畫逐段展開的欣賞方式,觀者面對立軸畫面會豁然開闊,在縱觀全景之下,随着視線“穿遊”于各色景緻之間,“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身臨其境般地在山水畫的世界中感受生命的和諧暢達。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清代 王原祁 山中早春圖

遼博新展古代立軸山水,包括遼代出土《深山會棋圖》

據悉,此次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4月10日。

附:展品目錄

遼代 佚 名 深山會棋圖

宋代 馬 遠 松壽圖

元代 佚 名 扁舟傲睨圖

明代 戴 進 溪堂詩意圖

明代 佚 名 水榭山郭圖

明代 呂 紀 桃林聚禽圖

明代 沈 貞 竹爐山房圖

明代 沈 周 魏園雅集圖

明代 唐 寅 茅屋蒲團圖

明代 謝時臣 虎阜春晴圖

明代 錢 榖 竹亭對弈圖

明代 文 嘉 喬林清影圖

明代 文伯仁 松風高士圖

明代 文伯仁 松泉逸士圖

明代 孫 枝 峰回徑轉圖

明代 朱 朗 仙山樓閣圖

明代 李流芳 水亭遠山圖

明代 邵 彌 高岩曳杖圖

明代 項聖谟 林下清談圖

明代 關 思 停舟垂綸圖

明代 藍 瑛 山閣延秋圖

明代 藍 瑛 溪橋柱杖圖

清代 王原祁 仿黃公望山水圖

清代 王原祁 山中早春圖

清代 王 翚 仿古四季圖屏(4件)

清代 吳 曆 南嶽松雲圖

清代 梅 清 望天都峰圖

清代 石 濤 孤舟臨瀑圖

清代 石 濤 古木垂蔭圖

清代 龔 賢 一道飛泉圖

清代 樊 圻 桃源圖

清代 高 簡 草堂獨坐圖

清代 佟世晉 秋林散步圖

清代 陳 星 峰前千澗圖

清代 黃向堅 峰崖喧濤圖

清代 顧符稹 醉翁亭圖

清代 文 點 桐蔭清話圖

清代 文 點 停舟話舊圖

清初 潘 澂 溪山讀書圖

清初 羅 牧 疏林遠山圖

清代 佚 名 青岩雅閣圖

清代 袁 江 溪山行旅圖

清代 沈廷瑞 岩松傲歲圖

清代 朱倫瀚 仙山春曉圖

清代 方士庶 山蒼寓隐圖

清代 王 昱 溪山漁隐圖

清代 張宗蒼 臨黃公望山水圖

清代 沈 鳳 斷山叢篠圖

清代 周 笠 春山曉霭圖

清代 董邦達 霭山邨郭圖

清代 張 洽 萬木森秋圖

清代 吳 麐 仿倪瓒早秋圖

清代 沈宗骞 名山讀書圖

清代 宋葆淳 隰州山水圖

清代 潘恭壽 仿王蒙山水圖

清代 萬上遴 百道飛泉圖

清代 顧鶴慶 石梁方廣圖

清代 王玉璋 北苑春山圖

清代 戴 熙 虛堂樂志圖

清代 張之萬 雲岚秋瀑圖

清代 秦祖永 仿唐寅山水圖

清代 顧 沄 仿王蒙山水圖

清代 姜 筠 雪徑探春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