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任何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走向落寞的标志之一,就是官僚集團的塌方式腐敗。乾隆末年,大清王朝的腐敗,就如同“癌細胞”一般地擴散到了全身,但更可怕的是,那個大清王朝身軀的大腦——乾隆皇帝,對此卻并沒有充分的認識。

客觀地說,乾隆執政的前40年,大清王朝的吏政還算清明。承接了雍正皇帝十三年的嚴厲反腐成果,再加之年輕時候的乾隆皇帝進取心極強,“眼裡不容沙子”式的反腐決心,讓大清王朝吏治之清明,取得了封建王朝難有的成果,這正是乾隆皇帝能夠将“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基礎。然而,乾隆四十五年之後,大清王朝的吏治水準卻呈斷崖式滑落,到了乾嘉之際,清朝甚至已經快到了“亡”的邊緣。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那麼,為何乾隆末年,大清王朝的腐敗問題為何會如此嚴重?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乾隆皇帝本人身上。

由于封建王朝中央集權的統治特性決定了,皇帝必然成為支配帝王行動的唯一大腦,而整個官僚系統就是受大腦支配的神經系統。晚年的乾隆皇帝,因為志得意滿,開始自我放松,物質享受欲望與日俱增,成了乾隆皇帝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為了滿足日益高漲的物質欲望需求,乾隆皇帝的寵臣,那位遺臭萬年的和珅和大人,發明了大清王朝最臭名昭著的制度——“議罪銀”制度。這個制度簡言之就是,官員犯了錯,可以通過上交罰款而免除一定程度的懲罰。

而這部分罰款收入,不需要經過戶部而直接收納到了皇帝的私人金庫之中。這一制度的推行,顯然是滿足了皇帝個人而敗壞了朝綱,但是舉朝上下卻樂此不疲。正是在“大腦”的帶頭享受之下,身體的細枝末節“神經”們,會立刻察覺并成倍放大地相應大腦的需求支配,有過之而無不及地享受與懶惰起來。在大腦與神經們的享受之時,實際上正在一點點耗費身體的心血。沒幾年功夫,就将原本健碩的身軀,榨地皮包骨頭。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難道大清王朝那麼多的“神經”,就沒有一個将“身軀”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的信号回報給“大腦”嗎?你還别說還真有這麼一位老實忠厚的大臣,他叫尹壯圖。乾隆五十五年,尹壯圖上折子彙報,全國各地因為“議罪銀”制度而導緻地方财政嚴重虧空,應當立即令行禁止。

老皇帝看到這封奏疏的第一反應卻是不以為然。他認為,整個帝國在自己兢兢業業地統治之下,雖不敢說沒有一點問題,但是“普遍财政危機”,說什麼也不相信。盡管如此,老皇帝還是盡量保持了風度,回複尹壯圖:“壯圖既為此奏,自必确有見聞,今指實覆奏。”還是給了尹壯圖進一步說話的機會。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倘若尹壯圖是一位洞悉官場潛規則的“老油條”,他應該能從皇帝的回複中讀出一點不和諧的味道;倘若尹壯圖是善于鑽營之流,他完全可以通過關系從皇帝近臣之處,得到一些資訊。然而,“一根筋”的尹壯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皇帝的問題。尹壯圖彙報說:這些情況,是自己傳回雲南老家的來回途中的所見所聞,“商民半皆蹙額興歎”。但由于路途匆忙,而且自己無權調查,是以無法一一找到地方官查實。

最後尹壯圖還說,如果皇上要是不信,可以委派可靠的滿洲大臣與我一同前往地方調查,相信一查就會水落石出。

如果此時的乾隆皇帝還是青年時代那個雄心壯志之君,他一定會本着防微杜漸的原則,針對尹壯圖所回報的問題,做出有效、合理的反應。但是,老邁的乾隆皇帝已經是一位沉浸在過度自信之中的昏聩之君。在面對尹壯圖的如實回報,乾隆皇帝居然氣得渾身發抖,在奏折旁邊批示道:“竟似居今之世,民不堪命。”意思就是如今大清盛世,還能有民不聊生的事兒嗎!?此時的乾隆皇帝,盲目自信已經到達了頂點。

為此,老皇帝下達了一道長長的谕旨。意在說明自己如何的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還特地強調人民是如何愛戴與擁戴自己。意在含沙射影地批評,誣陷他政績不佳之徒。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如此一番操作之後,老皇帝仍然覺得不能令人信服,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于是乎,老皇帝不惜降低身段,決定和這個老實人尹壯圖打個賭,而且就按照尹壯圖所請,以滿洲近臣為欽差到地方稽查,看看大清王朝的糧倉與财政,到底是不是一塌糊塗。這場大清王朝史無前例的君臣賭局就此拉開序幕。

盡管尹壯圖彙報的情況都是真實的,甚至真實情況比尹壯圖彙報的還要糟糕,但是賭局的實際結果是尹壯圖完敗,而且敗的是灰頭土臉,“心服口服”。為什麼會是這個結局呢?因為這場賭局根本是在極不公平的規則下進行的。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首先,在尹壯圖等人出發之前,皇帝就已經将“稽查組”的出發時間以及行走路線通告全國了。言外之意,就是讓相關地方要早做準備。接到通知的地方官立刻行動起來,開始造假。其實他們造假手段很一般,就是在糧倉底部墊上木闆,制造糧倉儲備充足的假象。倘若稽查組絕對認真檢查,也不難發現破綻,但是,這隻能是假設。

其次,乾隆皇帝這次派往稽查的滿洲近臣是戶部侍郎慶成。之是以會選擇慶成,主要是和珅的保舉,因為慶成就是和珅羽翼之一。可想而知,慶成無論如何也不會幹揮刀自宮這類蠢事吧。

此外,乾隆皇帝為了洩憤,特地下旨強調:這次稽查,尹壯圖是自請,是沒事找事,是以,他的路途一切費用自理。慶成為欽差,一切費用按公差辦置。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至于這一路上的稽查結果,我想就不必多說了。

如此這般的被針對,就算尹壯圖是榆木腦袋,也能想明白皇帝的真正用意。是以,這一路上每到一處,尹壯圖就寫一份詳細的認錯悔罪報告,請求皇帝盡快對自己嚴加處置,好騰出時間與資源做對國家更有利的事情。

在拿到稽查結果報告與尹壯圖的認錯悔罪書之後,乾隆皇帝無比欣喜,他再一次向天下證明了自己是執政成果是多麼的偉大,自己的馭人之術是多麼的高超。當然了,良好的形象還是要保持到底,在如何處置尹壯圖的問題上,皇帝最終還是網開一面,僅是罷黜了尹壯圖官職,讓他收拾收拾東西滾出京城,回到雲南老家伺候老母親去了。

這就是這位說實話的老實人,在乾隆朝的最終下場。

關乎大清王朝命運的一場君臣賭局,乾隆雖然赢了面子,但卻輸了國運

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總結一下,這一事件所映射出來的深刻教訓。在乾隆末年,朝野上下沆瀣一氣的大環境下,老實人尹壯圖确實堪稱是“奇葩一朵”。但是,正是這朵“奇葩”給了乾隆皇帝最後一次,糾正自己最大執政錯誤的機會。

倘若,此時乾隆皇帝能夠虛心一點點,能夠将維護自己的臉面的标準降低一點點,并不是沒有機會扭轉大清王朝的頹勢。可惜,乾隆皇帝在自負中,錯過了曆史給予的最後機會。

大清王朝的輝煌,真是成也乾隆,敗也乾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