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上的各個王朝,幾乎都是從白手起家到盛世再到最後沒落在曆史的長河中,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然也沒有躲過這樣的曆史演變。早期的清朝是很繁榮的,在全盛時期,周邊的很多小國都要上門定時朝見,但是在清朝末年,清朝開始走下坡路,迎來了世紀大轉彎。尤其是鴉片戰争的失敗,《南京條約》簽立,标志着我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比較奇特的是,這份不平等條約不是在大清的土地上簽訂的,而是在英國的一條名叫康華麗号的軍艦上簽訂的,而且現場還有一隻狗,是巧合?還是英國佬蓄意為之?

《南京條約》的簽訂
作為中國曆史上中國人與外國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曆史行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清朝末期,鴉片在國内盛行,毒品麻痹了中國人,使得當時的大清處在腐朽黑暗之中,這時林則徐站了出來舉行了虎門銷煙運動,英國在中國的鴉片交易産生摩擦,1840年英國以通商受到阻礙為由向中國發動鴉片戰争。初期的時候,清朝還是很有底氣的,畢竟康乾盛世積累下來的戰鬥力不是吹噓的,前期确實獲得了短暫性勝利。當英國開足馬力時,清朝的海軍力量明顯開始招架不住了,許是受了“以和為貴”思想的影響,清朝決定妥協,試圖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來換取以後的和平,不得不說,那時候的大清真的很天真,要知道這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隻有零次和無數次,可惜當時的大清并沒有悟到。
為何選擇在英國軍艦上簽訂?
當時簽訂《南京條約》清朝政府處于被動狀态,是以在哪簽訂由英國佬說了算。英國佬真的很雞賊啊,陸地不香嗎?偏要選擇在一條船上簽,不了解曆史的人可能還會以為這很浪漫,在船上和談,會有一種泛舟湖上的惬意。可事實并不如此,英國佬選擇的康華麗号軍艦曾在海上打敗過清朝的海軍,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啊,無疑是在告訴清朝:看,老子就是在海上打敗你們的,也要在海上讓你們簽下不平等條約,讓你們時時刻刻都想着自己的窩囊和屈辱。這明顯是在打大清的臉,古言道:“士可殺不可辱”。這麼明顯的羞辱,能忍?但當時的大清還就真接受了,正是這樣的妥協,讓外國列強看出了大清的軟弱,以至于後面的不平等條約更慘無人道。也時常幻想如果當時清朝拼死抵抗沒有簽下條約,曆史會不會朝另一個方向發展。
影像中出現的狗有特殊寓意嗎?
簽訂《南京條約》時,雙方一起留下了為數不多的珍貴影像,照片上出人意料的有一隻狗。按道理來說,簽訂條約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有動物出現顯得不太合理,難道是有特殊寓意?其實這隻狗是當時英軍參戰方一個進階軍官的寵物,這位軍官很愛自己的狗,愛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吧,是以就算是外出打仗也要随身攜帶。這位軍官在鴉片戰争中立了大功,是以簽約的時候他也在現場。正所謂人在狗在,于是他随身攜帶的狗懶洋洋地趴在地上,在最後留影的時候也被記錄在了其中。雖說這種狗的智商是狗界的天花闆,可它并不知道那些拖着大辮子的人是來幹嘛的,也不可能知道這短短的會議将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巨變和黑暗。這隻狗的出現應該隻是巧合,沒啥特殊寓意,頂多算得上曆史的沉默見證者吧。
曆史雖已成為過去,但這些屈辱的瞬間被曆史一筆一筆地記下,時刻提醒着華夏兒女落後就要挨打,必須努力自強,屹立于世界的頂峰,隻有這樣,在回望過去的時候,那些受過的傷才不會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