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前言

1949年,已退回廣西桂林的白崇禧心情很不好,他眼看着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解放軍便突破了粵桂聯合防線。現在廣州已經丢失,廣西又如何還能保得住?白崇禧深感自己的末日不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廣東戰役勝利結束之後,白崇禧的殘兵敗軍不得不縮回他的老窩——廣西,就在此時,中央軍委又向四野前委緻電:

如果白崇禧集中全力守零陵、全州一帶,你們可以集中兵力南進,試行抓住該敵。如白崇禧鑒于此次精銳被殲的教訓向桂林、柳州之線大規模撤退,則我軍似不宜集中前進,而宜分兩路并列前進,以一路出柳州以北,以一路出桂林,兩路互相策應,仍可随時集中作戰,使白匪不能向貴州退卻。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四野前委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之後,作出如下決定:

以第12兵團、第13兵團和第二野戰軍的第4兵團及桂滇黔縱隊、粵桂邊縱隊,共9個軍30個師40萬餘人,分西、北、南三路向廣西進軍。

對于白崇禧來說,林彪和陳赓兩人是他多年的“死敵”,他的内心是極為忐忑的。

可作為一個戰将,白崇禧心裡明白,廣西是自己的老家,又是他辛苦經營了大半生的大學營。如果不下決心與解放軍決一死戰就拱手相讓,這在面子上起碼過不去。

不過,決戰也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白崇禧考慮到目前軍心不穩,士氣低落,作戰能力已經大打折扣。

然而,就在白崇禧傷心之時,四野前委已作出進軍廣西的作戰計劃,其具體兵力部署如下: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一)13兵團兩個軍首先殲滅通道、靖縣之100軍、103軍,而後迅速向思恩、河池地區前進,并繼續向百色、果德之線前進,第一步争取切斷敵退雲南的道路。

(二)陳赓部第一步先頭軍十号左右出發,進至郁林、博白之線,防敵退雷州半島。而後,則依情況向南甯前進。如敵有退欽州、北海動向時,則向欽州或廉州前進,其餘兩個軍在後策應。

(三)我40、41、45三個軍,待程子華部及陳赓部先頭軍超出後,再行出動,拟以一個軍經道州、永明、恭城、平樂、荔浦前進;以一個軍沿湘桂路前進,以一個軍沿湘桂路以北地區前進。49軍三個師則準備放在第二線,沿湘桂路兩側擺開,擔任剿匪和掩護交通與籌糧任務。

李宗仁電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怒:他們敗壞了我蔣某人的名聲

此時的白崇禧實在想不出什麼招數了,也拿不出什麼切實可行的廣西防禦計劃。這時,李宗仁突然從重慶發來電報,邀請他前去共謀大計。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等白崇禧飛抵重慶的第二天,便同李宗仁講:“今晚我們在這裡開個會,議一議德公(李宗仁)和蔣(蔣介石)的進退問題。”

當天晚上,李宗仁在上清寺官邸,将李漢魂、劉士毅、邱昌渭等桂系人士召集到一起開會,程思遠這時從香港飛抵重慶,也參加了會議。

李宗仁問:“香港方面有什麼新情況?”

程思遠說:“聯合國首席代表蔣廷黻最近給顧孟餘寫信,邀顧共同組建中國民主黨。”

白崇禧問:“美國政策有什麼變化嗎?”

“華府上月開了一個圓桌會議,讨論對華政策,由那個負責起草《中美關系白皮書》的吉賽普主持會議,會上有兩種意見。一為承認中共新政權,以羅申格和吉賽普為代表;二為不急于承認中共新政權,靜觀時态再說,以史塔生為代表。

關于台灣問題,國務卿艾奇遜曾征詢司徒雷登的意見。司徒雷登建議,繼續維持不援蔣的方針,由吳國祯替代陳誠主政,美援吳,不援蔣、陳。這就是蔣廷黻要組建民主黨的背景,他是希望以民主黨取代國民黨。”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聽了陳思遠的話,李宗仁生氣地說:“美國對蔣總裁把持的黨失去了信心,是以才有人想組建新黨,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這座大山是靠不住的。”

程思遠說:“還有一個情況,最近蔣總裁想複職,他将胡适邀請到台北,揣測美國對他複職可能産生的反響。”

對此,李宗仁說:“蔣總裁複職随他的便,我堅持不‘勸進’的立場。”

白崇禧說:“蔣下野以來,名義上是德公主政,實際上政多出頭,局面越搞越糟。蔣終究不會放權,這樣僵持下去,我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共軍打到廣西上來了,為了三桂父老,蔣、桂之争至此應該了結了。

這次會後,白崇禧與吳忠信在白公館達成了一項協定:

一、蔣介石複職;

二、李宗仁出國;

三、白崇禧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11月4日,吳忠信帶着協定文書到台北向蔣介石複命。

看過白崇禧的方案後,蔣介石大罵:“白健生想當行政院長可以嘛,但是不能作為一項條件寫進協定。李宗仁也不能出國,在國外搞陰謀的人已經夠多了,就是他們敗壞了我蔣某人的名聲。”

11月5日,白崇禧在桂林召集軍事會議。

會上,李品仙、黃傑主張将部隊集結于龍州、百色,向西轉入雲南,而大多數将領則主張由雷州半島到海南島,雙方争論了很長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白崇禧說:“共軍劉伯承已經入川,西南早晚不保。在大陸已經沒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了,是以我決定采納退守海南島的方案。蔣總裁經營台灣島,我們也可以經營海南島,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我們很快就能打回廣西老家。”

就這樣,白崇禧确定了南逃海南島的方案,并為實行這一作戰目标,又制定了首先進攻陳赓兵團的方針,令第3、第11兵團秘密南移,準備發動所謂“南路攻勢”。

當時的海南島與現在不同,是一個近乎蠻荒的島嶼,島上物資本來就匮乏,後來粵軍殘部逃上該島之後,進一步加劇了這裡糧食短缺的形勢。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正因如此,當白崇禧決定率部上島的時候,首先受到了餘漢謀、薛嶽的反對,因為白崇禧當時手下有20萬正規軍和10萬地方部隊,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僅如此,蔣介石也不同意讓桂系去經營海南島,因為這樣一來,廣西的門戶就會洞開,黔、滇兩省就保不住了。

白崇禧欲調和蔣李沖突,李宗仁:我不想見到他

11月6日,四野西路軍開始南下,國民黨内部的派系之争尤其讓白崇禧感到焦頭爛額,他的軍事戰略雖已定案,卻因粵系将領的阻撓根本實行不了。粵系背後撐腰的是蔣介石,因而白崇禧不得不去集中精力解決蔣介石和李宗仁的沖突。

11日,李宗仁從昆明飛抵桂林。

12日,桂系文武大員會商李代總統的進退問題。對此,白崇禧提出了兩個方案:

第一,桂黔滇和海南島連成一片,自成一個局面,與蔣介石對立。

第二,李宗仁出洋,西南局面交白崇禧妥籌善後。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參加會議的人對白崇禧提出的這兩個方案議論了很久,覺得哪一個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可是,連素來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都拿不定主意,别人就更沒有辦法了。

13日,繼續開會讨論,李宗仁表态說:“局勢如此緊急,不容我們在此消磨時光!西南人心士氣已經崩潰,部隊數量、品質遠非共軍敵手,所謂‘自力更生’是不足恃的,因而第一個方案是不現實的。我本人決心赴美治病,廣西就由健生(白崇禧)獨力支撐。”

見李宗仁要走,白崇禧便說:“德公要出國,我們不反對,惟請求赴港前先飛海口與陳濟棠、餘漢謀、薛嶽話别。他們本來反對我們去海南島,現在退了一步,讓我們守雷州半島。”

14日,蔣介石又從台北抵重慶,并緻電白崇禧:“

昨聞貴陽垂危,川東吃緊,已于本日飛渝,甚望德鄰(李宗仁)即日飛渝,策劃全局,請兄力促命架。

此時,李宗仁正在南甯與舊屬話别,白崇禧從桂林打來電話說:“蔣總裁到了重慶,來電請德公即日赴渝共商國是。”

可是對于蔣介石的邀請,李宗仁卻說:“

我不想再見到他!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16日,李宗仁再飛海口與餘漢謀、薛嶽等告别。同日,蔣介石将黃傑召到重慶,令其率第1兵團馳援貴州。黃傑急電白崇禧:“總裁令職部策應貴州方面友軍之作戰,先以有力一部取捷徑向宜山、南丹急進。”

19日,白崇禧到南甯,要求李宗仁暫緩出國,并說:“你還是代總統,中樞中心所寄,可否先在政治上部署一番,然後再行出國?”

對此,李宗仁回答說:“沒有這個必要,依照憲法總統離職時可由行政院長代行職權,我到香港後當将此意電告閻百川(閻錫山)。”

20日,李宗仁登機離開了廣西。送走李宗仁的當天,白崇禧飛赴重慶向蔣介石報告。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當晚,白崇禧通過廣播電台發表講話:

本人于前奉總裁電令飛南甯,慰問李代總統病況,并促駕返渝,共商國是。奉電後,遵于昨自桂林飛抵南甯,慰問李代總統,面報總裁意旨,代總統對總裁之慰勉,及各方人士之電報,至表感謝。惟突因胃潰瘍宿疾日漸加劇,十二指腸仍不時出血,體力難支。原拟派李主任品仙飛渝晉谒總裁,面陳一切。适本人抵邕(廣西)後,李主任品仙始中止此行,由本人來渝複命……代總統已于今晨飛港就醫,臨行面囑本人代陳總裁,謂當茲艱危時會,以抱病之身,未能返渝與總裁及政府同全體軍民共挽目前危局,殊感歉疚。

李宗仁突然出走引起人們輿論,國内外人士認為此事與蔣介石有關。後來,蔣介石決定派居正、朱家骅赴港“挽留”,可李宗仁卻根本不買蔣介石的賬。

解放軍解放廣西後,白崇禧敗逃台灣

眼看着解放軍就要逼近廣西。

11月12日,林彪電令陳赓等:“4兵團之14、15兩軍應立即迅速向高州前進,以配合13軍首先殲滅博白地區之敵,而後依情況向南甯前進或在博白地區以4兵團全力堵擊南下之桂敵……15兵團即派一個或兩個師進至德慶,歸你們指揮,配合作戰。”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此時白崇禧的部隊正在向南運動,四野前委根據敵情變化,立即調整了作戰部署:

西路軍一部繼續沿黔桂邊向果德、百色挺進,以切斷白部西竄雲南之路;一部向東直插廣西心髒地區,攻取柳州。

北路軍迅速南下,主力沿湘桂鐵路直取桂林,第40軍直趨梧州,策應南路軍作戰。

南路軍第4兵團主力立即向信宜、茂名地區集結,以第13軍一個師在廉江構築工事擔任阻擊;第15兵團第43軍星夜兼程秘密西進,至信宜東北集結。

解放軍長驅直入,迅猛追擊。随着解放軍第38軍、第39軍奔襲湘南和粵北交界處,解放廣西的戰役正式打響。

雖然白崇禧充分利用了廣西山多的複雜地形,布置了周密的防禦,并進行了有力的還擊。可他面臨的對手是林彪,林彪不僅作戰計劃極為詳盡,就連敵人的逃跑路線也考慮到了,還部署了重兵進行阻擊,這是白崇禧沒有想到的。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此時桂軍主力南移,西路和北路主要是追擊戰,而南面将會在粵桂邊形成決戰。

西路軍于11月10日占領靖縣,通道,守軍第17兵團棄陣南逃。13日克榕江、從化,殲敵保安部隊一部。随後,第38軍繼續前進,追殲第17兵團;第39軍轉向東南,直逼柳州。

北路軍第40軍于15日南下,長途奔襲梧州,以加入南路軍圍殲桂軍主力的戰鬥。第41、第45軍于11月18日出發,沿湘桂路兼程南下。

第41軍先頭部隊第123師以日行120裡的速度向南推進。次日,該師一舉突破興安以北防線。桂北敵軍第14、第46、第71、第97等部倉皇逃竄。

桂林失守,柳州失守……白崇禧面臨着愈發不可挽回的敗局。

可即便如此,白崇禧還是要求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向南攻擊,他們憑借強大的火力支援不斷向解放軍發起猛攻,試圖以此打開海上撤往海南島的通道,把陳赓兵團逼進海裡。

天不遂人願,白崇禧的得力幹将張淦也當了俘虜。此情此景之下,白崇禧隻能望着家鄉的山山水水失聲痛哭,随後便率領殘部繼續逃命。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解放軍攻占北海南甯之後,白崇禧心急如焚,豪擲重金租來船隻,并要求所有部隊全部撤退,卻沒有等到人影,這與桂系軍隊這段時間潰逃過程中發生的暴亂有很大關系。

12月14日,曆時39天的廣西戰役結束,解放軍在此役中共殲敵17.29萬人,其中生俘16萬人,擊斃将官4人,俘将官78人,繳獲火炮1285門,槍5.3萬至,擊落飛機2架,繳獲汽車1176輛,擊傷艦艇18艘。

1949年底,桂系軍閥在大陸一敗塗地,白崇禧手下的兵被全部“吃掉”,在大陸已然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在此生死攸關的關頭,蔣介石向白崇禧抛去了要他去台灣的橄榄枝,并承諾讓他出任國防部長。在蔣介石給白崇禧發去的電報中這樣寫道:

國危當急,台北欲重組内閣,希速赴台共商大計。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對白崇禧來說,“重組内閣”四個字正中他的心思,這預示着他還有翻盤的機會。猶豫再三之後,白崇禧咬牙決定前往台灣。

“國防部長”對白崇禧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誘惑,但誘餌之下必有鈎。蔣介石之是以會作如此決定,是不想讓像白崇禧這樣的人才留在大陸,但同時又不敢真正用他。

白崇禧對蔣介石為人是清楚的,知道他不是心胸寬廣的人,卻始終抱着一種僥幸心理。

來到台灣後,蔣介石就傻眼了,蔣介石承諾他的國防部長先是變成了戰略委員會主任,後來又被改聘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漸漸失去了手中的權利。

可即便如此,蔣介石對白崇禧還是不放心,并對其進行了嚴密的監控,以此掌握白崇禧的動向。

白崇禧沒有想到,自己帶兵打仗一輩子,臨老卻要時刻被特務騷擾。直到後來,這些特務竟然開始明目張膽地對他進行監視,白崇禧感受到莫大的侮辱和諷刺。

1962年,妻子馬佩璋的去世對已經69歲的白崇禧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精神狀态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時常一個人坐着,也不說話。

49年李宗仁邀白崇禧赴渝,蔣介石因何大罵:他們敗壞了我的名聲?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被副官發現死于家中,終年74歲。而關于他的死,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個被争論不休的謎團。

在白崇禧的公祭儀式上,蔣介石第一個向他的遺體獻花緻祭,并提了挽額“轸念勳猷”。而他們之間長達40年的恩怨,也随着白崇禧的死,終于畫上了一個句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