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太宗後宮佳麗3000,緣何對這2個女人大加愛慕,不離不棄?

唐太宗後宮佳麗3000,緣何對這2個女人大加愛慕,不離不棄!這2個人便是大家熟知的長孫皇後和徐惠,長孫皇後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為喜愛的女人。她從小知書達理。13歲時就嫁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當了皇帝後常常想和她探讨國家大事,但長孫皇後總是避而不答,她說:我是一個婦道人家,怎麼可以幹涉國家大事呢?是以,無論唐太宗李世民怎麼問,她都不回應。那麼,長孫皇後究竟是不是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呢?當然不是。李世民當秦王時,和父親李湖一起東征西讨,建立了赫赫戰功。功勞大了以後,他不甘心隻當秦王,他想做太子,進而做皇帝。在野心的驅使下,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父親唐高祖李淵的沖突與日俱增。

唐太宗後宮佳麗3000,緣何對這2個女人大加愛慕,不離不棄?

在這種宮廷危機的緊張氛圍中,長孫氏謹小慎微,非常賣力地孝敬李淵,讨得他的歡心,同時委曲求全地與李淵身邊的妃嫔搞好關系。這等于在李淵身邊安插了許多眼線。這樣一來,李淵和其他兒子的一舉一動都盡收于李世民的眼底。長孫氏在為李世民擷取對手情報方面立了大功。在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與父親、兄弟的沖突發展到兵成相見的地步。李世民親自上陣,長孫氏則在秦王府鼓舞将士奮勇殺敵。在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門之變獲得了成功,最終李世民登上了皇位,長孫氏也是以成為皇後。

唐太宗後宮佳麗3000,緣何對這2個女人大加愛慕,不離不棄?

李世民做了皇帝後,勵精圖治。他常常要求大臣們給他提意見。魏征是個有名的谏臣,他說話直截了當,經常讓唐太宗下不來台。有一次,魏征在大殿上當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責李世民的過失,一點也不給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忍無可忍。他當即大怒回宮對前來迎接他的長孫皇後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土包子!長孫皇後問“土包子”是誰,李世民說是魏征,他總是在大庭廣衆之下不給我留面子。長孫皇後聽完此話之後,立即穿上皇後官服,向李世民鄭重參拜:祝賀陛下得一直臣,因為隻有英明的君王,才有正直的大臣。面對這樣賢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氣瞬間煙消雲散。

長孫皇後是一個很賢德的人,但是由于操心太多,身體又不好,在36歲時就去世了。她病入膏肓時,無論皇帝還是太子都十分焦急。太子李承乾提出要赦免犯人,再多度一些僧人,為她祈福延壽。長孫皇後卻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表示堅決反對。長孫皇後在彌留之際,對唐太宗說:您千萬不要重用外戚,現在我娘家人都已經當官了,您千萬不要讓他們當位高權重的大官。因為自古外戚幹政沒有好結果,您若是真對我及我娘家好,就别給他們幹政的機會。長孫皇後還說:我死之後,千萬不要厚葬。我活着時,作為一個女人,無益于天下,死了,怎麼能讓國家浪費資财在我的葬禮上呢!真是一個簡樸而又識大體的皇後。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長孫皇後并不是真的對政治漠不關心。其實她對政治深谙其道,所作所為極其到位,但又有分寸。是以當她去世後,唐太宗悲痛欲絕地說:我在内宮失去了一個好幫手!從此再也沒有立過皇後。唐太宗還特地在宮内建了一座塔,登上此塔就可以看到長孫皇後所葬的昭陵,用這種方式寄托他的哀思。

唐太宗後宮佳麗3000,緣何對這2個女人大加愛慕,不離不棄?

還有一個女人,深得唐太宗的喜歡,她就是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的徐惠。徐惠從小号稱神童,五個月時就會說話,四歲便熟讀《毛詩》、《論語》,八歲就能寫出洋洋灑灑的文章。就在武則天進宮前後,徐惠也被征召入宮封為才人。徐惠進宮後,知書達禮,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她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在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洽,國家蒸蒸日上後,有點志得意滿了。她覺得此風不可長,就給唐太宗上疏道:伏願抑志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意在勸谏唐太宗戒驕戒躁,希望皇帝能善始善終。唐太宗在她身上看到了長孫皇後的影子,對她非常欣賞。沒過多久,徐才人就被升為婕好。徐惠繼續關心國家大事,很快又變成充容了。貞觀23年,唐太宗去世,徐惠非常哀傷,她說李世民對她有厚恩,她發誓要追随李世民于地下。于是她有病也不肯吃藥,很快也死亡了,她死後被追贈為徐賢妃。綜合徐惠和長孫氏二人,我們可以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了。

這樣的女人必須具備以下三項素質:一是要擺正位置,恪守婦道;二是要胸懷天下,善謀大事;三是要溫柔敦厚,外柔内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