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00年,清王朝遭受八國聯軍的侵略,被迫和衆列強簽訂《辛醜條約》,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王朝為了挽救自身岌岌可危的統治,而迫不得已推行“新政”,實質上恢複了1898年維新變法的一些舉措。在“新政”的衆多措施中,組建近代化新式軍隊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早在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争後,清政府就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練兵,編成“定武軍”。随後改派袁世凱訓練新軍。袁世凱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和操典條令,對定武軍進行擴充改編,由4000餘人擴編至7300人,定名“建立陸軍”,即北洋新軍。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又對此前的北洋新軍進行改編。1902年,原“北洋新軍”擴充為“北洋常備軍”,同時,相關的部隊組織機建構設也進一步完善化。在袁世凱等人的努力下,新式軍隊逐漸褪去了古代軍隊的色彩,漸漸具有了近代軍隊的因素。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新軍官兵的選拔标準較為嚴格,軍官大多由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和國内各武備學堂的畢業生擔任,士兵則采取招募制,對年齡、體格和教育程度等都有明文規定。新軍的戰術、組織、制度等均套用西方國家樣式。故而與其他大部厘清軍相比,新軍顯然是一支軍紀相對嚴明、鬥志相對昂揚的武裝力量。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此外,新軍在更新訓練方法、武器裝備的同時,也對軍服作出了改進。練兵處正式制定了包括禮服、常服、肩章、帽徽、領章等的新軍軍服樣式,至此,使用了數百年的中國封建王朝傳統軍服——号衣,正式退出了曆史舞台,從此大清軍隊軍服完全西化。同時,為了能和國際主流相接軌,不少新軍官兵提前剪掉了辮子。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内務整理是軍事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以标準化而著稱的近現代軍隊更注重這一點。作為學習西方“善戰之師”的清末新軍,在官兵的軍容内務方面也沒少下功夫,新軍中的條例規定士兵“須保持整潔的容貌”。相對于清末的其他清軍部隊來說,新軍的内務算得上夠整潔的了。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精銳部隊往往能夠優先獲得物資供應,新軍裝備了歐洲的毛瑟步槍、馬克沁重機槍、克虜伯式火炮、阿姆斯特朗式火炮、格魯森式火炮等一大批先進武器,清朝還是亞洲第一支裝備了七連發槍和十三連發槍的國家。照片中的機槍小組便正在使用一挺歐式重機槍。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19~20世紀之交,西方流行利用熱氣球進行軍事偵查,師從西方軍隊的新軍明顯也學到了這一點。圖檔中便是新軍的偵察部隊,裝備着從歐洲進口的偵查用氣球。與傳統偵查方式相比,這種偵查顯然效率更高。

清末精銳部隊老照片:内務整潔,裝備精良,颠覆你對清軍的印象

然而,新軍仍舊建立在清朝腐朽的封建體制基礎上,腐朽的制度無法給新軍提供足夠的動力與保障。此外,新軍的建立不僅沒有挽救清朝的滅亡,反而成為了加速清朝覆滅的催化劑:在辛亥革命中,有不少革命黨人就是新軍官兵,掌握新軍大權的袁世凱也利用手中兵力迫使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