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夏天,德國入侵蘇聯,幾百萬軍隊把蘇聯紅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截止1941年底,蘇聯喪失了三分之二的工農業産值,損失了300多萬軍隊,首都莫斯科成為孤城。
當時的蘇聯看起來很難挺過德軍的進攻,但是很多國家的有識之士已經分析出蘇德戰争的未來。1941年底,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得出結論:“德國無法速勝,蘇德戰争将會拖垮德國。”果不其然,在鏖戰到1943年後,蘇聯開始反攻德國,德國最終滅亡。

德國入侵蘇聯是其侵略戰争的頂峰,也是其滅亡的開始,連同為軸心國的日本都對此心知肚明。日本自己也沒好到哪去,日本在1941年年底進攻美國,雖然一開始憑偷襲得勝,但等美國回過頭來,日本也被連續痛打,直到滅亡。
德國侵蘇,日本攻美,這是法西斯走向滅亡的轉折性決策,被很多人視為自取滅亡的“昏招”。但是假設曆史可以重來,讓德國不去招惹蘇聯,日本對美國敬而遠之,德日法西斯是不是就不會滅亡呢?
如果德國不打蘇聯,它的進攻方向會是哪裡?日本不打美國,侵華戰争還能繼續下去嗎?美國和蘇聯的參戰是不是必然呢?
一、德國不打蘇聯,蘇聯也坐不住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但澤地區,英法對德宣戰,這是二戰的起點。但是在戰争爆發之前,德國在歐洲的擴張已經進行了很久,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都是德國擴張路上的犧牲品,而英法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從納粹上台開始,德國的目标隻有一個,就是征服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建立一個所謂的“千年帝國”。德國在1940年基本統一了歐洲大陸,法國僅僅抵抗了40天就投降,隻剩下英國苦苦掙紮。德國本來準備以“海獅計劃”登陸英國,最後該計劃因為“不列颠空戰”失敗而暫時中止,于是德國才轉頭向東去進攻蘇聯。
假設德國不去打蘇聯,蘇聯也保持中立,那麼德國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死磕大英帝國,直到占領英倫三島,或者讓英國政府投降。英國雖然孤懸海上,但是大英帝國擁有全世界最廣闊的殖民地,戰争潛力不可小觑,這場全面戰争将會進行一到兩年。而以英國上司人們的決心來看,英國政府哪怕流亡海外也不會投降,德國如果占領英國,将不得不分出巨大的力量對其進行占領。
在占領英國後,美國和蘇聯的态度就決定着戰争下一步的發展。如果美國和蘇聯此時坐視英國淪陷,那德國下一步就會和意大利一起南下北非,占領利比亞、埃及,再進軍中東,拿下這裡重要的石油産地。親德的伊朗政權會和德國結盟,軸心國最終進入中亞俯瞰印度,這裡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戰争将決定德國和英國的命運。
如果德國能打到中東,它就會成為歐亞大陸最具威脅的政權,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無法獨善其身。
就像戰國時期的秦國和齊國一樣,秦國滅掉5國,齊國不動手,最後秦國還是會滅了他。蘇聯在二戰裡不動手,下個滅亡的就是自己。是以蘇聯一定會在德國擴張時加入戰争,隻是早晚而已,根據蘇聯後來流傳的“大雷雨”計劃,蘇軍本打算在1941年末到1942年跟德國開戰,把戰争擋在門外。
就算蘇聯不執行“大雷雨”計劃,蘇軍最多等到德國入侵中東,蘇德之間就必須開戰,這是形勢所迫。
二、侵華戰争如“放血槽”,日本政府走投無路
看完了德國,再來複盤一下亞洲小強日本的戰略。
日本的侵略戰争開始得更早,但是也更加膠着,日本人以北韓為跳闆,先入侵中國的東三省,然後在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全面侵華戰争進行到1938年夏秋,日本已經到達了軍力和财力的極限,再也打不動了。是以在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基本停止了進攻,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
後世普遍認為:“日本入侵中國是為了滅亡中國”,其實日本政府一開始并不這麼打算,中國太大了,日本沒有國力來統治如此廣闊的土地。日本人本打算三個月結束“中國事變”,這裡的“結束”就是逼迫中國就範的意思。日本最快半年,最晚要在一兩年内讓蔣氏政府投降,讓中國承認僞滿洲國,并将華北和華東部分地區讓給日本,把中國國内的經濟利益吐出,讓日本繼續發展。
根據日本“昭和第一兵家”石原莞爾的計劃:日本要借北韓、滿洲、蒙古、中華的資源,養百萬雄兵,然後回頭和美國決戰,擷取整個太平洋的主導權,和德國一樣建立一個“千年帝國”。
日本沒想到的是,吞掉北韓和東三省都挺順利,在進軍中國關内這一環節,日本被中國軍民死死卡住。
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全國四萬萬人民同仇敵忾,讓日本侵略者深陷泥潭。作為一個“窮光蛋帝國主義”國家,日本的國力不足以支撐數千公裡長的戰線,日本侵略者早在1938年已經出現補給問題,東部的湖北前線多次斷糧,士兵們餓着肚子,靠雙腳在酷烈的夏日行軍,苦不堪言,很多日軍士兵最後選擇了自殺。
中國戰場就像個放血槽,不斷消耗日本的國力,在1939年後,因為敵後抗日的蓬勃發展,日本已經感到國力不支,工業的軍事比例太重,石油和鋼鐵極度短缺。日本政府一直跟蔣氏政府和談,談得條件也越來越寬,甚至隻要蔣氏承認僞滿洲國,日軍願意接受賠款後完全撤出中國。
但是蔣氏咬死要日本無條件滾出中國,也不承認僞滿洲國,中日和談多次鬧僵。
面對中國戰場的僵局,日本财政進入了慢性死亡,“以戰養戰”的陰謀沒能得逞,日本帝國可能在1941年前後破産。是以說,日本如果不南下東南亞,和美國硬碰硬,那就隻能接受失敗,要把中國的領土全部吐出來,退回1937年之前的狀态。
這場侵華戰争是一場賠本買賣,把日本帝國逼上了絕路,1941年,日本出動50萬大軍南下東南亞搶奪石油、橡膠、礦石、大米,美國不可能不管。就算美國真的忍住不動手,日本還會南下澳洲,東進太平洋群島,等于是把炮彈打到美國人眼前,美國在西太平洋有大量的利益,美國政府再想“孤立”,國内的資本巨頭也不答應。
“日美必有一戰”,這是當時日本和美國心知肚明的事情,也是日本繞不開的命運。
三、無論曆史怎樣假設,反人類的法西斯終會滅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規模最大的一次戰争,除了美洲之外,整個歐亞大陸都淪為戰場。因為日本和德國是奔着統治世界的目标去的,他們本打算從歐亞大陸東西并進,最後在中東和西伯利亞會師。日本和德國法西斯要把自己的民族淩駕在全人類之上,地球上所有國家都是他們的敵人,沒人可以幸免。
美國和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排名前二的強國,他們對于戰争的态度一直很微妙。美國和蘇聯都曾跟日本、德國打得火熱,甚至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是等軸心國強大到一定程度,開始侵蝕兩大國的利益,美蘇不可能坐視不理。
無論曆史怎麼假設,德國和日本不去主動挑戰美蘇,美蘇也會下場參戰,這是曆史的大勢。二戰前的世界還在大航海時代的餘波中,拳頭大的國家就能稱霸,成為世界帝國,西班牙帝國、法蘭西帝國、大英帝國都是這樣誕生的。這樣的思想催眠了德國和日本、意大利,也為人類帶來了滅頂之災。
二戰打得昏天黑地,最後打出了個“雅爾塔體系”,讓多國共同治理世界,形成了現代世界的格局。今天再看二戰形勢,軸心國攻擊蘇聯和美國看似是“昏招”,其實背後包含着一定的必然性,無論仗怎麼打,法西斯政權都會被滅亡。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二戰前德國擴張戰略的形成》,鄒自平
2、《論二戰中日本南進戰略形成的原因》,高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