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媒體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無線耳機把我們都變成了傻子”。在我看來,這句話更多的是褒義,想想看智能手機也把我們都變成了傻子,但它卻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而真無線耳機正是因智能手機而起,如今占據市場頭部的真無線産品銷量都要用百萬甚至千萬級來統計。換句話說,隻要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機,大機率都會需要一款真無線耳機,這就是當下我們看到的市場現狀。

漫步者NeoBuds Pro
那麼問題來了,在衆多的真無線耳機當中,我們如何挑選适合自己的?光看廠家的宣傳當然不靠譜,于是這一次我們挑選了近期關注度最高的4款真無線耳機,零售價格在500—1000元區間,都支援主動降噪。這次我們就從使用者使用體驗上來一次橫向評比,看看哪款耳機适合你,也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選購帶來一點幫助。
1
舒适度
要說真無線耳機最重要的是什麼:音質,降噪,延遲?當我們在談論這些核心功能之前,絕對不能被忽略的一點應該是——舒适。真無線耳機和過去的耳機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了線的束縛,可以接管我們更多的使用場景。換句話說,我們平時會更長時間的使用它。是以,舒适就變得更為重要了。
首先在重量上,除了FIIL CG Pro最輕,僅4.2g,其他三款耳機的重量都在5g左右,相差不大。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重量輕并不代表佩戴舒适度好,而是與耳機的腔體構造以及佩戴時的侵入感密切相關。是以我們應該從「異物感」和「壓迫感」這兩個角度來評價耳機的舒适度。
FIIL CG Pro
四款耳機中,漫步者NeoBuds Pro耳機腔體上碩大的前饋降噪麥克風開孔,在拾取外界噪音的同時能夠很好地平衡大氣壓,而這也極大地減小了壓迫感。另外,NeoBuds Pro的矽膠耳塞侵入耳道的距離短,佩戴時除了耳塞,耳機的塑膠部分幾乎不貼耳朵,沒有明顯的異物感,是四款耳機中最舒服的。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Beats Studio Buds
佩戴最不舒服的是Beats Studio Buds,作為四款耳機中唯一的“豆豆派”,佩戴時需要把整個耳機塞進耳朵裡,異物感最強,并且佩戴一小時後耳朵會有比較明顯的壓迫感,必須摘下來休息一會。
FIIL和小米兩款耳機的佩戴感受差别不大,舒适度尚可,且沒有明顯的壓迫感,相差的0.6g重量對于耳朵來說也很難感覺到;不過介于FIIL的矽膠耳塞在柔軟度上比小米稍微好一點(親膚感略好一點),是以在佩戴舒适度方面,我們給出的排名是:漫步者NeoBuds Pro > FIIL CG Pro >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 Beats Studio Buds
2
操作體驗
操作方式上,漫步者和FIIL同為觸控操作,小米采用壓感按鍵,Beats Studio Buds則是傳統的實體按鍵。不過在實際的操作體驗上,Beats Studio Buds卻是最舒服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最安靜,速度也最快。漫步者和Fiil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聽診器效應」,小米的壓感操作也比較安靜,雖然速度慢了一些(需要拇指和食指同時捏住耳柄操作)。另外,小米是本次唯一一款支援佩戴檢測的耳機(摘下任意一隻耳機音樂暫停,戴上播放),給使用者的操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FIIL和漫步者采用觸控操作
先來說說漫步者和FIIL,觸控操作的好處是友善,不需要按壓,但是當我們用手指輕拍耳柄時,就會因為耳道密封,發出“咚咚”的聲音,而這也就是「聽診器效應」的來源。
小米為壓感操作,Beats則是實體按鍵
相對來說,情況好一點的是漫步者NeoBuds Pro。這款耳機在設計時,沒有讓耳機的主體部分直接接觸耳廓,而是用矽膠耳塞把耳機挂住,是以就不會像其他耳機那麼悶,聽診器效應要弱于FIIL。另外,FIIL CG Pro的操作靈敏度一般,例如輕拍兩下播放/暫停音樂這個操作,經常出現不識别的情況,這點需要提出批評。
最後再提一句Beats Studio Buds,雖然是實體按鍵,但操作非常友善,反應也很靈敏,而且沒有令人不太舒服的聽診器效應,但遺憾的是不支援佩戴檢測,操作便利性不如小米。是以在操作體驗這部分,我們給出的排名是: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 Beats Studio Buds > 漫步者NeoBuds Pro > FIIL CG Pro
3
藍牙連接配接體驗&延遲
本次橫評的四款耳機都支援藍牙5.0以上版本,并且在傳輸距離和穩定性方面表現都不錯。平時通勤使用,在地鐵車廂、人流密集的換乘站,這種日常已經比較極端的情況下,也隻是偶爾出現一到兩次卡頓,是以四款耳機日常使用基本都沒什麼問題,不會給你掉鍊子。
在藍牙與手機的連接配接速度上,四款耳機首次配對後也都支援開蓋秒連,經常是耳機從充電盒裡取出還沒戴上就已經完成連接配接;佩戴後耳機也都有語音或提示音(藍牙已連接配接),在這方面我們認為四款耳機做得都非常好。是以這一環節,四款耳機算是打了個平手。
既然說到了藍牙的連接配接體驗,不妨再談談現在真無線耳機的一個痛點——延遲。我們知道,藍牙之是以有延遲,是因為藍牙的資料在傳輸時需要攢一部分再發出去,而遊戲的延遲更為複雜,涉及多媒體底層的處理,藍牙編碼,以及耳機的解碼。對于遊戲本身的延遲,耳機廠商比較難控制,是以延遲的優化主要就是在多媒體底層的處理和藍牙的編解碼上。
通常來說,200ms以下的延遲,是大部分使用者比較難感覺到的上限。延遲小于200ms,開槍的延遲通常不太容易被感受到,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畢竟在遊戲裡,延遲當然是越低越好。
目前行業的标杆級産品 AirPods Pro 延遲是170ms,本次橫評的FIIL、小米和Beats三款耳機雖然沒有查到這一資料,但實際體驗上來說差别不大,開槍的延遲有感,但在可接受範圍,基本不太會影響遊戲的整體體驗。相對來說,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的延遲感比另外兩款耳機低一些。
延遲表現最好的是漫步者NeoBuds Pro,這款耳機專門設計了一個「遊戲模式」,開啟後延遲可低至80ms,這點對于手遊玩家來說會非常友好。用這款耳機玩遊戲,聲畫始終都能保持同步,體驗非常流暢。是以在延遲這部分,我們給出的排名是:漫步者NeoBuds Pro >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 FIIL CG Pro > Beats Studio Buds
4
長春花藍
本次的四款耳機中,漫步者NeoBuds Pro是圈鐵雙單元,其他三款都是動圈;藍牙音頻解碼上,漫步者支援LDAC和LHDC高清編碼,其他三款耳機則僅支援AAC和SBC。當然,以上的參數僅作為參考,具體還要在聽感上驗證廠商對于聲音的調校功力。
漫步者、FIIL和Beats三款耳機在聲音風格上是比較接近的,都屬于比較典型的流行樂調音風格。小米的聲音比較平淡(乏味),并且在三頻上出現了明顯的短闆,這個等下再細說。
從聽感上來說,FIIL和漫步者的聲音特點最為接近,低頻都比較厚,但FIIL的問題是低頻給多了,有些轟頭,而且高頻的明亮度和人聲的清晰度一般,這點不如漫步者NeoBuds Pro;後者的圈鐵混合單元彌補了中高頻的不足,并且在LDAC和LHDC高清編碼的加持下,聲音細節也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歌曲的資訊量更豐富。
Beats Studio Buds的音質初聽很抓耳,尤其是流行樂,低頻量感充足、有彈性,而且不轟頭,同時又不會掩蓋中高頻該有的細節;雖然在歌曲的資訊量上較漫步者NeoBuds Pro還是略顯不足(LDAC和LHDC解碼下),但整體聽感給人的感覺很舒服,三頻也不存在明顯的短闆。
最後說下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這款耳機的問題是低頻量感不足,音樂缺少力量感;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人聲更為突出一些,但是三頻卻不夠均衡,聲音的整體感不強。還有就是耳機的聲音偏小,同為50%音量下(手機端),明顯比其他三款耳機的聲音小,需要進一步調大音量才行。是以,音質部分我們給出的排名是:漫步者NeoBuds Pro > Beats Studio Buds > FIIL CG Pro >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5
降噪效果
FIIL、漫步者和小米三款耳機的最大降噪量都在40dB左右,Beats Studio Buds雖然沒有查到資料,但使用感受與其他三款差不多,應該也是在這個量級。關于降噪體驗,首先要說的是,這四款耳機在這個級别(價位)的降噪真無線耳機中,都屬于表現非常好的産品。在我們的這幾天的實測中,四款耳機的降噪水準很難拉開差距,但是,依然還是有一款耳機出現了“硬傷”,這個還是放在最後說。
其實我們平時所處的外部噪音大多都是低頻,通常大多數降噪耳機過濾的主要也都是400Hz以下頻段的低頻噪音,同時保留500—1KHz的人聲頻段,以確定使用者在戶外使用降噪耳機時的安全性。
以日常大家通勤頻率最高的地鐵車廂為例,這四款耳機都能比較明顯地過濾掉車廂裡持續的低頻噪音,同時還能夠讓你聽清報站聲,而不至于因為聽音樂而坐過站。另外,四款耳機也都支援通透模式,短暫與人交談時開啟此模式,我們認為還是比較實用的,免去了每次都要摘下耳機的麻煩。
這一次出現問題的是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在地鐵裡使用這款耳機,有一次我的手指無意間觸摸到了耳柄上的降噪麥克風孔,然後耳機就發出了一聲刺耳的“啦刺”聲;更令人疑惑的是,手指繼續觸摸幾下,降噪模式竟然自動關閉,需要重新開啟。經過反複驗證後,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另外就是在與對向列車彙車時,降噪會一瞬間消失(有可能是大氣壓強改變所緻),然後立即恢複,不過這一下也足夠令人感到不适。
後來我也在網上查了下,發現這款耳機的降噪問題并不是個例,網上也有使用者因為降噪的問題而申請退換貨。上述情況至少在本次橫評的另外三款耳機中都沒有出現,是以降噪體驗這部分,我們給出的排名是:
Beats Studio Buds ≈ 漫步者NeoBuds Pro ≈ FIIL CG Pro >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6
續航表現
在開啟降噪模式下,漫步者和Beats耳機的單次續航都達到了5個小時,續航最短的小米也達到了4小時。在我們看來,續航隻要達到4小時,日常使用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畢竟入耳式耳機本身就不會戴很久,平常用一會就要摘下來讓耳朵休息一下。
總續航達到20個小時,日常基本就不會有太多的電量焦慮,這一點漫步者和小米都表現不錯,FIIL的18個小時續航勉強合格。續航比較一般的是Beats Studio Buds,隻有約15個小時,這個表現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支援無線充電
FIIL CG Pro支援無線充電
充電接口方面,四款耳機都标配了USB-C口,這方面帶給使用者的充電體驗還是比較友好的。另外需要強調一下,FIIL CG Pro 和 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的充電盒配備了無線充電功能,這點必須提出表揚。在我們看來,無線充電你可能不需要每天都用,但有就是比沒有強。是以綜合來看,續航部分我們給出的排名是: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 > 漫步者NeoBuds Pro > FIIL CG Pro > Beats Studio Buds
7
總結&選購建議
四款耳機對比體驗下來,我們的感受是,主流國産耳機在功能、體驗以及綜合産品力上,相較過去都有了相當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在與國外主流大牌産品的較量中,很多方面的表現都更有優勢。當然,在一些産品細節上國産耳機依然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升,這部分我們也都有在文中明确指出。也希望廠商們能夠吸收來自消費者和媒體的回報,使産品體驗不斷完善。
綜合以上産品力來看,同時結合每款耳機的售價,我們認為漫步者NeoBuds Pro是本次橫評中綜合實力表現最出色的産品;在舒适度、延遲、降噪和音質方面,表現都優于另外三款耳機。預算夠的話,我們也是最推薦這款耳機。FIIL CG Pro綜合産品力也擁有不俗的表現,并且還支援無線充電,而499元的售價更是讓這款耳機極具成本效益,很值得推薦。Beats Studio Buds在比較重要的舒适度、延遲和續航三個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價格也是四款耳機中最貴的,成本效益一般。小米 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在我們看來是一款比較“偏科”的産品:舒适的佩戴和壓感操作,相容佩戴檢測和無線充電功能,這些都是它的優勢;然而在音質、降噪方面又存在着明顯的短闆,着實令人遺憾。如果後續能在産品換代更新中補齊這兩個短闆,無疑将是一款極具競争力的産品。(圖文來源:中關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