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十二月,為什麼叫“臘月”?

在農曆中的最後一個月,也就是十二月,我們通常都叫作臘月。這在我們中國民間,就是一個約定成俗的常識問題,從我們一懂事的時候,就從大人嘴裡知道了。

但是呢,我們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為什麼十二月稱為臘月?無論年齡大小,無論地域南北,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很多人都沒有去考慮過這個問題。值此臘月期間,末學正好和大家簡單聊一下這個問題。

農曆十二月,為什麼叫“臘月”?

為什麼叫臘月?關鍵要從這個臘說起。

臘,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年末祭祀儀式,也稱為蠟。

在我們中國古代農業社會,人們許多的風俗習慣都和農業生産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每當農業生産獲得豐收,人們就會認為這是天地諸神以及祖宗先人幫助護佑的結果,是以就要知恩報恩,舉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禮,來祭奠掌管風、雨、田、農的天地諸神,以及自己的祖宗先人,并祈願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農業生活中,春耕、夏耘、秋收這三季都是比較忙的,隻有冬藏這一季比較清閑,是以呢,人們就經常在年底這個月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并且把這種祭祀活動稱為“臘祭”,而舉行臘祭的農曆十二月,則被稱為“臘月”。

農曆十二月,為什麼叫“臘月”?

但究竟是用“臘”還是用“蠟”(zhà)?各個朝代并不統一。比如周代時期叫“蠟”,到了漢代就改成“臘”;到了唐代又稱為“蠟”,到了宋代又改為“臘”。但是這種變化一般隻是用于祭祀的名稱,甚至兩種祭祀名稱同時存在,而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基本上從漢代以後,就固定流傳下來了。

臘與蠟有什麼差別呢?臘是獵的通假字,意思是獵取,獵取百獸來祭祀祖先。《史記正義》中說:“十二月臘日也......獵禽獸以歲終祭祖先。”而蠟的意思是“索”,意思是聚集萬物來禮敬諸神。在有些地方志上記載說:“臘祭祖先,蠟報百神,同日而異祭也。”

農曆十二月,為什麼叫“臘月”?

還有一種說法,“臘”的本義是幹肉,是一種處理肉類食物的方法,老百姓把肉類用鹽和醬腌起來後,再放在通風的地方風幹,就做成了幹肉。因為歲末十二月的氣候,非常适合制作幹肉,是以把十二月稱為“臘月”。

其實“臘月”隻是農曆十二月的别稱之一,十二月還有很多其他的别稱,比如:臘冬、殘冬、極月、餘月、冰月、窮冬等等,但其中人們最熟悉的,還是當屬“臘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