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在民間有種說法,曰,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話雖然好像有些貶低諸葛亮,把劉伯溫擡得很高,但事實上民間又有很多說法,說劉伯溫去挑釁諸葛亮,結果讓死後多年的諸葛亮反将一軍顔面掃地。

是以,我們大概可以這樣了解,諸葛亮的智慧比劉伯溫更高,可是諸葛亮卻隻是三分天下,是以人們說這句話的時候不完全是擡高劉伯溫,而是感慨于諸葛亮的時運不濟。畢竟擁有這麼高的才華都沒能統一天下,這可真讓人惋惜。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諸葛亮統一天下總差了一點呢?曆史上有不同的觀點,不過有一個比較直覺的觀點卻經常被提到,那就是諸葛亮錯殺了三個人。如果不殺這三個人,恐怕就不是三分天下了。那麼又是哪三個人呢?

這頭一個人自然是魏延。根據史書記載,在三國的前期,無論是蜀漢政權還是曹魏政權,内部都是神仙打架,各種名将輩出,連張飛都隻能屈居普通一流。那時候魏延還真是一個比較普通的角色。

但是,目前期的風流被雨打風吹去以後,剩下的老将其實已經不多了,于是,魏延就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首先得承認一點,官方史書雖然沒有記載他的戰鬥力,不過小說裡面,魏延在戰鬥力方面是不輸給曹魏現存的任何一個将領的,至少在蜀漢政權内部穩坐第1把交椅。

也有學者進行類比,認為魏延當時和曹魏老将張郃不相上下,甚至在規劃方面還猶有甚之。是以,魏延是蜀漢的牌面人物,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史書還記載了一個細節,這位将軍曾經在讨論北伐的途中指出,諸葛亮的北伐雖然保證了戰損率最低,可是卻始終未能接近目标,還不如讓自己帶一幫人進行一次挑戰。然後就說出了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帶着不到1萬人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長安附近,然後一舉定乾坤。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雖然諸葛亮批駁這位将軍太大膽,但事實上,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魏延的想法大膽而又有創新,這是是真的非常有可能成功的,而一旦成功就能夠扭轉乾坤,這可比諸葛亮的北伐要厲害的多。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排面人物卻經常遭到諸葛亮的壓制,甚至諸葛亮臨死的時候還不放心他,結果搞出了各種幺蛾子去牽制他。最終在牽制的過程中出了問題,讓小人楊儀得機會,斬殺了蜀漢政權最後的排面人物。

如果說諸葛亮沒能一統江山是因為時運問題,那麼毫無疑問,在這個時運之下,魏延是一個頗有分量的因素。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當然了,統一天下不僅僅隻是靠武将,同時也需要文臣來出謀劃策,那麼蜀漢政權有沒有比較靠譜的文臣呢?理論上來說,還真沒有。因為蜀漢政權的文成大多數要麼是管行政,要麼就是專門出謀劃策,基本上沒有兩者兼具的。

例如我們所佩服的蔣琬等人,他們在内政方面的确值得後人佩服,可是在定鼎天下的規劃還有出謀劃策方面,這可實在太難為他們了。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矮個子裡面也可以拔高個子,那麼有沒有高個子呢?曾經有一個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馬谡。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普通人聽到這個名字肯定會覺得很不靠譜,因為在三國演義裡面就是這家夥丢失了街亭,導緻了諸葛亮的失敗,此人純粹就是一個漢朝版的趙括。

然而,此事在曆史上有不同的說法,絕對不像演繹裡面那麼的一邊倒。根據史書記載,此人據山而守,而且與魏國将軍的對抗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他最大的錯誤就是防禦了敵人的進攻,占據了地理的優勢,卻忽略了對于水源的守護。結果因為缺少水源而被對方困死,最終導緻軍隊崩潰。

是以,馬谡在帶兵打仗方面,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差勁,畢竟對方軍隊數倍于他,而且他的對手是老将張郃。可以說,這仗打的憋屈,但并不意味着無能。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除此以外,馬谡這個人在曆史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首先就是在劉備時期多次擔任太守,在地方行政方面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被諸葛亮認為是可以接自己班的人才。在行政方面得到這樣的認可,那麼可見他的成就還算不小。

另外,在出謀劃策方面,此人也和諸葛亮如出一轍,例如當年針對南蠻王孟獲的時候,馬谡就提出了攻心為上的計策,這成為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基調。

對此,有不少學者就提出,蜀漢政權後期人才已經非常匮乏了,馬谡此人雖然缺少擔當曆練,而且勇氣也差了一點點,但是當個軍師和行政人才絕對沒問題,是矮個子裡面的高個子。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可是,諸葛亮當時執行非常嚴格的法律,為了避免内部生亂,于是他就隻能找一個犧牲品,這個犧牲品就是自己的好徒弟馬谡。

假如當年諸葛亮沒有斬掉自己的好徒弟,那麼蜀漢政權接下來的發展,絕對會有一個不錯的文臣或者智囊輔佐,在關鍵時刻還是能發揮大作用的,至少在投降這件事情上絕對不會發生了如此草率。

常言道将相和能夠穩定局勢,但是文武終究隻是外部因素,想要保證一個系統的正常運轉,還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内部因素,是以我們就不得不聊到另一個重要的蜀國人物,那就是劉備的幹兒子劉封。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關于這個人在小說裡面,大家對他的印象都不是特别好,甚至還覺得他就是一個該殺的人。為何該殺呢?首先自然是在關羽反對的情況下還是成為了劉備的兒子,緊接着就是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這家夥一直不出手幫忙。

毫無疑問,在曆史上,劉封也的确幹了這些事情,但是我們得弄清楚兩點。首先,劉封是一個非常勇敢而且善戰的人物,算得上是幾大老将之外,年輕一輩裡的第1人。在跟随劉備漢中大戰期間,曾經立了大功,是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将,若留一人蜀漢就有可能一統天下

另外,關二爺發動北伐是自動調兵,并沒有經過劉備的許可。在此狀态下,劉封有權利不聽從調令,一切以防守自己區域為重。是以,劉封是一個死的很冤枉的人。

而且,相比較于劉禅來說,劉封的水準可就太高了。因為正如諸葛亮所說,劉封鋒芒畢露,恐怕未來不好讓太子駕馭,是以幹脆就殺了。僅僅隻是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此人的能力比劉禅要強,劉禅搞不定他。假若讓他當劉禅的助手,或者讓他取代劉禅呢?未來的走向恐怕又會完全不同,但諸葛亮不允許這種可能出現提前扼殺了。

結合以上内容可知,諸葛亮的失敗有很多原因,而且有不少的原因是諸葛亮自己造成的。至少如果不殺這三人,蜀漢政權的發展會更好,甚至一統天下也不是沒可能。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