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冬天,是一個起床靠勇氣、出門靠毅力的季節,但還有個讓爸媽更鬧心的大工程,那就是給寶寶洗澡。

不洗澡,擔心寶寶身體出汗不舒服;洗澡,又擔心天氣太冷,寶寶着涼生病。其實大家隻要掌握正确給寶寶洗澡的方法,就不會這麼糾結了。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冬天洗澡有哪些誤區。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1:不怎麼出汗,洗澡不用太頻繁

不少媽媽認為,冬天寶寶不怎麼出汗,也不髒,10天半個月的洗一次就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新生兒的皮膚厚度幾乎隻有成年人的一半,皮脂分泌比較旺盛。很長時間不洗澡的話,油脂過度堆積在皮膚表面,寶寶容易有脂溢性皮炎、馬拉色菌毛囊炎、尿布疹等皮膚病。

誤區2:運動出汗後立即給寶寶洗澡

很多家長擔心運動出汗後不及時洗澡會讓寶寶着涼,是以在劇烈運動後立即就給寶寶洗澡。寶寶在劇烈運動後,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流向肌肉和心髒的血液增加,心率會加快。

如果此時洗澡,熱水會刺激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容易導緻心髒和大腦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眼花現象。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3:洗完澡裹上浴巾就出去了

冬天稍不注意,寶寶就很容易感冒。特别是在浴室和室外溫度差别很大的時候更容易感冒。

從寶寶洗完澡,到走出浴室,最好做完這4步:

第一步:寶寶出浴後,先拿個大大的毛巾把寶寶全身裹上(大概5分鐘),毛巾會吸收寶寶皮膚上的水分(不要擦拭,擦會傷害寶寶的嬌嫩皮膚,可以輕輕沾幹水分)。

第二步:在這5分鐘裡,給寶寶擦幹或吹幹頭發,濕着頭發出浴室最容易感冒。

第三步:給寶寶擦潤膚乳。剛剛出浴不久,皮膚還是潮濕的,這時候擦潤膚乳,把水分所在肌膚内,保濕、滋潤效果最好。

最後一步:穿好睡衣,確定頭發已經幹了,再走出浴室。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4:天氣冷水溫高一點不容易感冒

過高的水溫一方面會有燙傷寶寶的風險;另一方面容易将皮膚表面的油脂破壞掉,加劇寶寶皮膚的幹燥程度;同時會導緻毛細血管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導緻心髒缺血缺氧。

過高的室溫容易使浴室内的蒸汽過多、溫度加大,有可能令寶寶出現頭暈、呼吸困難。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5:讓寶寶眼鏡直接對着浴霸

1歲内的寶寶視覺系統還很脆弱,雖然偶爾的閃光燈并不會損害寶寶的眼睛,但浴霸這類長時間接觸的強光,就可能會損害到寶寶的視力安全。

誤區6:臨睡前洗澡能讓寶寶睡得更好

睡前洗澡會使體溫升高,進而抑制大腦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的主要作用是誘導自然睡眠。是以,臨睡前洗澡會導緻寶寶難以入睡,即使入睡品質也不高。

看完以上幾個誤區,寶媽是否發現自己都中招了呢?其實想讓寶寶在冬天有個美好的洗澡時光,并沒有想像中困難,3個技巧讓寶寶冬天也能開心洗澡。

正确的洗澡頻率

新生兒(< 28 天):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3-5分鐘。

(新生兒的油脂分泌比較旺盛,長時間不洗澡的話,油脂堆積在皮膚表面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尿布疹等皮膚疾病。)嬰幼兒(> 28 天):

1歲以内會爬之前,洗澡頻率在每周2次,最多隔天1次;1歲以上一般一周2-3次。洗澡時長5-8分鐘。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正确的洗澡溫度

室溫:浴室溫度以26℃~28℃為宜,可提前打開浴霸加熱。

水溫:水溫37℃~40℃為宜。(中途補充熱水時應該将寶寶抱起來,再往盆内倒水,直到溫水适宜,再把寶寶放回盆内,以免燙傷寶寶)。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去專門的遊泳館洗

(1)嬰兒遊泳館室溫、水溫适宜,寶寶在洗澡的時候不容易感冒;

(2)人員更專業,能更好地護理寶寶;

(3)遊泳可以讓寶寶得到适當運動,加上撫觸按摩,能促進寶寶身體血液循環。

那什麼時候不可能給寶寶洗澡呢?

1.喂奶後

喂奶後不應馬上洗澡,喂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态,馬上洗澡容易引起吐奶。是以洗澡通常應在喂奶半小時後進行為宜。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2.打預防針後

打完疫苗後24小時前不建議洗澡,如果掌控的不好就很容易感冒、發熱,是以為了寶寶的健康着想,接種疫苗後不要給寶寶洗澡哦。

3.腸胃不适時

如果遇到寶寶肚子不舒服時,例如頻繁腹瀉,暫時不要給寶寶進行洗澡。以免再次受寒,加重寶寶腹瀉症狀。

冬天給娃洗澡最常見的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4.犯困的時候

洗澡後,身體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腦溫升高,不利于進入睡眠。結果可能就是,孩子越洗越清醒,反而更睡不着了。

5.皮膚受傷時

寶寶發生皮膚損傷時不宜洗澡。寶寶有皮膚損害,諸如膿疱瘡、疖腫、燙傷、外傷等,這時不宜洗澡。

避免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并發症。在皮膚損傷時不要給寶寶進行洗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