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姓起名:心随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高姓起名:心随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1.姓氏介紹:

春秋戰國時期,高氏主要活動在華北地區,其中一支在戰國後期,楚 國滅越後,經吳 越之地,進入楚國,最終到達海 南。秦漢時期高姓的足迹已經遍布于華北、陝甘甯以及中原地區。東漢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時期,在山東地區形成了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晉時,高姓主要向北和東北遷移。南北朝時,高姓因北齊的滅亡而被迫移民陝南和西蜀。隋唐時期,高姓主要的活動地仍在長江以北,但繼續向四川和江浙地區遷移。五代宋元時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區。明末清初高姓進入了台灣。

2.姓氏來源:

源流一: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高廟令,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高廟令的後裔子孫中,到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之際,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高令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高氏、廟氏,世代相傳。出自晉朝時期官吏高力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高力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高力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高氏、力氏、督氏,世代相傳。

源流二: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之子公子祁,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以王父字為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為山東高氏。

源流三:出自漢、唐時期遼、北韓半島高句骊國,屬于以國名為氏 。羽真氏族部落原為中國東北渾江流域的一個古老部族,是古燕國扶餘氏族的一個分支,本姓扶餘氏,西漢朝時屬玄菟郡管轄。西漢元帝劉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漢王朝積弱沒落,其羽真氏族部落首領高朱蒙(高鄒牟)乘機在纥升骨城(今遼甯桓仁)定都稱王,建立了高句骊國,朱蒙自稱是高陽氏之苗裔,是以改為單姓高氏。

3.點睛起名參考:

1.高雅南:先秦·《詩經·小雅·鼓鐘》——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2.高如眉:唐·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3.高聞歌:唐·王昌齡·《采蓮曲》——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4.高山月: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高音離:唐·韋莊·《應天長》——别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6.高黎羽:唐·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7.高彬蔚:晉·陸機·《文賦》——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8.高千凝:宋·吳文英·《風入松》——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9.高之恒:先秦·《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10.高維祺:先秦·《大雅·行葦》——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11.高赫暄:先秦·《詩經·國風·衛風·淇奧》——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12.高霁風:宋·黃庭堅·《濂溪詩》——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霁月。

13.高博觀:宋·蘇轼·《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14.高浩川: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

15.高楚陽:唐·馬戴·《楚江懷古》——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16.高桐清:宋·周邦彥·《浣溪沙》——争挽桐花兩鬓垂,小妝弄影照清池。

17.高南軒:唐·李白·《南軒松》——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幂。

18.高時歸:宋·晏幾道·《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19.高遊清:五代·馮延巳·《鵲踏枝》——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20.高曾許:清·悔餘生·《題三十小像》——須知少日拿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