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1937年8月紅軍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時候下轄三個師,第115師有兵力15500餘人、第120師有13000餘人、第129師有11000餘人,許多軍事作者稱其為“丙種師”其實是不準确的,因為當時國民政府的德式“調整師”也是兩旅四團的編制,滿編兵員基本在11000人左右。八路軍的三個師之是以有些超編,主要是因為各師均有五團(師轄獨立團或教導團),那麼為什麼民國時期的步兵師普遍在11000餘人左右呢?這是有曆史淵源的。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18軍軍長兼第11師師長陳誠

例如抗戰爆發後在淞滬戰場組建的中央軍嫡系部隊第74軍,後來榮封“抗日鐵軍”稱号,最初是由王耀武第51師(兩旅四團)和俞濟時第58師(兩旅四團)合組的,都是按德式“調整師”編制定員的,其中第58師在宜昌成立時本身就是貨真價實的德械調整師,初始兵員10900人(注意德式與德械的差別)。

除了民國軍隊“三三制”的編成方式,造成步兵師基本在萬餘人的規模之外,重要的原因就是軍制的傳承。清朝末期的1905年2月,北洋大臣袁世凱首提統一全國軍制,将原有的常備軍全部整編為“鎮”的番号,并率先以自己掌握的北洋常備軍和武衛右軍一部,編組成“北洋六鎮”,也就是北洋軍閥的起家部隊。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建立民國後,當上大總統的袁世凱為展現新舊軍隊差别,通令将所有的“鎮”改稱為“師”。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58師師長俞濟時

北洋六鎮初始兵力共70000餘人,平均每鎮11000到12000餘人,這也就奠定了近代陸軍師的基本編制人數。從此以後的民國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争時期,正規的陸軍師建制人數基本圍繞這一數字編組,特殊時期和特殊情況下略有浮動,這是溯源。

清廷指令各行省共組建新軍三十六鎮,但是部分地貧民脊的省份無力編練萬人以上的軍隊,幾千人的現象也是有的,于是出現了縮小版的編制“混成協”,也就是1912年以後改稱的混成旅。比如奉系軍閥張作霖,他的部隊擴充到數萬人馬時,還隻有一個陸軍第27師的番号,是以該師人馬肯定大大超編,後來偷偷摸摸開始組建若幹混成旅。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51師師長王耀武

其後的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大小軍閥紛紛擴建部隊,并且為了拉大旗撐場面,許多建立的師隻有3000人馬,進入到了“督軍遍地走,将軍多如狗”的軍制混亂期,主要是北洋政府無力限制各地方實力派的私自建軍和擴軍行為,更别提核定師級編制和實際人數了。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總共擁有八個軍的番号卻隻有10萬餘人,其中蔣介石的嫡系第1軍兩個師也不過15000人,平均每師大約7000到8000人,這已經算是兵員比較充實的作戰師了。

然後就是不停的新軍閥混戰,各派系的步兵師定員仍無一定之規。比如中原大戰期間,中央軍陳誠的第11師是由軍級部隊縮編的,是兩旅六團的甲種師編制,兵力達到15000人,而西北軍的一個師有的隻有5000人,畢竟沒有全國統一的序列和标準,各軍事集團自行其是。需要注意,1929年編遣會議所決定的甲種師三旅九團、乙種師二旅六團和丙種師二旅四團,根本沒有認真執行。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11師師長陳誠

1933年長城抗戰以後,為應對日本的軍事威脅和準備将來的中日戰争,國民政府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整頓軍隊序列,拟組建60個“調整師”作為标杆,設定編制為兩旅四團。其中“挽馬野炮師”每師11423人,“馱馬山炮師”每師11579人。不難看出,步兵師的正常編制人數仍然回到清末的規模,也說明通常的師級部隊兵員基準數就應該在11000人左右。

武漢會戰後各步兵師取消旅級建制,主力作戰師直轄三個步兵團和一個野戰補充團,仍然是四個團的番号11000人左右。我們熟悉的8000虎贲守常德,那是因為第57師跟随軍主力剛剛參加了浙贛會戰,折損頗大,部隊還沒有完全補充完成,常德會戰就爆發了,否則作為中央軍嫡系主力師,第57師滿編也是11000人左右。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57師師長餘程萬

抗戰期間其它諸如預備師、新編師、獨立師等主力作戰師,兵員數量差不許多,隻有地方武裝升格的“暫編師”人數較少。需要指出的是,解放戰争出現的“整編師”并非師級番号,而是以步兵軍縮編後的“挂羊頭賣狗肉”,不能混在師級建制中讨論,如果是編制兵員數比較充實的,倒可以稱為“滿編師”。

到解放戰争期間,各步兵師基本沒有了野戰補充團的建制,而是基本以“三三制”組成作戰序列,但是由于繳獲大量日械和援助的美械武器,各師的炮兵和特種兵部隊有所加強,加上三個步兵團仍有11000人的定員,同一時期人民解放軍的師級編制也基本類同。不過戰争時期戰損未必能夠及時補充,民國軍隊又經常有吃空饷的惡習,是以基本達不到滿編狀态,8000到9000人的實際兵力,已經算兵員很充實的部隊了。

為什麼一個步兵師兵員通常在11000餘人?早在清末就已固定了編制

第57師首任師長施中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