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都是為大宋議和,為何寇準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

宋真宗時期的澶淵之盟,簽訂時寇準任宰相;而紹興和議,則是由秦桧主導完成的。從表面上看都是與敵人議和,但寇準和秦桧卻是千差萬别的。道理很簡單,他們的目的不同,出發點不同,一個身上有大義,一個卻沒有,是以待遇自然也是差别很大的。

我們先看秦桧,秦桧這個人我們都知道了,說他是主和派都夠給他面子了,他更像是投降派。他長期以來,奉行的是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同樣都是為大宋議和,為何寇準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

紹興和議就是他力主的,當然了少不了宋高宗趙構的認可。這個條約是趙構與秦桧構構陷忠良,屈辱賣國的結果。要知道當時的南宋局勢并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雖說金人不斷南下,但效果并不好,屢次失敗,正當嶽飛等人磨刀嚯嚯北伐的時候,卻被叫停了,這一收兵不要緊,關鍵是将已收複的國土又拱手讓給了金。秦桧為了讨好金人,争取議和,這是在出賣國家。

而在戰争沒有打敗的前提下,與金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也正是他這樣的所作所為,甚至有人認為秦桧是金國的奸細。

再說,秦桧獨攬朝政後,殘害忠良,結黨營私,搜刮民脂民膏,就算他是宰相,也妥妥的的是一位奸相。

可見,秦桧這個人,自從金國回來之後,幾乎沒有做任何有益與國家和人民的好事,那麼這樣的人自然稱為奸詐小人一點都不為過啦。

但我們再看寇準,則完全不同。

同樣都是為大宋議和,為何寇準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

宰相或許是他們之間最大的相同點了,此外,兩人沒有一點相同的。寇準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一直是。當年遼軍大舉南下,宋真宗膽小就要跑路了,可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恒親征,還打敗了遼軍。

戰争是赢了,但宋真宗膽小怕事,着急忙慌的要與遼人議和,其實議和寇準是不同意的,可以說他在這場議和談判中是沒什麼錯誤的,跟他沒有關系。

換個角度說,也正是因為寇準,議和時北宋付出的代價還小了些。當時宋真宗一聽遼人要議和,高興地都跳了起來,派曹利用前去談判,還給他說,隻要不割地,能講和,遼國就是索取百萬錢财,也可以答應。

同樣都是為大宋議和,為何寇準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

但寇準不同意,暗中把曹利用叫了過去,說道:“皇上雖有百萬之約,但要是超過三十萬,我就砍了你的腦袋。”

可見,在面對敵人時,寇準沒有退縮,主張堅決抵抗,就是在議和時他也不同意毫無底線的讓步。這與秦桧這樣的為了議和,幾乎喪失底線和做人原則的人,當然高低立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