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若言最為高危之職,皇帝首當其沖,而皇後之位,則更是險象環生。皇帝僅需憂慮龍椅穩固,皇後則需直面天下女子之角逐,更需承受夫君心意瞬息萬變之苦。是以,中國史冊之上,長壽君主屢見不鮮,然長壽皇後則鳳毛麟角,能共度金婚之皇後,更是絕無僅有,此人便是宋高宗趙構之皇後——吳氏,其名顯赫一時。
吳氏誕生于公元1114年,初時與趙構并無絲毫瓜葛,然北宋之劫,卻意外鑄就了她命運之轉折。年方十二,即靖康元年(1126),金國鐵蹄南下,直指北宋京師汴梁。彼時,趙構尚為皇弟康王,臨危受命,與張邦昌共赴金國求和,家中妻女則留于王府。未曾料想,此番别離,竟成永訣。
趙構時年十九,政治尚顯稚嫩,一心欲速見金軍統帥,希冀以屈膝求和。然宗澤老臣洞若觀火,力阻此行,言金國求和乃詐,城下之盟,無異于自投羅網。趙構心生畏懼,駐守相州(今河南安陽),自封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城,北宋覆滅,皇室成員盡成俘虜,包括趙構全家。幸而趙構逃脫,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續寫南宋篇章,年号“建炎”。其兄宋欽宗與父宋徽宗,則淪為太上皇與太皇太上皇。
新朝初立,金兵窮追不舍,趙構南逃,曆經流離,終定都杭州,并着手擴建後宮。于是,1128年,吳氏被選入宮闱。
南宋内外交困,外有金兵壓境,内有叛亂頻仍。吳氏挺身而出,披甲執刀,常伴趙構左右,成為其堅實後盾。趙構感念其護佑之恩,心生依賴。
1142年前後,金兵再犯,趙構避敵入海,吳氏依舊不離不棄。趙構感其忠貞,先封和義郡夫人,後晉才人,再因吳氏勤學不辍,博覽群書,終晉升為貴妃,僅次于皇後之位。然趙構心中,始終難忘發妻邢氏(邢秉懿)。
邢氏被俘時已有身孕,不幸途中流産,更遭金國将領淩辱,境遇凄慘。趙構登基後,金國為羞辱南宋,将邢氏等人送入官妓之地。直至紹興五年(1135),邢氏方得解脫,與親人團聚于五國城。然紅顔薄命,邢氏于紹興九年(1139)離世,中宮之位空缺長達十六年。趙構雖非仁君,但對邢氏情深意重,為其辍朝哀悼。
吳氏溫婉賢淑,對韋太後孝順備至,終得韋太後青睐,力勸趙構立其為後。1143年,吳氏正式冊封為皇後,與趙構共譜佳話。
歲月流轉,1162年,趙構禅位于宋孝宗,吳氏榮升壽聖太上皇後。趙構晚年康健,直至1187年方逝。自1128年入宮至趙構辭世,吳氏與之相伴五十九載,共度金婚之餘,又添九載春秋,實為皇室婚姻之奇迹。吳氏後于1197年病逝,享年八十三歲,谥号“憲聖慈烈皇後”,葬于永思陵,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