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朝三角政治的形成,論明朝最後窮死,崇祯最後窮死的根源。其實吧,這個鍋真的要明朝開山老爹朱元璋來背,這一切的起點由他而來。
話說朱元璋,那絕對是勞模,一等一勞模,他将恪盡職守,勤政愛民表達的淋漓盡緻,也将對官員富人恨意表達的淋漓盡緻。在這一切基礎上,為能絕對中央集權,他引導胡惟庸膨脹,最後一刀下去殺人無數,順帶将丞相這個眼中釘除掉。(胡惟庸案)
崇祯窮死引子由此而來。
朱元璋是勞模,不代表後面皇帝是勞模,這就是做皇帝悲哀,坐擁萬裡江山誰他媽願意每天辛苦做事,于是從朱老四(朱棣)其,設定内閣。那時候還好,内閣隻是秘書機構,就幾個人在裡面寫寫畫畫,弄點意見,然後交朱棣批,由此可見,朱棣雖不如老爹,但到底還是做事的。可是這之後情況就越來越變味了,皇帝越來越懶,于是制度設定越來越人性化,造成直接結果就是,沒本事的皇帝,居然被架空了!

(因果從朱元璋起)
那麼被誰架空的咧?當然是以内閣大臣為代表人物的官僚利益集團。
官僚之是以為官僚,當然都是科舉考出來的嗎!他們都是讀書人,也以讀書人自居,于是就形成了一條穩固利益鍊條。這鍊條裡面有師徒情,有同鄉情,有朋黨情,也許還有家國情吧,人的感情都來自欲望和需求,而這一切根源,往往又來自欲望,這就是明朝問題的根源。
因為文官利益集團的形成就造成幾大問題。
第一:農業稅減少
文官利益集團由來,還是要從朱元璋說起,在平定天下後,為鼓勵讀書人,他給了讀書政策,讀書有功名的可以免田賦,功名高的還能幫人免田賦。于是無數讀書人,開始被貧民投靠,目的當然是免稅啊。也是以明朝出現中國曆史上奇怪的現象就是,耕地一直增加,而農業稅越來越少。
(農業稅是根本可是沒有)
第二:無可奈何的商業稅
第三:聰明的嘉靖,換種思路也許活的更好。
時間來到嘉靖朝,窮的叮當響的皇帝職業,其實已經是一個不算好的高危行業,嘉靖的哥明武宗朱厚照,就因為想用太監奪權,最後做的有點出格,被文官集團謀殺了。嘉靖皇帝也深深感受到文官的可怕,一進北京就被下馬威,換誰誰受不了(大儀禮之争)
不過他在大禮儀之争中有了重大發現,那就是文官集團也不是鐵闆一塊,因為王守仁心學的興起,他們居然有程朱學派和王陽明心學二派。大喜過望的嘉靖帝開始自己分化文官集團,培養自己勢力的道路,于是嘉靖皇帝成為明朝做皇帝最舒服的皇帝,45年裡面,他用宦官給自己做事,引導分裂的文官集團給自己做事。最後自己做裁判。
就這樣依靠着文官集團治國,宦官集團搞錢,嘉靖終于過上有錢人的生活。要不窮光蛋皇帝哪來錢奢侈。
(嘉靖的新思路)
第四:張居正改革,被視作叛徒的萬曆首輔。
嘉靖死後,是萬曆皇帝即位,萬曆皇帝年紀比較小,于是權利當然的被帝師張居正代為執掌,再加上萬曆皇帝的打伴馮寶全力支援,和皇太後支援,張居正開始反思,國家實在太窮了是不是該做點事情。
如果明朝文官有良心,那麼張居正算一個,他的改革其實該的是文官集團的利益,張居正一條編發丈量土地,改革稅制,雖然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根本确大大緩解明朝的财政危機。
火耗的減少,土地被重新理清以土地收稅賦,都讓偷稅漏稅減少,再加上馮寶兢兢業業做生意,皇帝陛下終于有錢了。要不你以為萬曆三大征錢哪裡來的?都是皇帝的私房錢。
(馮寶張居正這對cp成明朝中興關鍵)
第五:張居正人死業消,重回三角政治的明朝。
萬曆十年左右,張居正突發腦溢血去世,死後不過三年各種風言風語還有攻擊接踵而至,文官集團的反擊開始了,原因很簡單,尼瑪的,你動我們的利益,絕對讓你挫骨揚灰,而天真的萬曆皇帝也在文官集團慫恿下,重回原路。
張居正之後的首輔申時行,和了幾年稀泥,竭力維護張居正改革的成果,最後和泥巴和不下去了,張四維上台之後文官集團又回到老路。
當時的萬曆皇帝還沒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在三大征将私房錢用的差不多之後,終于明白了。師傅啊(張居正)我錯怪你了。
于是他也開始自己的三角政治之路,并且鬧鬧告誡天啟皇帝朱由校,一定要把号錢袋子。
(天啟和魏忠賢)
第六:崇祯的死結,錢袋子被自己撕了。
謹記父親教誨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在萬曆死後開始執政之路,為了保護好錢袋子,他不停扶持自己的大伴魏忠賢,目的當然是撈錢啊,也因為魏忠賢的存在,礦稅,鹽稅,還有土地稅商業稅還是有點的,皇帝陛下不至于被餓死。
雖然老魏惡名昭彰,但是咬人不用惡狗難道用文人去罵嗎???
可惜的是,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個短命鬼,不僅短命還沒生孩子,于是一個時代的産物應運而生那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檢。
為何說是時代的産物,因為朱由檢并沒有受到系統的帝王學教育,你們以為皇帝人人可以當?都是要受到教育的,而核心就是帝王術。要不是萬曆的言傳身教,号稱文盲的天啟皇帝能掌控朝廷?
可是朱由檢沒人教育啊,信王朱由檢,就是一個突然死亡的皇帝拉來墊背的,他的上位自己都想不到。而朱由檢是怎麼樣一個人?
(不懂政治的崇祯)
是有儒家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書呆子,對就是書呆子,他信奉的治國之道,和真實的治國之道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他看來閹宦遺醜,是國家腐敗,吏治不清明的根源,于是一上台就弄了個大事件,那就是殺魏忠賢,任用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
其實嗎,這個事情做的并不算錯,殺魏忠賢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算是正常的,隻是你在沒搞清楚勢力格局情況下,吧自己左膀右臂殺了,最後又沒有扶持出一個左膀右臂出來,你不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再加上經曆過長久撈錢生涯的文官集團達成了共識和和解,已經鐵闆一塊,你崇祯皇帝貴為天子又如何?
能和他們保持實力平衡嗎?
就這樣野心勃勃,勵精圖治的崇祯皇帝,親手将自己的錢袋子撕了。
被樂壞了的文官集團,當然更加瘋狂,田地那是瘋狂要占的,生意那是瘋狂要做的,交稅那是什麼?有必要交嗎,我就不交了。你能把我們咋滴。
不僅如此,他們還瘋狂撒錢,到處打點,最後崇祯發現,自己成真的孤家寡人了。
(衆叛親離的崇祯)
第七:窮途末路:借錢而不得
當孫傳挺兵出潼關,面對士紳們說出這樣的話。
我都保護的是什麼樣的人啊?
說完這句話,他就殺光面前的士紳,用他們的金銀犒賞三軍,以狀軍威,然後帶着這群吃飽喝足的明朝最後精銳,走向殺敵的戰場,最後兵敗身死,全軍覆沒。
遠方傳來的消息,讓崇祯惶恐不已,最後的精銳覆滅,怎麼辦,怎麼辦!
空空如也的内庫,早就一分錢都沒有,不得不召叢集臣商議,最後求爹爹告奶奶借款。
可笑的是,為了30萬兩銀子,崇祯急的白了頭也不過湊齊10萬兩不到。
最後無數有錢的士紳們,沒等崇祯的屍體涼透,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城門投降了。
然後在李自成追繳之下,一次性敲出8000萬兩銀子。這就是明末士紳和文官集團的尿性。?
一朝成敗轉頭空,
兩眼迷茫看日出,
三尺白绫一笑間,
四方無路唯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