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朝三角政治的形成,论明朝最后穷死,崇祯最后穷死的根源。其实吧,这个锅真的要明朝开山老爹朱元璋来背,这一切的起点由他而来。
话说朱元璋,那绝对是劳模,一等一劳模,他将恪尽职守,勤政爱民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将对官员富人恨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这一切基础上,为能绝对中央集权,他引导胡惟庸膨胀,最后一刀下去杀人无数,顺带将丞相这个眼中钉除掉。(胡惟庸案)
崇祯穷死引子由此而来。
朱元璋是劳模,不代表后面皇帝是劳模,这就是做皇帝悲哀,坐拥万里江山谁他妈愿意每天辛苦做事,于是从朱老四(朱棣)其,设置内阁。那时候还好,内阁只是秘书机构,就几个人在里面写写画画,弄点意见,然后交朱棣批,由此可见,朱棣虽不如老爹,但到底还是做事的。可是这之后情况就越来越变味了,皇帝越来越懒,于是制度设置越来越人性化,造成直接结果就是,没本事的皇帝,居然被架空了!

(因果从朱元璋起)
那么被谁架空的咧?当然是以内阁大臣为代表人物的官僚利益集团。
官僚之所以为官僚,当然都是科举考出来的吗!他们都是读书人,也以读书人自居,于是就形成了一条稳固利益链条。这链条里面有师徒情,有同乡情,有朋党情,也许还有家国情吧,人的感情都来自欲望和需求,而这一切根源,往往又来自欲望,这就是明朝问题的根源。
因为文官利益集团的形成就造成几大问题。
第一:农业税减少
文官利益集团由来,还是要从朱元璋说起,在平定天下后,为鼓励读书人,他给了读书政策,读书有功名的可以免田赋,功名高的还能帮人免田赋。于是无数读书人,开始被贫民投靠,目的当然是免税啊。也因此明朝出现中国历史上奇怪的现象就是,耕地一直增加,而农业税越来越少。
(农业税是根本可是没有)
第二:无可奈何的商业税
第三:聪明的嘉靖,换种思路也许活的更好。
时间来到嘉靖朝,穷的叮当响的皇帝职业,其实已经是一个不算好的高危行业,嘉靖的哥明武宗朱厚照,就因为想用太监夺权,最后做的有点出格,被文官集团谋杀了。嘉靖皇帝也深深感受到文官的可怕,一进北京就被下马威,换谁谁受不了(大仪礼之争)
不过他在大礼仪之争中有了重大发现,那就是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因为王守仁心学的兴起,他们居然有程朱学派和王阳明心学二派。大喜过望的嘉靖帝开始自己分化文官集团,培养自己势力的道路,于是嘉靖皇帝成为明朝做皇帝最舒服的皇帝,45年里面,他用宦官给自己做事,引导分裂的文官集团给自己做事。最后自己做裁判。
就这样依靠着文官集团治国,宦官集团搞钱,嘉靖终于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要不穷光蛋皇帝哪来钱奢侈。
(嘉靖的新思路)
第四:张居正改革,被视作叛徒的万历首辅。
嘉靖死后,是万历皇帝即位,万历皇帝年纪比较小,于是权利当然的被帝师张居正代为执掌,再加上万历皇帝的打伴冯宝全力支持,和皇太后支持,张居正开始反思,国家实在太穷了是不是该做点事情。
如果明朝文官有良心,那么张居正算一个,他的改革其实该的是文官集团的利益,张居正一条编发丈量土地,改革税制,虽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确大大缓解明朝的财政危机。
火耗的减少,土地被重新理清以土地收税赋,都让偷税漏税减少,再加上冯宝兢兢业业做生意,皇帝陛下终于有钱了。要不你以为万历三大征钱哪里来的?都是皇帝的私房钱。
(冯宝张居正这对cp成明朝中兴关键)
第五:张居正人死业消,重回三角政治的明朝。
万历十年左右,张居正突发脑溢血去世,死后不过三年各种风言风语还有攻击接踵而至,文官集团的反击开始了,原因很简单,尼玛的,你动我们的利益,绝对让你挫骨扬灰,而天真的万历皇帝也在文官集团怂恿下,重回原路。
张居正之后的首辅申时行,和了几年稀泥,竭力维护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最后和泥巴和不下去了,张四维上台之后文官集团又回到老路。
当时的万历皇帝还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三大征将私房钱用的差不多之后,终于明白了。师傅啊(张居正)我错怪你了。
于是他也开始自己的三角政治之路,并且闹闹告诫天启皇帝朱由校,一定要把号钱袋子。
(天启和魏忠贤)
第六:崇祯的死结,钱袋子被自己撕了。
谨记父亲教诲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万历死后开始执政之路,为了保护好钱袋子,他不停扶持自己的大伴魏忠贤,目的当然是捞钱啊,也因为魏忠贤的存在,矿税,盐税,还有土地税商业税还是有点的,皇帝陛下不至于被饿死。
虽然老魏恶名昭彰,但是咬人不用恶狗难道用文人去骂吗???
可惜的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个短命鬼,不仅短命还没生孩子,于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那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为何说是时代的产物,因为朱由检并没有受到系统的帝王学教育,你们以为皇帝人人可以当?都是要受到教育的,而核心就是帝王术。要不是万历的言传身教,号称文盲的天启皇帝能掌控朝廷?
可是朱由检没人教育啊,信王朱由检,就是一个突然死亡的皇帝拉来垫背的,他的上位自己都想不到。而朱由检是怎么样一个人?
(不懂政治的崇祯)
是有儒家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对就是书呆子,他信奉的治国之道,和真实的治国之道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他看来阉宦遗丑,是国家腐败,吏治不清明的根源,于是一上台就弄了个大事件,那就是杀魏忠贤,任用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
其实吗,这个事情做的并不算错,杀魏忠贤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算是正常的,只是你在没搞清楚势力格局情况下,吧自己左膀右臂杀了,最后又没有扶持出一个左膀右臂出来,你不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再加上经历过长久捞钱生涯的文官集团达成了共识和和解,已经铁板一块,你崇祯皇帝贵为天子又如何?
能和他们保持实力平衡吗?
就这样野心勃勃,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亲手将自己的钱袋子撕了。
被乐坏了的文官集团,当然更加疯狂,田地那是疯狂要占的,生意那是疯狂要做的,交税那是什么?有必要交吗,我就不交了。你能把我们咋滴。
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撒钱,到处打点,最后崇祯发现,自己成真的孤家寡人了。
(众叛亲离的崇祯)
第七:穷途末路:借钱而不得
当孙传挺兵出潼关,面对士绅们说出这样的话。
我都保护的是什么样的人啊?
说完这句话,他就杀光面前的士绅,用他们的金银犒赏三军,以状军威,然后带着这群吃饱喝足的明朝最后精锐,走向杀敌的战场,最后兵败身死,全军覆没。
远方传来的消息,让崇祯惶恐不已,最后的精锐覆灭,怎么办,怎么办!
空空如也的内库,早就一分钱都没有,不得不召集群臣商议,最后求爹爹告奶奶借款。
可笑的是,为了30万两银子,崇祯急的白了头也不过凑齐10万两不到。
最后无数有钱的士绅们,没等崇祯的尸体凉透,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城门投降了。
然后在李自成追缴之下,一次性敲出8000万两银子。这就是明末士绅和文官集团的尿性。?
一朝成败转头空,
两眼迷茫看日出,
三尺白绫一笑间,
四方无路唯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