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早睡早起身體好。
然後,人到中年亞健康,猛然想起長輩關于睡眠的絮絮叨叨。
那麼,既然早睡做不到(這輩子都做不到),早起是不是可以努力一下?
結果卻是“早起毀一天”。有新聞為證:

是不是很颠覆?一直強調“早睡早起”,早起錯誤了?
一半對一半:早睡,有利健康,早起,很可能是在傷身。
一、早睡的好處:
先說早睡,長輩喊你早點睡覺,是有道理的:
1、精神狀态更好。
2、皮膚狀态更好。
3、抑郁症的風險更小。
4、更容易保持身材。
5、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6、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
二、早起的壞處:
早睡做不到,早起可以有?還是算了。
假如你晚上11-12點睡覺,但是淩晨4-5點就起床,雖然是早起了,但長期堅持下去,隻會收獲:
腦袋昏沉:睡不夠,大腦沒休息好,你一整天都迷迷糊糊沒精神,反應慢兩拍。
滿臉寫着“疲憊”:腰酸背痛,沒力氣,一看就沒睡醒。
記憶力變差:馬冬梅?等下,馬什麼梅?馬冬什麼?
頭痛:36~58%的人,沒睡夠醒來會頭痛。
心髒病風險:長期睡眠不足,高血壓風險增加,容易誘發心髒病。
抵抗力下降:睡眠充足,是增強抵抗力的辦法之一,看看996的,有多少亞健康。
早起為什麼有這麼多壞處?其實,這背後是熬夜或失眠導緻的睡眠不足,這才是根源。
1、熬夜是什麼?
一句話版本:熬夜是指睡得晚并且睡得少。
具體解釋:
成年人最佳睡眠時長是7-9小時,最短不少于6個小時(天賦異禀的精力旺盛的少數人除外),普通人晚睡+沒睡夠6小時=熬夜。
幾點算晚睡?較真點的話,從内分泌角度而言,晚上11點後睡就算是熬夜。
2、熬夜=失眠?
熬夜≠失眠:
1、挨着枕頭就睡着(<30分鐘),不管幾點入睡,都不是失眠。
2、熬夜的本質是睡眠不足,失眠是在躺着翻烙餅。
3、美國睡眠醫學會和睡眠研究協會的觀點:成人每晚睡眠≥ 7 小時最健康。是以,就算淩晨2點躺下,快速睡着+睡夠7小時,也可。
對照一下,失眠4大表現你有沒有:
入睡時間往往>30分鐘。
2、 睡眠淺,很容易醒,一醒就清醒了,再次入睡困難。
3、 早醒,睡眠時長<7小時。
4、 睡眠品質差,醒來後沒精神。
是以,就算你22時入睡,淩晨4點就醒,且再難入睡——活脫脫一枚失眠人士。
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睡眠?
1、充足且有規律的睡眠,才是健康的睡眠。
睡眠不規律=生物鐘紊亂=内分泌失調=容易疲憊需要睡眠……死循環。
如果你的睡眠自成規律,比如每天都0點睡、早上8點起,那麼,也算是健康睡眠,隻是相對早睡的人,屬于“睡眠時間推遲”。
是以,隻要符合充足+規律,不必執着幾點睡(但也不能太晚)。
2、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臨時通宵熬夜。
長期睡眠不足需要的恢複時間,遠比某一天突然要通宵熬夜來的多。這和急性疾病對症下藥後,要好的比慢性疾病快是差不多的道理。
可能臨時通宵熬夜,你一個周末就補回來了,不影響之後的正常睡眠。但是,若長期睡眠不足,總是想着白天補點回來,反而容易生物鐘紊亂,引發各種疾病。
3、夜班如你,怎麼辦?
可是,有很多人出于工作需要,隻能上夜班或經常上夜班,怎麼辦?
如果你一直上夜班,問題不大——先看看幾點到崗,然後估算一下幾點得起床,最後按你需要的充足睡眠時間,來倒推一下需要幾點睡覺。保持這個規律即可,無非當晚睡人群嘛。
比較麻煩的是你工作時間不固定,比如三班倒之類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明确提出,倒班工作擾亂生物鐘,有緻癌風險。
必須倒班,如何保命?
1.、盡量減少輪班改變的次數,相對規律。
2.、盡量按照順時針的時間順序倒。比如正常班,然後小夜班,然後夜班,最後又回到正常班。
3.、注意調節光照。夜班時確定足夠強的光照,白天補覺時讓睡眠環境暗一點。
4、統統無解,可以考慮換工作,小命要緊。
4、失眠時如何調節?
首先,不要太過焦慮,偶爾失眠,無妨。
然後,睡前别太high,會影響睡眠的。
最後,睡前别吃太多、睡前1小時别玩電子産品,看看專業書吧,催眠效果很好。
最後的最後,小南希望大家都能早點入睡、睡飽、睡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