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是能夠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讨論。雖然清朝在統治了276年的時間以後,就退出了舞台。但是任何朝代,都有出現最繁鼎盛的時候。清朝也不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巅峰時刻,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年間,持續時間達到134年。更重要的是,清政府收複了許多失地。為現在的地圖奠定了基礎,人口也破三億。國庫内的銀兩達到8000萬,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在發展。既然康乾盛世發展得不錯,那麼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究竟過得怎麼樣呢?說了你可能不信。
這個問題的答案令人感到心酸又難過,專家認為,這些平民并沒有能過上舒适的生活,僅僅隻是比乞丐稍微好那麼一些。當時英國使團來到清朝,根據《馬可波羅遊記》的描述,他們早前對這個朝代抱有美好的幻想,人人都可以穿上绫羅綢緞,穿金戴銀,住在舒适的屋子裡生活。
可真正出現在英國訪團人員眼前的,是穿着破爛衣服的百姓和大街上随時會漏風的茅草屋,不少人的表情都帶着一絲麻木和迷茫,根本和書中的描寫相差得很遠。在乾隆盛世時,流傳一首民謠,裡面的内容直覺又生動地描述了百姓的生活現狀:“公公糊燈籠,婆婆拔牙生,兒子做傭工,媳婦做裁縫,一家無閑口,還是一樣窮。”
這從這裡看出,雖然一家幾口人都在幹活,但是收入低微,依然受窮。其實就等于白幹活。當時,清朝普通百姓的收入一年都不會超過33兩,反而還要負債3兩銀子,到了饑荒之年,可能還要面臨賣自己子女的困境。反而是英國的農戶,在一年消費以後還能獲得11磅,也就是33~34兩的白銀。
是以,這個盛世隻是屬于清朝上層社會和貴族的盛世,與普通百姓沒有任何的關系。清朝統治者根本沒有想過為這一階層的人考慮問題,隻是不斷地壓榨他們,讓這些人不斷為了生計奔波,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别的事,也不會做出任何忤逆清朝的行為。
這樣的情況,正是當時清朝貴族最希望看到的一個場景。然而,當外國侵略者對清朝進行欺壓的時候,清朝統治者又會再次對老百姓進行新一輪的壓榨,最後,清朝也因各種原因滅亡,康乾盛世也隻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