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猴引葬
公元654年的一天,江面之上緩緩駛來一支船隊。
隻聽得船上鑼鼓铿锵,緩凄哀涼,聲響震動着江水兩岸。
船頭之上,有人駐足觀望,他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着什麼……

原來,這是一艘喪船,行進于江水之中,正在遣人觀天象揣地勢,尋找“吉壤”下葬!
突然,就在船身前方不遠處的岸邊,一處垂落于水面的樹枝上傳來“吱——吱——”的動靜!
船上之人定睛一看,不由得心中一驚,心說“好生奇怪……”
隻見兩隻全身紅毛的猴子,龇牙咧嘴地在岸邊樹枝上上蹿下跳,似乎正是為了引起喪船的注意!
眼見着兩隻紅猴的突然出現,船上之人似乎也心領神會,竟也循着它們尾随而去。
沒過多久,喪船拐進了一處水竹叢。大家再一看,哪裡還有紅猴的影子?
不過,此時人們才發現,喪船無疑中來到的這片地方,背山面水形如交椅,正是下葬的絕佳“吉壤”!
看來,兩隻紅猴皆為神物,正是它們的指點,才最終讓這艘喪船覓得福地!
02、神秘“驸馬墳”
這是一個在重慶萬州地區流傳甚廣的“紅猴引葬”的傳說,
而那處由紅猴指引得以安葬的古墓,在民間被稱為“驸馬墳”。
不過,驸馬墳裡埋着誰?具體位置到底在哪裡?這些疑問沒有人回答的了!
1978年8月,萬州驸馬公社驸馬大隊的村民們(這地名可神氣啊!)在進行土地改造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墓的洞口。
墓葬經過四川省博物院的專家們現場勘測,确定為唐墓。
這座墓葬還有一個圓錐形的封土,直徑殘存還有30米,封土堆高出地面6.5米。
墓室是拱形券頂單室磚墓,由墓室、甬道和墓道組成。墓室内壁繪有彩色壁畫,可見有青龍、白虎及星辰圖案。
“驸馬大隊挖到驸馬墳啦……”沒過多久,這條消息不胫而走。
當年百姓們異常激動,好多人從小聽着“紅猴引葬”的故事長大,對那座神秘的驸馬墳好奇的不得了,無奈故事終歸是故事,沒有人能給他們真相!
這下好了,驸馬墳真的挖出來了,原來傳說的真的!
在發掘清理的過程中,考古人員還是發現了盜洞,在墓道的填土裡清理出了不少淩亂的器物殘片,其中以青瓷人俑最為出彩。
03、驸馬尋蹤
墓葬是唐墓,距今已經一千多年。從殘存的高大封土堆來看,此墓絕非一般人有資格享受。
雖然墓葬随葬品被盜掘一空,殘存下來的青瓷俑人中有文武百官,還有铠甲騎士,侍衛婢女一樣不少!
這些都在無聲地告訴着我們,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那麼,他會是那位我們一直在尋找的驸馬嗎?
正在這時,墓葬中發現的兩塊墓志讓事情有了轉機。
兩方墓志均為青灰色石灰岩,其中一方立于甬道中央斜靠牆壁,墓志蓋不見蹤迹;另一方平放于甬道和墓室之間。
一座墓葬出土兩方墓志?為什麼?
這其實不難解釋,這裡應該是一座唐代的夫妻合葬墓。丈夫和妻子各自擁有一方墓志。
然而,兩方墓志都磨損嚴重,上面的字迹遭水蝕資訊缺失很多,而且缺失部分正好是墓主姓名及刻志年代!
從殘餘的墓志中,專家釋讀出墓主人曾于貞觀六年任澧州刺史,而後又繼任陵州永州刺史……
根據這些蛛絲馬迹,專家們立刻在萬州縣志等古籍中查閱,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與之對應的人!
此人名叫冉仁才,他生于隋開皇年間,祖籍三峽庫區重慶萬州,唐代稱為浦州。冉仁才自幼聰慧過人,習文尚武,是唐代的開國元勳。
而在第二塊墓志上,還依稀可辨“皇姬”等文字,結合墓志中“公尚漢南縣主”的記載,可合力推測冉仁才的夫人出生皇族,為漢南王之女。
《新唐書》有載:“親王女為縣主,從二品。”
原來,冉仁才所娶的雖不是真正的唐朝公主,卻也是堂堂皇族親王之女。
老百姓們分不清楚公主、縣主或者郡主,隻知道冉仁才娶了皇族女兒,那便是一等一的驸馬爺了……
公元654年,冉仁才去世,在自己的家鄉下葬。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關于這座“驸馬墳”的傳說便綿延開來,千年不衰……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卻也成就了一段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