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藤原不比等及其身邊的親人們

藤原不比等及其身邊的親人們

藤原不比等

藤原不比等(659—720年),原名“中臣史”,後改名“藤原不比等”,是日本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參與制定《大寶律令》,指導制定《養老律令》,在世時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死後被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藤原不比等奠定了藤原氏一族興盛的基礎,被譽為“藤原氏的實質性的始祖”。

藤原不比等的父親中臣鐮足(中臣鐮足臨死前得到天智天皇賜予氏名“藤原”,也有觀點認為藤原不比等是天智天皇的私生子),曾在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誅殺權臣蘇我入鹿的“乙巳之變”(645年),以及此後實施的以建立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的改革(大化改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關于藤原不比等的母親,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車持國子之女車持與志古娘,另一種觀點認為是鏡王之女、著名才女額田女王。藤原不比等有藤原冰上娘和藤原五百重娘兩位姐姐,她們都嫁給了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

藤原不比等還有一個哥哥,叫中臣真人。中臣真人從小就跟随父親中臣鐮足學習經書典籍,能做到過目不忘。不久,中臣真人出家為僧,法号貞慧(亦作定惠、定慧),并入唐進一步學習佛法(653年)。在唐留學十二年後,貞慧随唐朝廷派遣的朝散大夫、沂州司馬、上柱國劉德高,以及唐朝駐百濟将軍郭務棕訪日的船隊傳回日本。此時,中臣鐮足已是實質上的政府首腦,藤原不比等也有六歲。當大家以為貞慧即将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腳時,卻不料猝然離世。由此,藤原不比等成為藤原家的政治後嗣。

貞慧去世的四年後(669年),藤原鐮足也去世,此時藤原不比等年僅11歲。672年,“壬申之亂”爆發,天智天皇之子大友皇子兵敗自殺,天智天皇之弟大海人皇子則繼承正統,并肅清大友皇子近江朝廷的舊勢力。雖然藤原鐮足生前的政治立場傾向于近江朝廷,但“壬申之亂”時,藤原不比等才13歲,并沒有參加叛亂,因而在“壬申之亂”後既沒有作為近江朝廷的支援者受到處罰,也沒有作為天武朝廷的擁護者受到獎勵。

在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統治時期,藤原不比等并沒有在政界嶄露頭角。持統天皇十一年(697),持統女帝冊封孫子輕皇子為皇太子。半年後,年僅15歲的輕皇子接受持統女帝的讓位,即位為文武天皇。文武天皇即位後,封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宮子為夫人,同時封紀氏的紀竈門娘和石川氏的石川刀子娘為妃。此時,紀氏與石川氏兩個家族的勢力與藤原氏不相上下。藤原不比等之是以能夠異軍突起,成為政壇的一顆新星,得益于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藤原不比等獨享“藤原”這一氏名。“藤原氏”原為“中臣氏”,是大和朝廷負責主持祭祀的氏族,“中臣”意為居于神與人之間。中臣鐮足獲得“藤原”這一氏名後,并非隻有其子藤原不比等單獨繼承,其堂兄弟的孩子們也都繼承了下來。文武天皇二年(698),文武天皇下達一道诏書,宣布隻有藤原不比等及其子孫們可以繼承“藤原”這一氏名,而專門負責神事的藤原意美麻呂以及藤原大島等則恢複舊氏名“中臣”。此後,中臣氏負責神事,藤原氏則從神事中解放出來,專門負責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從天武天皇末年開始,許多大和時代有權勢的氏族突然消失了,其中的原因并非他們滅絕了,而是因為當時貴族中流行改氏名,如蘇我改石川,物部改石上,阿倍改布勢等。

第二件事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宮子生下首皇子(聖武天皇)。藤原宮子是藤原不比等與賀茂比賣的長女。在文武天皇的三位妃子中,藤原宮子最早生下皇子。根據當時的慣例,皇後必須出身皇族,由于文武天皇沒有和皇族女子結婚,是以文武天皇沒有立皇後。在這種情況下,藤原宮子生下的首皇子無疑確定了其第一夫人的地位,同時也使得首皇子成為皇位繼承的第一人選。雖然藤原宮子後來得了精神疾病,但藤原宮子的存在,對藤原氏的騰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三件事是藤原不比等與縣犬養三千代的結合。藤原不比等共有四位妻子,即賀茂比賣、蘇我娼子、藤原五百重娘(異母姐姐)和縣犬養三千代。關于縣犬養三千代,前文已經介紹過,本文重點強調她的一個特殊身份——乳母。古代日本天皇家的乳母與皇子、皇女之間的關系十分親近。縣犬養三千代的長子葛城王(橘諸兄)與天武天皇和持統女帝的獨孫輕皇子(有觀點認為,“輕”字是根據三千代的本籍古市郡輕墓村的地名起的)年齡相仿,是以縣犬養三千代成為輕皇子的乳母,開始全心全意地養育皇子,并得到輕皇子的祖母持統女帝和母親阿部皇女(死去的草壁皇子的妻子)的高度信任。輕皇子即位後,縣犬養三千代的地位随之升高。就在此時,藤原不比等與其走到了一起。前文提到的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宮子嫁給文武天皇,以及藤原不比等獨享“藤原”這一氏名等,如果沒有縣犬養三千代在後宮的活動,僅憑藤原不比等的勢力,是根本不可能實作的。

第四件事是編纂《大寶律令》。《大寶律令》名義上是由刑部親王負責,但實際負責人則是通曉法律的藤原不比等。《大寶律令》既參照了唐朝的律令制度,又結合日本實際作出了部分調整,在強化中央集權的同時,也肯定了地方豪族的部分特權,是古代日本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律法。藤原不比等正是通過編纂《大寶律令》,跻身權力的中樞,同時使藤原氏在新的氏姓制秩序中脫穎而出。

最後一件事就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嫁給了聖武天皇。就在文武天皇和藤原宮子生下首皇子的同年,藤原不比等和縣犬養三千代也生下了一個女兒,起名安宿媛(藤原光明子),并在後來嫁給聖武天皇。藤原光明子在藤原不比等死後,借助四位兄弟之力,在鏟除了長屋王之後,順利成為皇後,開了日本曆史上人臣皇後的先例。藤原光明子從被立為皇後,直至去世為止,始終掌握着政治實權。

正是得益于上述幾件事,藤原不比等在文武、元明和元正三代天皇統治時期,平步青雲。大寶元年(701),藤原不比等由中納言升為正三位大納言。慶雲元年(704),藤原不比等官位升為從二位,增封八百戶。和銅元年(708),藤原不比等升為正二位右大臣。靈龜三年(717),左大臣石上麻呂去世,大臣隻剩藤原不比等一人。養老二年(718),藤原不比等被推為太政大臣,但他堅決推辭不肯就任,而是盡力于律令制的實施(由于當時崇尚靈異祥瑞之風盛行,是以改元特别頻繁)。

除了藤原宮子和藤原光明子都嫁給天皇之外,藤原不比等的另外兩位女兒藤原長娥子(母親為賀茂比賣)、藤原多比能(生母不明)分别嫁給了古代日本兩位著名的政治家——長屋王與橘諸兄。藤原不比等活着的時候,還是很賞識長屋王的,是以把女兒嫁給他,兩家人和睦相處、友好合作。至于把女兒嫁給橘諸兄,恐怕與橘諸兄的母親橘三千代有關,也許是想通過聯姻的方式,進一步加深藤原氏與橘氏之間的關系(藤原不比等的次子藤原房前同樣娶了橘三千代的女兒牟漏女王為妻)。

此外,藤原不比等的四個兒子(分為南、北、式、京四家),也因其關系及影響力而擔任朝廷要職。

長子藤原武智麻呂(母親蘇我娼子,藤原南家之祖)于養老二年(718)擔任式部卿,掌握了官員任命的實權。翌年正月,藤原武智麻呂升至正四位下,并任東宮傅,負責首皇子的教育工作。養老五年,長屋王任右大臣時,藤原武智麻呂晉升為從三位中納言。首皇子即位後,藤原武智麻呂升至正三位。長屋王事件後,藤原武智麻呂先後升為大納言和從二位右大臣,完全掌握了政權。藤原武智麻呂在臨終前接受了正一位左大臣的任命。

次子藤原房前(母親蘇我娼子,藤原北家之祖)于養老元年擔任參議,養老五年晉升為從三位。元明上皇病危時,召集藤原房前與長屋王托以後事,藤原房前獲得以内臣身份釋出相當于敕旨的指令的權力。聖武天皇即位後,藤原房前與長兄藤原武智麻呂一同升上正三位。神龜五年(728),藤原房前任新設的中衛府大将。長屋王事件後,藤原房前任中務卿,不久出任東海、東山二道節度使。天平九年(737)四月,藤原房前出任參議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房前死後被追贈為正一位左大臣。

三子藤原宇合(母親蘇我娼子,藤原式家之祖)于靈龜二年(716)被任命為遣唐副使,官位為從五位下。養老元年(717),藤原宇合前往大唐,并于翌年歸國。養老三年,藤原宇合以遣唐副使之功升為正五位上,并被任命為安房、上總、下總3國的按察使。養老五年,藤原宇合升為正四位上。神龜元年(724),擔任式部卿的藤原宇合被任命為持節大将軍出兵平定了蝦夷的叛亂。因為這一功勞,藤原宇合于翌年升為從三位、勳二等。在長屋王事件中,他率六衛府的軍隊包圍長屋王的官邸。長屋王事變後,藤原宇合以式部卿身份被任命為西海道節度使,進正三位,兼大宰帥。天平九年,藤原宇合以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的身份去世。

四子藤原麻呂(母親藤原五百重娘,藤原京家之祖)于神龜三年(726)升至正四位上,神龜六年晉升至從三位。天平三年(731),藤原麻呂與兄長藤原宇合一同遷為參議,任兵部卿,并在同年任山陰道鎮撫使。天平九年,藤原麻呂以持節大使的身份被派往陸奧,同年在陸奧死于流行的天花。

藤原不比等及其身邊的親人們

藤原武智麻呂和藤原麻呂

藤原不比等所處的時代,正值宮廷後妃、女官權勢日盛的時代。繼天武天皇之後,在持統(女帝)、文武、元明(女帝)、元正(女帝)四位天皇統治時期,可以說日本處在“母後繼承帝位養育皇太子的時代”。此時由于女帝輩出,後宮的勢力越來越膨脹。藤原不比等的崛起不是靠父親藤原鐮足的蔭庇,而是靠女兒嫁給天皇以及與橘三千代聯姻。藤原不比等死後,後宮的權勢繼續膨脹。聖武天皇先是破格立藤原光明子為皇後,後又禅讓于皇女阿倍内親王(孝謙女帝)。光明皇太後雖然沒有攝政的名分,同時也因出自藤原氏,沒有成為下一任天皇的資格,但她通過令外官“紫薇中台”發号施令,相比元明女帝和元正女帝,擁有更大的權力,是不折不扣的“太上女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