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前言:

中國人講文明,懂禮貌,那是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但是,由于戰争爆發,朝代更疊,國家處于多事之秋,是以百姓們不得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們生于亂世之中,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可是為了活下去,百姓們不得不自尋出路,否則的話,真的要等死嗎?于是很多人為了生存,而不得已落草為寇。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做個打家劫舍的土匪,好像也不錯,雖然名聲差了點,風險高了點,但是起碼還有活下去的希望。畢竟首先你得活下去,才能考慮名聲、風險這些因素,你說對不對?民間有句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難道是地域黑嗎?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古代是怎麼打仗的

你們知道,在古代,他們打仗是什麼場景嗎?也許你會被影視作品和小說誤導,以為他們會在兩軍對壘之時,雙方大将互相嗆聲,繼而兩人馬上單挑,然後雙方的軍隊開始厮殺,陷入混戰。這樣的戰争場景,是不是看起來令人熱血沸騰,而且具有觀賞性。

但其實,真正的古代戰争根本就不是這樣。他們拿着刀,毫無戰術的隻知道砍對方,你拿刀砍我?很好,那我也要拿刀砍回去。也許你的武功高強,可以以一敵十,可是對于一場大規模的戰争來說,一個人的力量并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是以,像那種活在作者筆下的“戰神”,也許他很會排兵布陣,但是他并不一定骁勇善戰,因為在一場戰争中,是否能夠取得勝利,最重要的是要依靠軍隊的力量。否則的話,任你再如何厲害,再如何傳神,終究雙拳難敵四手。

“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這句話出自清朝末年時期,當時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句話的意思不難了解,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說這句話說的是山東有很多的“響馬”,而河南也有很多的“螳将”。那這兩句話具體有什麼含義呢?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山東出響馬

這裡的“響馬”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指的是養馬的人成為了土匪。要知道,以前的馬兒對于古代人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動物,因為它可以作為出行工具。

以前不比現在,現在可以用真正意義上的“工具”出行,而以前隻能用動物作為出行工具,比如說馬、驢。但是因為驢的行駛速度比不上馬,是以大多數情況下,古人會選擇騎馬,或者坐馬車出行。

馬兒需要喂養,如果光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的話,它很快就會死,是以就會有專門養馬的人出現。如果養馬人連自己都養不活,還怎麼養馬呢?無可奈何下,他隻好去做打家劫舍的土匪子,為的就是能活下去,而百姓們則将其稱為“響馬”。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我們知道了“響馬”是一些什麼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他們叫做“響馬”,這個詞應該是從明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在明朝時期,朝廷的馬匹全部交給百姓飼養,這就導緻了山東地區有很多的養馬人。這些人每一年都要交一些馬匹給朝廷,就像繳稅一樣。

不過後來戰事越來越頻繁,這就導緻了朝廷需要的馬匹越來越多,朝廷隻能找百姓要。如果百姓們上交的馬匹數量不夠朝廷要的定額,那麼就要被迫上交罰款。俗話說,民不與官鬥,很多人就是秉持着這種想法,把馬匹上交給朝廷,最後自己搞得傾家蕩産。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為了生存下去,百姓們不得已落草為寇。也正是因為這些百姓們此前是養馬員,他們馬術精湛,同時也特别了解馬匹,是以稱為“響馬”。

“響馬”從明朝時期出現,到民國時期依然有他們的蹤迹。他們一般不會單獨出現,而是以隊伍的形式出現,他們打家劫舍、無畏官兵、不懼生死。也正是因為這樣,是以大家都很害怕遇到“響馬”。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河南出蹚将

其實這“蹚将”和“響馬”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别,都是土匪團體,隻是因為地區不同,是以叫法不同。為什麼河南地區的土匪叫做

“蹚将”呢?是因為他們原本的身份是石匠、鐵匠、木匠,是做着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又有“蹚匠”之稱。

他們原本就是靠着手藝生活,不過随着戰争越來越多,社會實在是動蕩不安,他們想要老老實實做生意,都成了一種奢望。他們沒有收入來源,無法維持生活,而且政府的壓榨也讓百姓們苦不堪言,是以他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逼不得已就成為了“蹚将”。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他們一般都會成群結隊地出現在比較隐蔽的地方。因為都是老百姓,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有的更是手無寸鐵的人,是以必須找一個容易逃跑的地方打劫。一開始他們打劫的是過路的商隊,或者大戶人家,後來他們也會開始打劫村裡的有錢人。

其實說到底,這些淪為“響馬”、“蹚将”的人,都是一些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也不想做這種“土匪”才會做的事。如果能夠選擇,誰又願意落草為寇呢?這還不是因為戰事連連,社會動蕩,沒辦法生存了,才隻能這樣了嗎?

民間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将”,何謂“蹚将”?是地域黑嗎

結語:

這句俗語肯定不是地域黑,而且在了解這些背景故事的時候,讓我不禁想起了張養浩的詩詞——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一個國家是否興旺,最終受苦的就隻有百姓。可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它是興是亡,最無辜的不就是百姓嗎?

生活在最底層的他們,也許他們的願望簡單得隻是今天能吃飽飯,今晚能睡個好覺而已,可是即便是這麼簡單的願望都成為了奢侈。我們看到的是這些百姓為了活下去,不堪重負,成為了土匪,希望以此維持生活。可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又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壓榨和破壞而喪失性命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