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史應淼、史建文父子同室創作。

火與木的相遇,并非隻有化為灰燼一種結果,有時更能擦出怦然心動的火花。1月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四賢路的一處畫室内,一幅幅精美烙畫作品令人啧啧稱奇。

誰能想到這些作品是由炙熱的電烙鐵創作出來的,燒得發燙的電烙鐵在木闆上一筆一畫,竟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朵、鳥蟲、山林、亭閣等,讓前來觀畫的市民們贊歎不已。

而創作出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烙畫的作者,就是江夏區烙畫技藝非遺傳承人——史應淼,以及他的兒子史建文。

72歲的史應淼是江夏人,擅長中國山水畫、書法、花鳥,是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烙畫40餘年。史建文在江夏區文化館工作,業餘創作烙畫。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史應淼烙畫作品。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具有悠久曆史和獨特藝術風格。烙畫還是個慢工活,一天僅能畫一平方尺左右。”史應淼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烙畫相傳起于漢代,後失傳,明清時期再次興起。

制作烙畫的椴木闆購自網絡,尺寸不同價格不等。史應淼介紹,烙畫作畫前,先要構思,再用鉛筆在作品闆上起初稿,接着就到了電烙鐵上場的時刻。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電烙鐵細細勾勒。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潛心創作。

“電烙鐵就是五金工具店内賣的普通烙鐵,隻不過勞工們用來焊接,我們用來作畫。”史應淼介紹,根據畫作内容的不同,烙鐵頭的粗細也有講究,大片的雲霧還會用到噴槍,直接上火“烤畫”。史應淼告訴記者,經過勾、皴、擦、點、染等手法,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可以說,烙畫既保持了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史應淼給弟子們傳授技藝。

江夏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太明介紹,烙畫是中國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既傳承了中國畫,又發展了中國畫。江夏将大力支援烙畫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烙畫,喜歡烙畫,傳承烙畫技藝。

(來源:楚天都市報 )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