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鐵為筆,以火為墨,他在葫蘆上“火針刺繡”

記者 宋雅文

圓圓的葫蘆上,或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是意境深遠的山水,或是惟妙惟肖的冬奧吉祥物,或是活靈活現的鳥獸……3月25日,記者走進博樂市青達拉街道建國路社群居民劉慶樂家中,便被大大小小的烙畫作品所吸引。68歲的劉慶樂坐在工作室裡,手拿電烙筆,全神貫注地在葫蘆上或輕或重地慢慢描繪,伴随着縷縷青煙和淡淡的焦味,葫蘆上的仙鶴輪廓逐漸清晰。

以鐵為筆,以火為墨,他在葫蘆上“火針刺繡”

3月25日,劉慶樂正在葫蘆上烙畫。記者 宋雅文攝

“‘火針刺繡’就是烙畫。烙畫‘以鐵為筆,以火為墨’,是個精細活兒。要先用鉛筆在葫蘆上作畫,再用電烙筆勾線造型,電烙筆的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緻畫作失敗,特别考驗創作者的耐心和技藝水準。”劉慶樂邊示範邊給記者講解烙畫技術。

劉慶樂原是一名電力從業人員,2014年退休後,無意間在網絡平台上看到了葫蘆烙畫,并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從事電力工作,一直和電打交道,而且我一直很喜歡畫畫,想試着學習葫蘆烙畫。”劉慶樂說。

于是,劉慶樂購買了幾十個大小不一的葫蘆和一套專用的電烙筆,又改進了變壓器,一門心思撲在了葫蘆烙畫上。

說着簡單,畫起來卻不是那麼輕松。因為電烙筆比較重,開始的時候劉慶樂連電烙筆都拿不穩,更别提烙畫了,筆法不熟,掌握火候不準,畫出的線條彎彎曲曲,也不流暢。“電烙筆的溫度不太好控制,溫度不夠,成色就不好;溫度要是太高,葫蘆就燒焦了,還會燙着手指頭。而且,葫蘆烙畫需要一次成畫,不可修改,稍微有一點誤差就前功盡棄。”劉慶樂說。

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劉慶樂并沒有放棄,反而屢敗屢試。經過不懈努力,劉慶樂終于将葫蘆烙畫的火候、力度、速度、角度研究明白,原先笨重的電烙筆在他的手裡已經變成了一支靈活的畫筆,起伏間勾勒出流暢的線條。目前,他已創作葫蘆烙畫百餘件,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烙畫風格。

以鐵為筆,以火為墨,他在葫蘆上“火針刺繡”

劉慶樂的葫蘆烙畫作品。記者 宋雅文攝

葫蘆烙畫,葫蘆非常重要。為了挑選出合意的葫蘆,劉慶樂專門找了幾塊地種植葫蘆,一有時間就過去看看,避免葫蘆長得畸形、不結實。劉慶樂還經常檢視相關繪畫書籍,通過不斷地臨摹、觀看、練習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葫蘆烙畫技術。

這些年來,葫蘆烙畫已經成為劉慶樂生命的一部分,每逢重大節日,他都會創作葫蘆烙畫作品。“我創作了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主題的葫蘆烙畫,希望通過自己的手藝記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精彩瞬間。”劉慶樂說。

如今,年近古稀的劉慶樂除了烙畫怡情,更希望将這門藝術傳承下去,遇到對葫蘆烙畫感興趣的人,他也會給他們傳授這項技藝。“葫蘆烙畫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保護、傳承、發揚烙畫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傳統的烙畫藝術。”劉慶樂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