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張貴莊戰國古墓

天津是退海之地,曆史上又多次遭海浸侵擾。是以學術界一直認為,天津,尤其是天津東部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很短,短到起碼要到黃河改道之後才有人類大規模居住和繁衍生息。所謂“海濱棄壤”,“無古可考”。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這一論斷的打破,要到1956年10月。當時在張貴莊附近修築馬路時發現了很多陶器。同年12月展開考古發掘,由于天寒地凍,僅清理出了兩座墓葬。轉年3月,又組織第二次考古發掘,證明發現的是戰國時代墓葬群,共清理出戰國墓33座。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張貴莊戰國古墓的發現地點在張貴莊南五裡、津塘公路南側、崔家碼頭以北,這裡有一條南北向長條形的貝崗,地面散布着大量蛤蜊殼和螺殼,當地居民稱作“蛤蜊坨子”。顯然,這些古墓葬就位于小王莊-張貴莊-崔家碼頭一線的第三道貝殼堤上,這裡在三千年前還是一片汪洋。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據分析,這些墓葬屬于戰國前中期,具有典型燕國風格。由此,天津“無古可考”的論斷被打破,使得天津的科學考古工作從一開始就觸及了渤海灣西岸線和天津成陸過程這一問題。以此為起點,薊縣張家園、圍坊、青池、東營坊、朝陽洞等商周、新石器、舊石器遺址考古工作陸續開展,距今3500年、5000年、6000年、8000年、1萬年、10萬年,天津地域的人文史被不斷重新整理,不斷延長天津曆史的軸線。

天津考古肇始,發現張貴莊戰國古墓,直接将城市史推進一千年

這處在天津考古史和城市人文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戰國墓葬群早已經回填了。60年後的今天張貴莊一帶也成了繁華的市區。但在東麗區博物館仍然複原儲存了一座豎穴墓坑及骸骨,和十餘件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