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曆史上,努爾哈赤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這位25歲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的英雄,在短短30多年内,迅速統一女真諸部,随後建國稱汗與大明分庭抗禮,而在1619年的薩爾浒之戰,面對十一萬大明軍隊,努爾哈赤更是以風卷殘雲之勢在短短五天時間裡将大明各路讨伐大軍殺的丢盔棄甲,一舉奠定了天命汗牢不可破的神話。
就後金崛起而言,沒有努爾哈赤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清王朝,是以,努爾哈赤的子孫給了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令人眼花目眩長達27個字的谥号,足見滿清崛起努爾哈赤重要程度。
大凡英雄崛起的前進道路上,總會有無以計數的枯骨為鋪墊,所謂“一将功成萬骨枯”即是此理,努爾哈赤的建州部興起時也概莫能外。
如果說這種為了王道霸業而作出的犧牲無可避免,那麼,肆意虐殺異族則不是一個王者風範成大事的人所該做的,而努爾哈赤卻将虐殺屠戮漢人以法定律令固定了下來,并大範圍推廣,漢族在他的統治者下一片“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的凄慘景象。
甚至就連努爾哈赤的女婿劉興祚看到了努爾哈赤的殘暴不仁的行徑後,痛心疾首的他,果斷放棄榮華富貴立馬投奔的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
劉興祚,遼東開原人,後金稱其劉愛塔,北韓呼其劉海,劉興祚是地道地道的漢人,萬曆三十三年,努爾哈赤攻破開原,八旗軍擄走劉興祚。

此後,劉興祚憑借着聰明睿智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并賜名劉愛塔,同時還将劉愛塔劃歸到了大貝勒代善正紅旗,取代善乳母的女兒為妻。
為了招降漢人,努爾哈赤仿效“解衣推食”的典故,将身上的貂皮襖賜給了劉愛塔,并笑對臣下“愛塔守遼南,朕無後顧之憂也”,劉愛塔感念努爾哈赤的推心置腹也竭力為後金效死力,然而伴随着在後金的時日漸長,努爾哈赤對漢人态度的巨變讓劉愛塔痛心不已。
努爾哈赤建國初期,采取“拒敵者殺之,不與敵者勿妄殺”的方式“恩養尼堪”,所謂“尼堪”就是女真對漢人的稱呼,漢人在後金剛開始勉強保全性命,待到努爾哈赤晚年驕傲自滿目空一切,漢人就成了他眼中案闆上的魚肉。
在努爾哈赤晚年統治的階段,他頒布“剃發令”強令後金内的漢人剃發,并施行“計丁授田”将在土地上耕種的漢人悉數驅逐,然後将土地賞賜給女真貴族。
通過一系列喪心病狂的方式,女真貴族圈占了大量漢族田産,而原先失地的漢人紛紛流落餓死街頭,而良心未泯的劉興祚看到漢人的悲慘境地多次出面向勸說努爾哈赤放棄民族歧視政策,但努爾哈赤依舊不為所動,反而變本加厲。
而在這種一手由努爾哈赤釀成的激烈民族沖突中,尤屬1621年努爾哈赤的屠殺鎮江城的漢民最為慘絕人寰:1621年,不滿後金民族血腥壓迫政策的鎮江漢民與明朝将領毛文龍裡應外合攻占了鎮江城,并殺死了後金留守官兵。
努爾哈赤在随後的反撲中,一次性将鎮江城内漢民屠殺殆盡,根據北韓人的目擊描述“此時唐人之被擄者,虜令跪坐受箭,一箭不死,則使之拔箭來納。唐人自拔箭拭洗跪進,賊又射之。許多唐人雖知必死,而一承指揮,至死不敢誰何,猶恐不及,如失魂之人。目見之,慘不忍言”。
面對這種曠日持久尖銳突出的後金瘋狂血腥壓迫政策,劉興祚再也無法忍受了,公元1628年,努爾哈赤的女婿劉興祚以自焚死亡的假象抛棄妻兒老小隻身投奔大明。
在大明軍備日久廢弛的凄風苦雨歲月裡,劉興祚義無反顧全力投奔到了抗擊後金轟轟烈烈的戰鬥中,毛文龍死後,劉興祚扛起了皮島抗金的大旗,此後,劉興祚在與後金的激戰中死戰不退,終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