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家姓老趙必須排第一,趙匡胤暴打惡霸留下平度‘’郎屠廟會‘’傳統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在百家姓中,''趙''氏并不是人數最多的姓氏,但卻在諸姓中排第一個。《百家姓》的編排很有講究,據說是從宋代流傳下來的,跟北宋開國君主趙匡胤有關,平度地區還有一段民間傳說。

趙匡胤留給膠東半島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平度一帶有勇打郎屠、懲治貪官的傳說,至今當地的''郎屠廟會''就是這一傳說的文化遺存。

百家姓老趙必須排第一,趙匡胤暴打惡霸留下平度‘’郎屠廟會‘’傳統

趙匡胤坐穩龍庭,敕令翰林院編纂《百家姓》

故老相傳,趙匡胤竄了後周的皇祚,陳橋驿黃袍加身,南征北戰統一中原,成為北宋的第一任帝王。坐上龍椅之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與民休養生息,國家重新步入正軌。各項事務處理得七七八八,唯獨對姓氏混亂不太滿意,不利于統計全國人丁管理和宗譜傳承,于是找來翰林院的學士大臣,這裡彙聚天下最有學問的群體,趙匡胤讓他們想辦法弄一本關于姓氏的書籍,用來規範群眾。

朝中畢竟有能人,一個對民俗頗有研究的李姓官員,自告奮勇接了這個工作,用了三年時間,對全國各地的姓氏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終于編成一本天下姓氏大全,帶着初稿興沖沖進獻給皇帝。

趙匡胤拿來,剛翻了一頁,就扔在地上,也不講明什麼理由。李姓官員拿回初稿,百思不得其解,隻得再向别人請教,一個孫姓官員拿過來,重新完善之後,再次送出皇帝禦覽。趙匡胤接過來,打開翻了一頁,跟上次一樣又扔出來,對二稿還是不滿意。

這下子翰林學士們徹底糊塗了,掌院大學士詢問伺候的太監,也說不出個是以然。回到翰林院,大家也都不敢随便拿主意,趙匡胤等了幾天不見回話,親自到翰林院看情況,見大家都不說話,就指着離他最近的一個錢姓官員說,那就你來辦這個事吧。

錢姓官員領了任務,把初稿和二稿反複研究了幾遍,終于若有所悟。三天之後,他帶着第三稿再去見趙匡胤,皇帝接過冊子,打開第一頁,點點頭,再看第二頁,又點點頭,連着看了幾頁,對編撰者錢姓官員說,就是這樣吧。

錢姓官員順利交差回到翰林院,包括掌院大學士在内大家都很驚訝,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讓龍顔大悅的。錢姓官員笑而不答,把書冊翻開,隻見上面開宗明義總序之後,羅列的第一個姓氏,就是''趙''姓。大家恍然大悟,皇帝乃是天之驕子,他姓趙,趙即為國姓,百家姓氏中,當然排在第一位,原來就這麼簡單。

編了這本冊子。錢姓官員也并非沒有得到獎賞,趙匡胤降下旨意,錢官員編纂有功,百家姓裡''錢''姓就排在第二位吧,其他二位也有苦勞,分别排在了第三第四位。于是,才有了今天我們熟悉的''趙錢孫李''。

有時候,上司出于面子需要,不想直白的表達想法,而是通過一些暗示的方式,告訴别人自己想要什麼,有時候這個答案很簡單,隻是局外人很難猜得出來。是以,在官場上,能夠順風順水青雲直上,自然有他的道理。

百家姓老趙必須排第一,趙匡胤暴打惡霸留下平度‘’郎屠廟會‘’傳統

平度禚家村官霸勾結,趙匡胤除害鄉民稱快

趙匡胤打郎屠、懲貪官的故事,發生在膠水縣地界,就是今天的平度市境内,當時趙匡胤已經做到後周政權的武職一品官——殿前都點檢。

這一日,趙匡胤帶領部隊來到膠水縣。膠水縣與即墨縣相鄰,水陸交通發達,是著名的商賈雲集、貨物流轉地,附近很多村莊依傍于此,經營餐飲生意,這其中有個做牲口屠宰買賣的,姓郎的屠戶,此人身材魁梧,膀闊腰圓,頗有幾分蠻力,習得一手漂亮的通臂拳,與人交手沒有不勝的。

這位郎屠戶仗着自己一身本領,争搶生意,欺行霸市,但凡有些不順心,就暴打出手,大家對他避之不及,漸成當地一霸,《水浒傳》裡鎮關西鄭大官人的相仿。有些忍無可忍,把郎屠戶告到地方縣衙,求太爺為民做主。誰知郎屠戶早有準備,打點了縣衙上下,從太爺到差役都收了好處,非但不與民撐腰,反而成了市霸的保護傘。如此官霸勾結,群眾叫苦不疊,卻又毫無辦法,郎屠就更加肆無忌憚。

卻說,在膠水縣境内禚家村,村裡有個孫姓農戶,妻子早亡,膝下隻有一個女兒相伴。這個閨女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十裡八鄉無人不知。郎屠戶對孫家小女早有耳聞,這一日,恰在集市看到孫老漢帶着閨女來采買,當時就把孫小娘攔住,孫老漢上前理論,被郎屠戶一個窩心腿,正踢在胸口,一命嗚呼。孫小娘也被郎屠戶的手下搶回家中作妾。

不久之後,後周都檢點趙匡胤微服在集市上閑逛,茶座歇腳的功夫,聽到鄉民閑談孫家慘事,又聽到當地官員與市霸勾連苟且,當時火冒三丈,帶着随從去找郎屠戶理論。趙匡胤行伍出身,要親自收拾這個惡霸,這郎屠戶雖然口碑人品極差,倒是一身好功夫,二人幾番較量,趙匡胤居然不能取勝。

趙匡胤也很佩服郎屠戶的身手本事,隻是此人秉性太差,必須想辦法懲治。這時已經委身于郎屠的孫小娘悄悄找到趙匡胤,向他洩露了這個惡霸功夫中的罩門破綻,趙匡胤憑借指點,再次找到郎屠,才将他打翻在地。

趙匡胤讓随身侍衛把他捆了去見縣太爺。縣太爺見此情景,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直到軍士喝令他下跪參拜大帥,才知道眼前這位是皇帝身邊的都檢點,當時吓得癱軟在地,郎屠戶也沒了脾氣。有了趙匡胤的這次仗義出手,膠水縣的民生環境煥然一新,欺行霸市的現象消聲滅迹。

當地鄉民很感謝那個抱打不平的軍爺,想為他建立生祠供奉,但是卻不曉得這位軍爺是誰,隻好借用郎屠戶的名字,修造了一座''郎屠廟'',當地人方言喜歡在字尾加上''子'',都稱呼為郎屠廟子。廟裡香火一直不衰,到大清朝末年,至今每年的陰曆三月廿七日,當地還會舉辦郎屠廟會,紀念數百年前那段往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