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在薩爾浒這個時間段明軍控制開原、鐵嶺、撫順、撫順關、清河、寬甸、瑗陽,内線有遼陽、沈陽為樞,就努爾哈赤五萬人,集中精兵為運動戰為重點戰作準備,馬林、李如柏、杜松、劉綎諸部互相連動,必要時放棄堡壘以拖住努爾哈赤,基本上可以讓努爾哈赤無功而返,甚至創造機會進行重點打擊,這是薩爾浒明軍可以把握的基本事态,主動出擊的最大問題還是補給不足,就會必然分兵,而努爾哈赤部一旦無功而返,就會導緻糧食不足而财帛過剩,雖然明軍這邊也好不到哪去,但至少有生力量得到維持,戰局可以免于糜爛。

萬曆四十七年的後金不是天啟年間的後金,萬曆四十七年的後金沒多少炮,攻堅實力太弱,攻城消耗過大,反而樂于野,野戰的最大目的是要減少白銀投入,以維持遼東經濟運轉,求得喘息的機會,在多方努力和運輸下控制遼東物價,而戰略目标是使努爾哈赤無功而返,努爾哈赤自身财政的惡化,其實不需要赢的多大,甚至一定程度上不需要赢,隻需要消耗努爾哈赤的物資就可以了,遼東經濟圈特點決定了離開内地經濟聯系什麼都不是,建州這種奴爾幹地區的地方就更是這樣了。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薩爾浒之戰後第二年,遼東米價暴漲到一石四兩,而且後邊還有更貴的,在這種情況下,發銀子的明軍軍饷縮水是很嚴重,而在當時已經有明朝官員提出不缺銀子,缺糧的問題,但是明朝遲遲沒有反應過來,還向遼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卻沒有很好的處理糧價這個最基本的問題,直到孫承宗侵略遼東,軍屯50萬畝,而之後明軍和後金的戰績就是守城守得住,野戰也戰的穩了,隻不過很快後方農民軍又起來了,然後明朝又削弱了對遼東的投入,否則如果就這樣一步步塔防壓過去,明朝的軍屯一天天多起來,後金的資源一天天少起來,那麼後金的覆滅,就是指日可待了。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其實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清朝由實物财政,剛剛轉變為原額主義财政的明代留了很多過去的尾巴,明朝财政的核心是明朝的倉庫,倉庫研究是明朝财政的一把鑰匙。而原額主義财政最大特點是遇事開征新稅,就像明末的三饷和清末的厘金,都是由于正稅不敷使用的産物,而且此時朝廷的财政收入,明朝末期約兩千萬兩,清末甚至高達八千萬兩。是以我認為明朝末期的财政崩潰不是真正的财政崩潰,更不是财政體系的崩潰。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其實财政說到底是一個有強烈目的性和計劃性的政府經濟活動,各項收入支出都有明細,尤其在唐朝末年以來原額主義改革到雍正完成以後财政體系下,才是本質,除了到清朝産生奏銷制度,一些地方上有一定相對自主空間,在軍事開支上也做了很多新的變通,以及康熙和雍正兩朝财政收入從三千萬兩暴漲到六千萬兩,而支出變化并沒有那麼大以外,不管放哪朝哪代其實都沒辦法,清朝中期以前财政雖帶有明顯的預算決算色彩,但畢竟是以農業稅為主體的财政,不可能實行明确的預算決算制度,更不可能玩得出赤字财政這種高端操作。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明朝留有一部分力役還沒有變成代役錢,而且當時一些戶籍類别的人的代役錢還不是鞏固的制度,到清初才變成正式制度,這是很大一部分稅金,清朝還把一些以前明朝加的和順治朝加的稅并入正賦,僅征收原額就比明朝高至少六七百萬兩,還有就是,清初原額是按萬曆年間為标準的攤派,而到了天啟,崇祯年因為各種蠲免、人口損失,根本就收不到這麼多,各個年歲情況不一樣,但在順治十八年攤入時直接按萬曆四十七年的數額并入。

在明朝的曆史當中,明朝财政複雜程度遠高于雍正改革以後的清朝,你知道嗎?

其實在古代,激勵商人往邊地戰區運糧的隻有兩種政策,一是漢文景兩朝貴粟政策為代表的運粟贈爵和抵罪,二是明朝鹽引制度為代表的運糧給鹽,由此産生了商屯,否則商人是不會拿命去發戰争财的,不過也不是沒有,晉商就做了,隻不過它是偷偷賣國,還有一種另類的,是東江鎮貿易,不過是毛文龍控制的,毛文龍死後東江鎮被占,而控制這條商道的是降清的孔有德,然而商人力量是有限的,海商風險也大,即使陸運,運到之後成本也不比當地物價低多少,官府出錢僱役運輸成本都居高不下,而私人商人成本能比官府的剝削價可能還低,是以明朝末期的财政就陷入困難。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