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如夢令三首》

作者:回憶的酒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詩文解義: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起首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辭面勾勒寫詞時間與環境,昨夜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故把酒以消愁緒,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雨疏風驟”十分恰切地寫出暮春時節,風蕭蕭然而雨卻是疏落,渲染了詞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過後的酣睡濃甜,但仍難“消殘酒”,寫出詞人此刻的慵懶惺忪。

“試問卷簾人”轉折巧妙精當,靈動自然。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地,卻又不忍親見,一個“試”字,将詞人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究竟的沖突心理,刻畫得貼切入微,真實可感。孰料,“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讓詞人喜出望外卻又無奈黯然,“卻”字道出了“卷簾人”不解詞人心情以及詞人的意外之喜,詞人的細膩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對比。“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屈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展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内心的苦悶。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詩文解義:時常記起溪邊亭中遊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用力擺渡,劃船,驚起水邊滿灘的鷗鹭。

此詞是記遊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别緻。“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