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一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吃了降壓藥物,血壓值降到了130mmHg,是不是需要減少藥量了?因為他看到有些文章,建議老年人的血壓要控制在130mmHg以上。

華子說,65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國高血壓指南建議的目标血壓為低于140/90mmHg,如果可以耐受,則進一步降至130/80mmHg。因為擔心血壓過低影響供血,是以通常不建議血壓低于130mmHg。但有試驗表明,老年人強化控制血壓,獲益可能會更大。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一、老年人高血壓的特征

高血壓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年齡越大,患病人數越多。我國75歲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率将近60%。而老年人高血壓與中青年高血壓特征不同,控制目标與用藥也不相同。

随着衰老,人體大動脈逐漸硬化,順應性降低,是以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要的特征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也就是高壓(收縮壓)升高,但低壓(舒張壓)正常或是略低,高壓與低壓之間的脈壓增大。

現在國際上治療高血壓的觀點是,在大于60歲的老年人中,收縮壓與脈壓是預測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名額。降壓治療的重點,是控制高壓達标,縮小脈壓,而忽略低壓。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二、血壓越低獲益越大

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可以預防心、腦、腎、眼、血管等器官的病變。但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同時患有動脈硬化、動脈狹窄,有多種合并症,是以既往研究認為,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不宜太過嚴格,過于嚴格控制血壓可能弊大于利。

但一項多中心、随機對照試驗(FEVER研究)中,在65歲以上患者中,将高壓控制在139mmHg的人群,與将高壓控制在145mmHg的人群相比,腦卒中、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了近50%。

兩組人群高壓的控制目标隻有6mmHg的差别,但結果相差巨大,意味着更低的血壓值獲益更大。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在另一項多中心、随機試驗(SPRINT研究)中,将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為标準降壓組,目标血壓為低于140mmHg;一組為強化降壓組,目标血壓為低于120mmHg。

試驗顯示,強化降壓組每治療90人,就可以減少1例全因死亡;如果隻統計7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強化降壓組每治療50人,就可以減少1例全因死亡。研究結果表明,強化降壓可以顯著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死亡風險。

在一項荟萃分析試驗(BPLTTC研究)中,結果表示,收縮壓每降低5mmHg,心血管風險就會降低10%。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三、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标

在既往的研究中,有老年人血壓不要低于130mmHg的建議,而且對于高齡老人可以适當放寬至150mmHg,甚至放寬至160mmHg。但現在根據這些試驗的結果,對老年人降壓目标也許不應該設定130mmHg的限制。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時,先把血壓逐漸降至150mmHg;如果可以耐受,則可以進一步降低,即使血壓低于130mmHg,但隻要沒有出現心悸、頭暈、黑視等供血不足的情況,就可以保持現狀,而不必減少藥量。

一位老年朋友問,血壓降到了130以下,需要減少藥量嗎?

總結一下,以目前的研究,老年人進行強化降壓可能會獲得更好的疾病預防效果。即使血壓低于130mmHg,但是隻要可以耐受,就可以繼續治療,不必減少藥量。但對于有并發疾病,體質較弱的老年人,需要進行個體化治療,降壓目标不能實行“一刀切”。

降壓藥物的選擇,以及藥物的調整,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