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如果說,有的人生下來便是為了改造世界,那麼李蔚如便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他,從小便和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從小讀過太多的救國書籍和民主宣傳,也讓他立志走向了一條别樣的道路。

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中,李蔚如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如果不是被自己的學生出賣後慘遭殺害,那麼李蔚如的影響力還要更大一些。

并且,李蔚如逝世後的一項要求,更是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他臨死之前要求棺材豎着下葬,死後也要站着。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李蔚如

天生便是為革命

1883年,李蔚如出生于重慶涪州,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還算是不錯,當時的清朝正面臨着内憂外患,在成長的過程中,李蔚如也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正在遭受着欺辱。

不過,那會他的父親還是希望李蔚如能夠去參加科舉考試,晚清最後一次科舉當中,李蔚如也去了,很可惜,他在這次考試中名落孫山。

1904年,李蔚如21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朝已經完全陷入苟延殘喘之中。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他想要找到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便不顧父親的反對東渡日本留學。

那會的李蔚如非常務實,除了傳播革命的理論外,他還承擔起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做炸彈。

因為,革命不僅僅需要口号,還得需要武器,他和吳玉章、熊克武等人一起,共同向“炸彈大王”喻培倫學習,李蔚如腦袋非常聰明,很快便能制作出炸彈,還組織起了學生軍和炸彈隊。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喻培倫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1911年11月,李蔚如來到了重慶,當月22日,郊外傳來陣陣槍聲,這是同盟會在重慶發動的一場起義,當時夏之時率領起義官兵們兵臨佛圖關,正在大家入城的道路被頑固派阻攔之際,李蔚如率領敢死隊的成員來到了現場,他拿起炸彈,要和對方同歸于盡。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夏之時

這些頑固保守派說白了就是領着死工資吃飯的,根本不想跟這群不怕死的革命黨人豁出性命,見到對方拉來了一堆炸彈,吓得趕緊打開了城門。

當起義軍進入了城内,重慶的學生、民主團體等一起出動了起來,當時重慶知府、巴縣知縣的代表為了扭轉局面,也隻好來到了現場。

李蔚如等人已經下定了必死的決心,手持着炸彈和手槍等武器包圍了現場,一定要達到目的才肯罷休。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在這種巨大的武力壓力和群衆們的群情激奮中,清朝官員敗下陣來,在現場剪掉了自己的辮子,還交出了大印。

在有了這些成就以後,重慶各地的革命形勢也迅速得到了飛速發展,為日後傾覆清王朝的統治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在這段革命曆程中,李蔚如本人貢獻巨大,為結束清王朝的統治奠定了深厚基礎。

根據李慶智老人的介紹,他父親曾經在自傳中提到:大哥李蔚如在自家偏屋中研究炸彈中的内部結構,不慎将炸彈給引爆了,這也導緻他的右眼被炸瞎,右手被炸成傷殘,也因為這件事,後來李蔚如有了“獨臂将軍”的稱号。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兩年之後,李蔚如參加了熊克武等人上司的讨袁鬥争之中,後來還追随過蔡锷将軍,随雲南護國軍入川,這也意味着,李蔚如始終都在堅持着自己的信仰,絕非貪戀權力。

論資曆,李蔚如絕對是革命史上的老前輩。

不過從1917年開始,四川地區軍閥混戰,給當地人民造成了很深的傷害,這也讓李蔚如十分難受,當年清政府魚肉百姓,如今大家齊心協力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可百姓終究還是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反而承受着更深的打擊。

在這種局勢下,李蔚如下定決心想要隐退田園,于是便黯然回到了故鄉。

原本,他想着從今以後不再問政事,顧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便算完事了,可無奈當地充斥着兵匪,魚肉百姓。

當地一些勢力為了依靠李蔚如的影響力,也有意想讓他出面,在老戰友的再三懇請下,他才勉強答應出面擔任涪陵四鎮鄉聯團辦事處副處長。

李蔚如一出馬,很快招撫了當地的四大匪首,不過,他在這一階段卻看到了另一個全新的希望:共産主義。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選對了信仰,可最終遭人出賣

在吳玉章的介紹下,李蔚如和中共黨員楊暗公聯系上了,并且接觸了共産主義的思想。

随着對于馬列主義的進一步研究,他也逐漸意識到,隻有中共提出的理念,才是讓中國步入正軌的唯一出路。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吳玉章

他也開始運用自己的“職務便利”活動起來,先是以辦團練傳習所為名,訓練出了一批骨幹。

後來,他又創辦了更新國小和一所師範學校,親自擔任校長,還進入到學生當中去宣傳革命的道理,發動農民組織農會。

并且,到了1927年,四鎮鄉已經在川東地區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據點,而李蔚如也成為了當地農民運動的先驅人物。

從革命的曆程來看,他的經曆,已經是很多共産黨人的老前輩了。

由李蔚如所組織的農民軍發展到了八千多人的勢力,早年他身經百戰,從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發展人數的基礎上還不忘了擴大武裝,弄來了七千多條槍。

可以說,當時的涪陵,就是川東革命的中心地帶。

那些混戰中的軍閥也聽說過李蔚如的大名,知道他是一個不好惹的人物,有的時候需要借過,還會送點武器當作過路費。

四川一帶最大的軍閥便是劉湘,對于他來說,李蔚如的這支農民武裝就像一把尖刀,把他弄得非常難受。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劉湘

劉湘的擔心也不是不無道理,從地理角度上來說,如果李蔚如願意配合劉伯承的起義軍,那麼便可從地理上對重慶形成夾擊攻勢,對劉湘極為不利。

李蔚如确實也是這麼想的,他想讓劉伯承來出面來四鎮主持軍事工作,令人可惜的是,兩封信就要送達的時候,劉伯承已經離開了四川。

随着李蔚如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涪陵一帶的農民武裝還有擴大的趨勢,不過國民黨反動派猙獰的面目已經露出,不少共産黨的革命骨幹都會來到川東,在李蔚如的保護下生存。

這也最終惹怒了這些軍閥,劉湘為了消除日後的隐患,勾結了附近的團閥,準備共同襲擊農民軍。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1927年6月,李蔚如等人正在召開農民協會,在聽說許堯卿的師部準備進犯冷水關,便立即決定率部反擊。

這個時候,李蔚如也知道,對方絕對是有備而來。

幾天後,李蔚如曾經的學生、涪陵駐軍二十軍師長郭汝棟派人傳來了一封信,上面寫道:劉湘進犯了四鎮鄉,将要一舉消滅自己的部隊,是以自己打算追随自己的老師,來尋找生路。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接到信後,大家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詐。

可李蔚如表示,即使知道有詐,也要去大膽争取一下,現在正面臨着敵衆我寡的态勢,劉湘大軍壓陣已成定局,就算郭汝棟不是誠心的,好歹師徒一場,自己也想去争取郭汝棟在這件事中保持中立,消除腹背受敵的危險。

去意已決,他便率領四十多人組成的小團隊向東鎮出發,結果剛剛到達同樂鎮石垭村,郭汝棟的軍隊突然一擁而上,而李蔚如也被活捉。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郭汝棟

原本想要争取中立的李蔚如沒有想到,他竟會被自己信任的學生出賣,他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可沒想到,真實的結果比想象中還要壞。

接下來,劉湘等人便開始思考怎麼除掉他。

按照正常的流程,許堯卿準備将李蔚如押送到重慶去處理,可是劉湘在聽聞情況以後,也不敢将李蔚如押送到重慶,于是便把他待到重慶豬市壩殺害。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臨刑前,李蔚如寫下了遺書。

他是一位讓人尊重的革命者,早在1909年的時候,他便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表達了自己對于封建王朝統治的失望,将要革命到底。

他做到了,辛亥革命中,李蔚如的名字就十分響亮。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眼看着革命的果實将要被袁世凱竊取,李蔚如堅決參加了蔡锷将軍上司的讨袁護國軍再度起義,他還為英勇犧牲的将士們寫下了一副對聯,表達了自己無比憤慨的心情,也歌頌了戰士們敢于抛頭顱灑熱血的奉獻精神。

為了革命,他願意站着死,絕不願跪着生。

他早就告訴過自己的妻子:“假如有一天我犧牲了,那麼請将我的棺材豎着下葬,國家不強,民族不興,我死也要站着。”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讓李蔚如妻子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當初他為了推翻清王朝投入革命,最終倒在了軍閥混戰之中,實在惋惜。

在李蔚如就義後,家人們滿懷着悲憤的心情将他的遺體運回到大順鄉,按照李蔚如寫下的遺書,家人們沒有為他舉辦喪事,而是選擇了薄葬。

他的妻子對李蔚如的親朋好友說:“他是一位唯物主義者,是以也不信封建迷信,是以也沒有必要去請陰陽先生,我也單純希望能夠按照他生前的遺願,将棺材豎着埋,這也代表着,就算他死了,也對不會向封建勢力低頭。”

現場的一位堂叔認為,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種情況,如果這樣做,怕會成為笑話。

可家人們在商議過後,依然決定滿足他的遺願,在李蔚如故居大門100米外的位置,安放了他的靈柩。

李蔚如就義後,其遺體被運回到大順鄉,按照遺囑,不辦喪事,薄葬

參考

[1]冉啟蕾. 烈士豎埋之謎[J]. 紅岩春秋,2018(08):79.

[2]陳正财. “獨臂将軍”李蔚如傳奇[J]. 中國老區建設,2009(02):5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