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前後的故事之三百四十七

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将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等人的靈柩遷到遼陽陽魯山的東京陵,東京陵自然成為了“後金”的祖陵。爾後,随着女真的社會封建化的發展,祭祀祖陵成為國家一項重要祀典。祭祀禮儀的日序完善,祭祀祖陵制度在國家政治架構中的地位越來越崇高。事實上,天命九年(1624年)四月一日,遷葬祖茔,“以便展谒伸祭享也”,目的就是為友善祭祀。

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在遷都遼陽前,“在父、祖墓前,供杭細綢,又在二衙門(享殿),殺牛五,燒紙錢”。

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前後的故事之三百四十七

皇太極時期規定:“按按金聞例,歲暮祭祖陵”。東京陵增添了歲月祭祀,每次都遣宗室、大臣等前往行禮。崇德年間,仿前代追尊祖先,覺昌安尊為“昌王,塔克世尊為“福王”。

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受漢文化的影響,認為“禮奠重于事天,一孝莫大于尊親”。至此,恪修陵園祝典。順治二年(1645年)規定,凡是清明時節,東京陵祖陵山城守官員祭奠。

順治五年(1648年〉為了敦明孝道,改尊号。“昌王覺昌安改為景祖翼皇帝。福王塔克世改為為顯祖皇帝”。

清順治八年(1651)六月,規定東京陵設守陵章京二員,筆貼式二員,馬法二員,兵滴齊兩員,兵每旗2名。同月,規定祖陵祭祀的規章制度。冬至、歲暮、清明、中元,十月為“五大祭”。祭品、冬至、歲暮,清明節用羊一,獻酒果,上飯、上酒,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五大祭”遣宗室大臣祭祀。每月朔時(初一、十五)為小祭,祭品為熟羊一,獻酒果、供香燭。“小祭令守陵章京祭祀。禮部還奏請加祖陵陵山封号。十月,東京陵陽魯山封為“積慶山”。

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前後的故事之三百四十七

順治九年(1652年),規定東旁陵祭祀形式,在享殿内,開後門,望寶頂行禮,即“望陵祭)”。同年四月又規定,以奉積山山神牌,從祀方澤。這是清代“陵山之祭”。列入國家重大祀典之始。

順治十一年(1655年),規定東京陵祖陵專設讀祭文筆帖式二貴,同年,順治皇帝特派輕車都尉覺羅拉扈塔到東京陵祭奠。

順治十三年(1656年),為了有效保護祖陵門風水,把陵區“诏立界碑,嚴禁樵采”。随着陵園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一年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動達幾十次之多。

順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加鴻胪寺掌印理事官何來達侍朗為東京陵二祖陵朔望供獻官。

順治十五年九月,東京陵二祖陵遷回弗阿拉,罷積慶山祀典。東京陵結束了“祖陵”的曆史。

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前後的故事之三百四十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