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對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對侯君集謀反應該不陌生,公元643年,侯君集謀反證據确鑿,李世民判其斬立決,行刑前他懇求李世民:“求陛下赦免我的家人。”李世民哽咽的對他說:“朕本無心殺你,奈何群臣進谏你的罪行天地不容,但是你的請求朕應下了。”侯君集聽後淚流滿面,他此刻的心情或許是後悔和無奈吧,他自己把自己作上了這條死路,劊子手手起刀落,一代名将就此成為曆史。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戰,李世民對他非常欣賞和倚重,629年,當時太子李建成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威脅,于是想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明的暗的都用上,但是李世民顧念手足之情,不願兄弟相殘,一忍再忍,侯君集和尉遲敬德感覺不對勁,如果不先下手為強,越往後越被動,于是兩人勸谏李世民把握先機,先下手為強,經過一番掙紮,李世民最終決定發動玄武門政變,侯君集負責控制唐高祖和群臣,尉遲敬德則負責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政變後李世民成了太子,沒多久李淵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開啟了大唐傳奇。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玄武門政變中,侯君集和尉遲敬德居功至偉,事後李世民對其進行了封賞,侯君集被授封為左衛将軍,潞國公,賜邑千戶,遷右衛大将軍。之後不久又升任兵部尚書,但是因為讀書少,他對兵法韬略知道的不多,是以李世民親自讓李靖上門教他兵法,讓李靖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侯君集就跑到李世民哪裡打小報告說李靖謀反,要李世民早做決斷,李世民好奇的問他李靖有什麼企圖謀反的迹象呢?侯君集就憤憤不平道:“陛下讓李靖教授臣兵法知識,奈何李靖總是講到精微之處就不講了。李靖如此保留精髓兵法知識,不是意圖謀反是什麼。”李世民找來李靖問責,李靖也是憤憤不平的說道:“陛下讓我教授侯君集兵法,我從不敢怠慢,如今侯君集誣陷臣謀反,我還想上奏侯君集謀反呢?”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聽到這話李世民覺得有意思了,這兩人互相指正對方謀反,其中肯定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于是問李靖怎麼回事,李靖憤怒的說:“臣教授侯君集的兵法知識,現在中原已經安定,這些知識足以平定四夷,但是侯君集想要學盡臣的兵法,這是有謀反之心啊!”李世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覺得兩人都看不出謀反的意圖,而且兩人都是大唐功臣,可不能随意處置,這樣會寒了天下人的心,是以兩人都不追究責任。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到了635年,李世民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讓侯君集和李道宗為李靖的副手去征讨吐谷渾伏允,侯君集給李靖提議挑選精銳部隊長驅直入,伏允在庫山吃了敗仗後輕軍奔走沙漠。李靖兵分兩路圍殲,雖然天氣十分惡劣,但是侯君集等人克服了天氣困難,先後多次大破伏允軍隊,斬獲頗豐,這次出兵大獲全勝。公元639年,高昌王麹文泰斷絕了西域和中原的商業往來,這個舉動徹底惹禍了李世民,于是派侯君集征讨高昌國,侯君集開始是勸降,奈何城中軍民死守,侯君集集思廣益,很快就攻下高昌國。但是侯君集的貪念出來了,在未經請示的情況下就把沒有罪的人發配,又偷偷私藏高昌國國寶,任由手下盜取财寶,這些行為讓李世民大怒,如此胡作非為還了得。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侯君集班師回朝後就被李世民下了大獄,朝中大臣都紛紛為他求情,但是侯君集不但不感恩反而心懷怨恨,而侯君集對李世民的不滿被太子李承乾看在眼裡,于是想辦法将侯君集拉攏策劃兵變,奈何事情做到一半就敗露,侯君集也再次被下獄,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功勞,對他并沒有殺心,但是群臣都上奏折勸谏侯君集天地不容,應當斬立決,李世民沒辦法隻能下令斬殺侯君集,侯君集死前念及家人希望李世民網開一面,最終李世民将他家人流放,并沒有滿門抄斬,就殺了他一人,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侯君集謀反,死前求李世民赦免家人,李世民:朕本無殺心,應下了

侯君集算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戰亂時期勇猛無敵可以吃得開,但是和平時期需要的是為人處世的智慧,需要懂得伴君之道,原本侯君集可以安享天年,無論權勢地位都少有人能及,但是他自己作死把一家子的未來都葬送了,反觀尉遲敬德就很聰明,他懂得及時明哲保身,功成身退,逍遙的活到74歲壽終。讀史可以明增長智慧,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這裡面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多讀史書,你的人生也會達到新的高度,無論職場還是生活都會受益無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