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我們不嫁!”王家長輩的話冷酷無情、沒有絲毫猶豫,讓本該熱鬧幸福的婚禮現場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曾國藩茫然,大喜的日子,誰能料想會出這樣離譜的岔子。

“她不嫁,我們嫁!娶我女兒吧!”媒人一句話,成就了曾國藩傳奇一生中一段為人們所流傳至今的佳話。

這位媒人究竟是誰?他與曾國藩又有着怎樣的關系呢?

提及曾國藩,對于他的顯赫功績,大多數人一定也能講述一二。但是,豐功偉績之外,他的婚姻往事,則是更加耐人尋味的存在,甚至足以稱得上曆史上的一段傳奇。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曾國藩傳

據史冊記載,曾國藩,字伯涵,号滌生,于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長沙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這個家族在當時那個年代有些特殊,是一個既從事務農又重視讀書和教育的家庭。

曾國藩在家中9個孩子中排行老大,自然受到了更多來自家庭和長輩們的照顧。曾家雖然一直以來依靠耕種作為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在衣食住行方面卻很少為了生計而發愁。是以,曾國藩也就在這樣一個十足的“小康家庭”中幸福長大。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曾國藩家鄉

曾國藩的爺爺名叫曾玉屏,雖說在那個年代,他沒有太多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曾玉萍一生遊山走水去過很多地方,眼界較為開闊,思想也十分先進。曾玉萍交往的許多故交也讓他增長了很多見識,是以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父親曾麟書受爺爺的影響,從很小便開始讀書,一心考取功名。“十年寒窗”用來形容曾國藩的父親完全不為過,他的一生共參加了17次科舉考試,最終也隻落得一個“秀才”的名号。

于是,父親将讀書的期望灌注在自己的長子曾國藩身上,再加上富裕殷實的家庭條件,不必為生計而發愁。是以,曾國藩從5歲那年起就拿起書本開始讀書,并在6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當地有名的私塾“利見齋”,開啟了自己的求學生涯。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利見齋私塾

那時候的曾國藩年齡雖小卻十分用功刻苦,跟同齡人比起來,曾國藩雖少了一份童真與頑皮,但卻多了一份穩重和認真。8歲的時候,他便把四書五經完整記誦,甚至達到了朗朗上口的程度。而到了14歲那年,他更是将《周禮》、《史記》銘記于心。

經過不斷地學習,曾國藩也在讀書上取得了小小的成就。道光六年,他便在“長沙童子試”中展露頭腳,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在科舉時代,科考的流程之複雜不亞于當今社會考公,而童子試亦稱被俗稱為童試,它是參加科考的資格考試。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是以,這次成績對于曾國藩而言是鼓勵亦是肯定,讓他有了繼續前進的資格和信心。

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曾國藩是一個既努力又擅長讀書的人,畢竟從小便開始接受教育,家人支援自己又認真好學。然而事實上,曾國藩其實并不是一個聰明的學者,甚至比起一般的孩子,還有些天資不足。

從小開始,背書讀書對于曾國藩而言就并非一件易事。平常人十幾分鐘就可以背誦完成的内容,它往往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記住;而别人花費一兩個時辰便可以了解的内容,他甚至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全參透。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清末私塾

而且,曾國藩對待讀書還特别的一根筋,在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年輕人做事耍小聰明的影子,比如一段文字,如果他還沒有了解,就會抱着這一段一直反複琢磨研究,直到明白了個中含義,才肯繼續往下讀。

這就導緻了曾國藩的學習效率極低,表面上看上去,他在書房裡一坐就是一天一夜,而事實上他學到的内容,其實沒有太大的進展。

說起如此讀書效率,曾國藩甚至遭到過竊賊的嘲笑。那是在他13歲那一年,曾國藩一天夜裡在卧室裡溫習功課,有大約三四百字的内容需要背誦。

這對于一般人來說,簡直就是小事一樁,畢竟背課文是我們從國小就開始練習的能力。但是對于曾國藩而言,這件事是一件天大的難事,過了好幾個時辰,時間來到黑夜,曾國藩還是怎麼都記不住。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如此背誦效率,可真是急壞了在他卧室裡潛伏的盜賊。盜賊本來想着可以等他背完書睡下之後就能行竊,結果沒想到短短幾百字等了幾個時辰,轉眼天都快亮了。

于是,竊賊終于不耐煩,從躲避的地方跳了出來,輕蔑地對曾國藩說:“這麼一點内容,我聽你嘟囔了一晚上,我都已經記住了你還背不過,還是不要讀書了。”說完,盜賊竟然真的将書中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而後揚長而去,留曾國藩一人在卧室内淩亂……

所謂“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竊賊的如此行為對曾國藩的打擊不言而喻。而此事不知怎的便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曾國藩讀書沒有天賦的事情便在他家周圍傳開,甚至到了鄰居們見到他便捂嘴而笑的程度。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科舉考試

這樣的曾國藩,所幸生在一個較為富足的家庭,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财力,繼續支援他不斷學習、等待他的進步。受到打擊後的曾國藩并未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心無旁骛、刻苦努力,用其他人幾倍的時間不斷學習和鑽研。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834年(道光十四年)那年,曾國藩考取了“舉人”,這一事件在當時曾國藩的家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也便在少有人提及當年的“竊賊事件”了。

但是,“舉人”并不是曾國藩的最終目标,在學習方面逐漸嘗到甜頭的他當然想要更進一步。于是,外出繼續求學深造便成為了曾國藩的下一個目标。

父親曾麟書年輕的時候也曾為求學和科考到處奔波,是以結識了少有才學的朋友,而歐陽凝祉正是其中之一。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歐陽凝祉雖然也僅僅是個秀才,但是不善于考試的他卻是一個教書的好手,在衡陽的“唐氏宗祠”任教。他不僅博覽群書、文采斐然,而且還是一個對于應試有極多研究的老師,帶出過很多在科舉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

于是,曾國藩奔赴衡陽求學,而作為曾麟書的故交,對于曾國藩這個學生,歐陽凝祉自然也是十分照拂,把它當作自己的兒子,也将自己的畢生研究和所學一一傳授給了他。

在這裡,曾國藩感受到自己在學業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不但學習的内容變多,主要是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和學習方式,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唯一沒有改變的便是曾國藩的刻苦與努力,白天課業繁忙,曾國藩努力跟緊進度,絕不落下一絲一毫;而夜晚則是專屬于他自己的溫習時間,曾國藩總是将課堂上老師教授的内容反複整理研讀,直到全部了解後才沉沉睡去……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不論在哪個時代,這樣刻苦努力的人總是可以得到青睐和褒獎。歐陽凝祉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學生,他将曾國藩培養成為了自己最為驕傲的弟子,而曾國藩的才華也開始逐漸傳播鄉裡,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不管是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還是生活中的瑣事,曾國藩都會請教自己尊敬的老師歐陽凝祉,而歐陽凝祉對于曾國藩的幫助,也遠遠不止課業方面那麼簡單。

那個年代的人們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比起現代人都是十分提前的。時間一天天過去,看着曾國藩作為家中長子,年歲漸長卻一心鋪在書本上,完全沒有任何娶妻生子的打算,曾家自然也是十分着急。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曾國藩

歐陽凝祉在與自己的老友曾麟書的聊天中,偶然得知了曾家的顧慮,于是主動将這件事情包攬下來,講一位姓王的姑娘介紹給了曾國藩認識。

那時候的曾國藩天天隻一心想着讀書,除此之外真的完全沒有任何出衆的地方,相貌平平、也不太會與人交流,甚至有點木讷,王家人自然也是對這個即将上門的女婿并不滿意。

但是,歐陽凝祉卻以自己的人格擔保,說曾國藩未來一定會有大的成就,與曾國藩結為夫婦,兩家都是未來可期。因為歐陽凝祉在當地的威望,王家人這才看在歐陽的面子上,勉勉強強答應了這門婚事,并催促曾國藩好好努力,考取更高的功名。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清末富家女子

歐陽凝祉當然是好意,考慮替曾國藩尋一個高門别院,使曾國藩生活得更好。畢竟王家也是家底富足的人家。但是他卻忽略了這對青年男女是否真的相配。

李鴻章曾用"曠世難逢之天下才"這句話來形容曾國藩,不僅用來誇贊他的軍事才能,更是肯定他先進的思想對于後人的指導和帶動作用。

但當時的曾國藩,與這樣的形容隻能說是毫不相幹了……雖然用功讀書絲毫沒有怠惰,但是他還是在科舉考試中屢次落榜,與目标接連兩次擦肩而過。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李鴻章

換位思考,當時的曾家一定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着急。倒不是急于讓曾國藩擷取功名利祿,走上仕途的道路。單單“過了适婚年齡卻還在讀書”這一條,就足以令曾家心急如焚。

于是曾家向王家提議,可不可以先成親,之後再繼續參加科考。

這場婚約本來就答應的勉勉強強,而曾國藩也尚沒能考上王家人看中的功名,王家憑什麼要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呢?于是王家人一口回絕,搞得歐陽凝祉夾在中間,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沒辦法,幫人幫到底,自己說的媒,終究得自己上門去圓。于是歐陽凝祉又是登門拜訪,又是苦心勸說,硬是把這樁婚事,又給勸活了。王家人松口了,曾家開始了緊張的婚禮籌備工作。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清末婚禮

該有的排面一點不少,該給的彩禮也一點不缺。曾家不是缺錢的人,隻要能當日成親,上門都好說。

可誰知,婚禮當天,王家人堅持不嫁,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和尴尬。畢竟當衆毀婚,不論在哪個年代都不是一件小事。媒人歐陽凝祉看了現狀直搖頭,不嫁也不能硬逼,一口烈酒下肚,他直接對得意門生曾國藩開口:

"不要慌張,這樁婚事為師既然包辦,就一定會辦到底!本人生有一女,今年剛滿十八,賢惠端莊。若你不棄,我今日便能将她許配于你,日後為師必将借你揚名青史。"

封建社會的婚姻,沒有那麼多自由可言。很多新婚夫婦甚至在婚禮當日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伴侶。但是現場這樣的狀況,也着實令很多人吃了一驚,終日隻與筆墨打交道的曾國藩,更是一時間不知怎麼辦才好。

短暫的遲疑之後,曾國藩對着自己的恩師跪了下來,這一跪,不僅是對恩師的感謝,更是對自己妻子一生一世的承諾。曾國藩向“嶽父”保證,自己定不會辜負妻子,一定會常存珍惜和感恩之心。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诰命夫人

歐陽氏并非簡單沒有主見的女子,雖然婚姻之事在那個年代,她沒有權力反駁或更改父親的意願,但婚後的生活,她卻可以自己掌握。

于是,歐陽氏便在新婚當晚對曾國藩提出要求:她,要成為诰命夫人。

诰命夫人,是皇帝對于高官夫人或妻子的加封,也可以稱得上是那個年代女子的極高稱号。當時的曾國藩肯定還遠遠達不到,但是歐陽氏卻看中了曾國藩的潛力,他相信父親的眼光和自己的判斷。

曾國藩沒有拒絕妻子的提請,他心中有愧,便更要努力學習,期待着有朝一日妻子能成為诰命夫人。歐陽氏在相處中發現曾國藩也是個大智若愚、心懷天下的男子漢大丈夫,夫妻間相處越來越融洽,不久便成為了鄉裡的模範夫妻。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為展開抱負,曾國藩離開了湖南。而歐陽氏則絕對稱得上是一名賢内助。她侍奉公婆,照顧兒女,當地人也對她稱贊不已。

在不懈的努力下,沒過幾年,曾國藩就成功考取了進士,展開仕途。

雖然在讀書方面,曾國藩略顯笨拙,但是對為官之道,他卻得心應手。做官後的他很快便初露鋒芒,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國潘結婚當天“出岔子”,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女兒來“救場”

而那個曾經陰差陽錯匆匆下嫁的歐陽氏,也終于達到了夢想,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诰命夫人,過上了衆人羨慕的富貴幸福生活。

不如大膽假想,如若當年曾國藩順水推舟地和王家小姐結婚,也許他并不會得到一個好的賢内助,甚至可能會導緻家庭不和,曾國藩也不一定能夠高中。

可惜了這位王氏小姐的眼光并不長遠,以為曾國藩就此落第,臨嫁悔婚,不僅輸了氣度,還輸了人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生或許就是這樣一場塞翁失馬的局。或許不存在真正正确的選擇,而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的選擇變得正确。

上天的安排總是奇妙而驚喜,這樁婚姻或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卻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實在也是發人深思的一段曆史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