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話雖然聽上去不太好聽,但卻非常真實,比如說我們今天這個故事。

晚清重臣曾國藩大家應該都知道,權勢之高,甚至傳出多人勸他稱帝的消息。不管稱帝之事是真是假,總是太平天國是他鎮壓的,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不過别看他之後成就這麼高,但是小時候可沒少受嘲諷,受嘲諷的原因估計大家也想不到,是因為科舉。1826年,才15歲的曾國藩就考了童子試第7名,但他考取秀才是什麼時候呢?是1832年。
這中間的6年他在幹什麼?都在考秀才。别以為考個童生就很厲害了,童生考試隻是個入學資格考試,又分三關,分别為縣試、府試和院試,考過前兩關就能被稱為童生,但是隻有考過第三關院試,才能成為秀才。
但是秀才隻是科舉身份中最低的那等,隻有成為了秀才,才有資格進入府、州、縣學學習,之後才能繼續考鄉試、會試跟殿試,相應可以取得的身份為舉人、貢士、進士。這下子知道古代科舉有多難了吧?
不過曾國藩被嘲笑倒不是因為他最低等的入學考試都考了5次,而是因為他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6次秀才都沒中,直到43歲考第17次時才中了。當時曾國藩老家童生試的時候一大奇觀,正是曾國藩跟曾麟書父子兩個一起考秀才,卻屢次不中。曾國藩還是在他父親後面一屆才考中的。
當地人很多人都是以嘲笑曾家,可誰知道考了5次才考中秀才的曾國藩,日後會有這麼大的能耐?當地縣令一想起曾經自己對曾家的嘲諷,真是愁得覺都睡不好,生怕哪一天曾國藩想起來找自己麻煩,那自己别說升官發财了,說不定連個縣令都沒得當。
正當縣令為此事茶飯不思的時候,一位當地老農跑來報官了。這位老農家中的田地被隔壁霸占,他又說不過鄰居,隻好找縣令老爺來調節。可縣令壓根懶得理他,隻指令衙役将他趕走。這衙役是老農的熟人,不僅沒将老農趕走,反而還将他帶到了縣衙中。
縣令一看,連個小小的衙役都敢違背自己的指令了,氣得怒火中燒,剛想治衙役的罪時,衙役卻到縣令耳邊悄悄跟他說了一句話:“這老農可是那位曾大人的叔父。”縣令一聽就明白了,曾大人還能是哪位曾大人,可不就是曾國藩嗎?
其實這老農雖然的确是曾國藩的叔父,但不知是關系多遠的遠方叔父了,面都沒見過幾回的那種,不然怎麼可能還被鄰居侵占了田地。縣令可不管這個,他隻知道這個老農跟曾國藩有關系就對了,現在賣個好,說不定以後官位就保住了呢?是以張嘴就叫:“叔爺!”非常熱心地替他解決了田地糾紛。
這老農隻是最底層的那種農民,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能夠讓縣令老爺尊稱一聲“叔爺”,從此後逢人就說“縣令老爺都叫我叔爺哩”。說這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沒說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