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微網消息,1967年,第一屆CES在紐約拉開序幕,百餘家企業參展:收音機、黑白電視等消費電子成為了60年代CES的一個縮影。走過50多年的光景,從收音機到錄像裝置到數字化時代的個人電子裝置再到網際網路時代下的遊戲娛樂影音各類新技術、新産品的百花綻放,CES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内最負盛名且極具代表性的消費電子展。
若幹年前,無人駕駛汽車首秀CES展會,全世界為止矚目。到了今年的CES,汽車産業的前沿技術可謂搖身一變,唱起了主角。但與以往基調不同的是,以産品為主的CES,今年被“晶片”搶去了風頭。晶片界巨頭紛紛釋出新品,也宣布了與主機廠的進一步合作關系。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推出EyeQ系列新品,包括用于ADAS及L4級别進階自動駕駛應用。Mobileye還與吉利旗下電動汽車品牌極氪共同宣布合作打造L4級别的消費級智能電動汽車,計劃于2024年推出,其搭載6顆EyeQ 5晶片,并使用Mobileye地圖資料。福特、大衆也将開始使用Mobileye部分地圖資料産品。
英偉達透露,國内小鵬、蔚來、上汽旗下智己、理想等車企都将采用英偉達的DRIVE自動駕駛平台。在Tier1中,德賽集團也将采用該平台。
高通在CES上展示了骁龍數字底盤解決方案,其由一整套開放且可擴充的雲連接配接平台組成,支援下一代汽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功能更新。同時,高通宣布在柏林開設工程技術軟體辦事處,專注于利用最新的骁龍數字底盤先進技術支援歐洲汽車客戶,且與本田、沃爾沃、雷諾和阿爾卑斯阿爾派等公司達成合作,本田即将推出的車型、沃爾沃即将推出的純電動SUV以及極星3中均采用第3代骁龍座艙平台。
恩智浦推出兩款汽車雷達處理器新品,用于L2到L5級别自動駕駛,目前已被20家OEM企業采用。索尼宣布成立Sony Mobility公司,聚焦移動出行,同時還釋出了首款SUV概念車,其搭載40顆傳感器,包括雷射雷達、超音波雷達等。
CES向來具有風向标的意義,在晶片界的龍頭企業紮堆推出智能駕駛相關方面的新品後,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汽車新“四化”對于晶片産業的極大吸引力。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當下,晶片占整車成本的比例不斷上升,以往講究機械結構的汽車,在智能化之後,制造部分的屬性逐漸被削弱,取而代之的便是越來越多複雜、智能的功能,這背後也是對汽車晶片需求的不斷壘高。
同作為消費産品,汽車的購買力與更換頻率并不能與手機進行相比,但上面無論是以數字音影為主的智能座艙還是代表人工智能尖端應用的自動駕駛技術,無疑都需要晶片,甚至是一顆具有超強算力性能的晶片來作支撐。是以,晶片之于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如此,始于去年的缺芯潮才令汽車業仿佛經曆寒冬般難熬。
如今,消費者買到的不僅僅是一輛汽車,更是一台移動的計算機,汽車能給予消費者的體驗也遠不止代步工具這麼簡單,随着5G網絡不斷普及,OTA作為汽車軟體更新的主流方式,使得消費者隻要坐在車中便可源源不斷的體驗到更多、更新的功能,這在以前傳統汽車上是無法實作的。
同樣,整車廠售賣的不僅僅是一輛汽車,也不僅僅隻是賣汽車,背後以軟體為支撐的數字服務正撕開另一個巨口,就像賣了多年産品的蘋果,開始專注于數字服務一樣,對于汽車産業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從這一點看去,汽車産業的發展可能正與手機走着類似的道路。
中金對于2022年的展望中提到,雙碳趨勢日益深化,2022電動車産業鍊及新能源的高景氣可能擴散至電網及汽車零部件等相關領域。中金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可能正在走出2010年之後中國手機産業鍊類似的道路。中國制造業基于内需大市場的優勢正在走出産業更新的道路,逐漸從此前的“三低一弱”特征正在走向“三高一強”特征。
汽車産業的多樣化以及對晶片需求的龐大規模注定能為産業鍊帶來諸多空間,缺芯潮讓車企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供應鍊,原本汽車工業百年固化的體系正逐漸蛻變成新的業态。雖然大體上汽車供應體系不會變得面目全非,但向上整合的趨勢是明顯的,整車廠與底下零部件供應商的聯系會變得更為密切,我國汽車晶片廠商也有更多的機會打入車企的供應鍊。
制造技術仍舊是“跨界”造車的一堵高牆,也是與手機發展曆程上差別最大的點,汽車工業無疑會畫出一幅新的藍圖,但無論怎樣,汽車電子的征程已經上路。
(校對/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