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閉關鎖國,指的是一種政府的行為,其具體表現形式為不與外界接觸,由各種不同的政令所展現。

很多文章把海禁就等同于閉關鎖國,并且被大多數人認同,于是閉關鎖國的時間線就被往前盡情延伸。清朝、明朝,元朝,宋朝。宋朝富裕的根本就源于對外貿易,然而卻被扣上了閉關鎖國的發源時期。有點冤,但宋朝弱小無人權,冤就冤了。郭沫若認為閉關鎖國是因王安石的變法導緻的最終結果,試圖把時間線延伸到宋朝,他基本上是成功了。這麼一說我就感覺宋朝更冤了。

我們今天主要來談論明朝是否有真正符合定義的閉關鎖國行為。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明朝皇帝挺冤枉的

清朝前期,英國商人試圖在清朝推銷鴉片,清朝不喜,并且出台多種禁令。這點被認為是清朝閉關鎖國的開始。

馬#克#思在1853年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接受了這一觀點。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某種階段。于是這一觀點就成了中國人的主流意識形态。并且被某些自稱學者的人将時間線延伸到了明朝。甚至寫進了教科書裡。于是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腦海裡就形成了一個常識,明清時期閉關鎖國,閉關鎖國是中國落後挨打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學者不認同這些觀點,反駁了甚至會有某種危險。于是明清閉關鎖國的常識便被徹底流傳了下來。

馬#克#思隻認同從清朝開始閉關鎖國,國内的引号學者給自己加戲帶上了明朝。如果說明朝沒有閉關鎖國那就是認同馬#克#思,如果說明清開始閉關鎖國那就是認同引号學者。

那麼明朝實行了閉關鎖國嗎?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沿海受倭寇襲擾

我們要從海禁來分析。明朝的海禁主要目的是防備倭寇,通過較高的自我管理意識控制貿易,對民間的交流雖然管控,但是從未徹底斷絕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海禁把一些重要的貿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讓百姓加入。在倭寇不敢進犯後海禁令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内容了,随着民間對外貿易的擴大,朝廷的稅收不斷增長,朝廷是以嗨的不行,甚至允許一些人出海,清朝時的華僑大部分就是這樣來的。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清朝的對外貿易

明朝官方放在明面上的政策就是不允許對外貿易,因為這關乎明朝的臉面,但是海禁絕大多數都是針對日本,對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的文化科技交流從未間斷。并且所進口的商品也多種多樣,據《明會典》記載,明朝所進口的商品有西藥材料、紡織品、香料、木料、礦物、食品等各種類型,軍火也進行了更新換代,如弗朗機炮。明末時期的海軍更是擁有一定稱霸海上的能力。在明朝将亡的時候打的荷蘭人賠款。而明末對對外貿易的需求也是整個明朝時期最大的,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稅收改革,土地兼并更上一層樓,農業稅無法支撐國家運轉,崇祯甚至重新展開了對日本的貿易,招安鄭芝龍後整個福建隐約成為了明朝對外貿易的大基地。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明大船

若是說有沒有不與外國往來的行為,肯定有。

明朝對蒙古實行了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不向其出售鹽鐵茶葉糧食等任何商品,不與其進行貿易,這是一種進攻性的政策,算不得閉關鎖國。而為了削弱倭寇的影響而頒發的海禁,在倭寇問題得到改善後已經基本屬于一項象征性的政策。

朱元璋立海禁的目的是防止沿海軍閥與海盜倭寇勾結,因時局不穩禁止百姓私自出海,而後放開出海限制,但是不允許大船下海,再最後又放寬了條例,不允許攜帶違禁品出海。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對外貿易興盛

永樂年間因對外戰争以及倭寇之災嚴重,海禁再次變得嚴厲,但是卻也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1567年隆慶開關,一直到崇祯1644年去世,在這七十多年裡全世界産出的白銀有三分之一流入了明朝。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清朝幹的事為什麼要拖明朝一起?真的冤枉!

這一屋等于多少兩室一廳?

然而隆慶開關并不利落,他限制了海外船隻來大明貿易的數量與時間,因為擔心西洋人與日本做交易。如果違背了要求那麼西洋商人會被判處通倭罪。

有很多清粉認為明朝是閉關鎖國的罪魁禍首,他們會狡辯整個清朝閉關鎖國隻持續了三十多年。事實上。這隻是清粉在往大清的臉上貼金罷了。因為他們一直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下期我們就來列舉清朝是如何閉關鎖國的。

那麼你認為明朝有閉關鎖國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