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樵二哥八十壽序
武樵二哥八十壽辰,妹等登堂稱慶,能無一言以為賀?顧其勳勞在于邦國者,自有名士達人為之表彰,無待于區區戚屬。惟其懿行在于家族者,妹等獲知一二。曾子曰:「大孝尊親」。孟子曰:「大孝終生慕其父母」。小戴禮記亦雲:「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德,而明着之後世。有善而不知,是不明也。知而不言,是不仁也。」武樵二哥之學識修養,得之于世德者厚,受之于母敎者深,而其是以尊其先祖者至誠,孝其慈親者更切。妹等豈可知而不言?如其所言者,足以示諸親友,且有以優于頌詞,則幸甚幸甚。
黃岡倉埠汎,南臨長江,西旁武湖。武湖東南有羊皮廟,東北有龍王墩。羊皮廟之萬氏,龍王壕之夏氏,皆望族也,代有通籍,世為婚嫁。此武樵二哥之父系與母系所自出也。

萬氏一族以耕織為生活,以詩書敎子孫。三百年來,有進士九,其四為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有舉人三十六,其貢士不計也。濟濟繩繩之中,不乏特立獨行博學多才之士。其隐遁在野者,有若退修公,世局滄桑、雄心寂寞。其正色立朝者,有若南泉公,糾劾當道,不避台閣、其緻力著作者,有若蔚亭公之困學紀聞集證與十三經證異,蓋述而不作實無異于作也。澍辰公之周易變通解,于天人之際,倫常之理,皆深切明着,可傳也矣。其潛心詩文者,有若初平師之秋水岺集與頤莊集,壽祖禮祖兩公之懷光、桐莊、睛沙、松軒諸集,皆名噪士林。至于政敎所施,有若璞軒公,即二哥之高祖也,其在曲江、始興、瓊江、戢暴安良,政舉民阜。翔雲公即冰如迪筠之曾祖也,其在興國州,振興學業,矯正流俗。信民公即冰如迪筠之父也,其在安義、橫峰、臨川、廉明公正,政簡民安。萬氏一灣耳,家戶玄誦,奕葉簪纓,不能一一舉也。下迄清末,專制運終,革命潮起,二哥承祖德之典型,沐宗風之涵泳,少年英發,投筆從戎,受現代軍事學術之鍛鍊,貫之以三民主義之信仰,則其立身建業之大徑,固淵源有自矣。
夏子琴與仲膺兩代翰林,鄉邦稱頌。子琴公宦遊浙江,署杭州府事,高明爽直,有白蘇之美譽。仲膺公以谘議局副議長參與武昌義舉,在鄂為民政長、入京為肅政史,繼而久任平政院長,嚴明風厲,見重于時。仲膺公即淑純之父也。早年家居,純孝事親,割股析肉以療母病,潛德深密,唯懼人知、及其職司風憲,乃以一紙文書,劾京兆尹,置之極刑,則聞震都下,名搢海内矣。淑純之母,出自黃安阮氏,大族名門,寬仁儉德,為鄉裡所崇敬。繼光即其内姪孫也。
子琴公有三女。長女溫恭敦厚,在家則顧拂弟妹,備極勤勞,出嫁萬曉村公,有二子四女,武樵二哥其次子也。曉村公早逝。兒女唯母是恃。家道清寒,辛勞有加。鄉裡有以售屋宇資生計為言者,太夫人召集宗族父老,宣吿其誓守祖庭以長兒孫之志節。舉族為之慨然以歎,肅然以敬,而家族之根基得以保全于不墜。子琴公之三女,聰穎端莊,善屬詩詞,适萬信民公,有二子五女,冰如其長,迪筠其幼也。兩母在夏氏為親姊妹,在萬氏為族妯娌,裡閈相望,手足情深。冰如幼時為姨母所鐘愛,每每奉母命問候姨母,常見其無疾言厲色,不怨天尤人,雖在茹苦含辛之境,無改于和藹從容之度。六十年後,記憶猶新。淑純迪筠生也晚矣。淑純常居京師,間或南返。迪筠就學省垣,而太夫人亦住武昌。其時武樵二哥方領鄂軍,抗北洋軍閥,轉戰湘鄂間,艱苦奮鬪之中,彌深慈母之慕,每上家書,略表懷念,太夫人為之泫然堕淚。此情此景,皆妹等眼見之事。此後二哥效忠領袖,戮力國家,屢绾兵符,馳騁疆場,疊長軍校,明恥敎戰,為除軍閥、抗侵略,戡匪亂而盡其心力,其純一之志慮,即導源于不匮之孝思也。
昔在宋代,東坡先生每稱黃州山水清遠,土氣厚善,其民尊德樂道,異于他邦。妹等在千載之下,常以為人情習俗漸趨澆漓。不意如今武樵二哥八十壽辰,堂開東海,頌晉南山,鄉黨親朋之間,尊德樂道之誼,宛然昔日,殊為盛事。我輩姑舅兩姨兄弟姊妹不下三十人,得在此舉觞上壽者,妹等三人而已。若論世德之聲華。述母敎之典範,于以見二哥能者多勞,仁者有壽,夫豈偶然,則薄言所知,屬筆紀盛,斯三人之責也,當仁不讓矣。傥為二哥所許欤!
(編者按)萬武樵(耀煌)先生八十壽辰,湖北同鄉公送壽屛。而其最親之戚屬,姑舅姊妹在台者,别具壽序,另有風格。夏淑純即蔡維屛夫人,萬冰如即陶希聖夫人,萬迪筠即紀澤長夫人。序文為萬冰如口授,陶希聖筆述,其壽屛由阮繼光楷書。其中叙及萬氏先祖,文詞簡省,将由撰述人縷舉事略,交本刊發表。
作者:萬冰如 夏淑純 萬迪筠 刊名:湖北文獻 卷期:第15期 出版時間:1970-03-10
萬武樵先生八十壽序
國民革命,涵蓋近代中國之曆史,其中志士仁人,先後輩出,而吾鄂萬武樵先生,實其佼佼者也。先生禀異資,繼承世德,少勵志節,投筆從戎,武昌首義,實預其役。嗣是以後,邦家憂患相尋,革命程序多阻,國内統一之局甫成,對日之戰繼起。抗戰甫終,赤禍複熾。先生于北伐西征讨馮抗日剿共各戰役,均冒險犯難,屢建膚功。二十七年日軍進據華中以後,中央以持久之戰,前線後方軍政幹部需才甚多,先後任先生為軍事委員會将官硏究班主任,軍官訓練團教育長,及中央訓練團,陸軍大學,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團長校長,均由今總統蔣公自兼,先生則以教育長之職位,負其全責,而自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前後八年之間,在中央軍校教育長任内曆時特久,緻力尤專、四川為中國對日作戰之根據地,中央軍政機關戰時發号施令之中樞,亦為大量兵源糧源之所自出、川省局勢原甚複雜,部分地方将領,怙權保位,各恤其私,雖強敵目前,意志難一,軍校設于四川省會之成都,列帳萬餘人,紀律嚴明,信仰堅定,械彈充實,士馬精硏,隐然為華西之重鎮,其聲勢足以鎮懾反側,安定後方,政府在八年對日戰争之中,政令推行,如身使臂,先生主持之軍校,實與有力焉。戰後全國複員,先生奉命囘鄂主持省政,湖北在日軍蹂躏之餘,瘡痍滿目,萑符遍野。先生周谘民隐,曲恤民情,雖省庫支绌,綏靖軍費仍繁,然于建設水利教育交通各端,無不悉力以赴,時國家承久戰之餘,民生凋敝。外援不繼,匪燄愈張,士氣已沮,民志不定。勢随時變,事與心違,全局既亂,鄂政已無可為。先生遂辭卸主席職位,奉命内任戰略顧問,洎三十八年随政府撤退來台,仍參中央黨政之谟議、并受任革命實踐硏究院主任五年、靖獻甚多,綜詧先生生平,自少年入伍,以士兵積功洊升至集團軍總司令,所經曆之戰役不可數計,所培成之人才亦不可數計,内參密勿,外主封疆,運韬略于胸中,走孫吳于堂下,然遭時多難,任重事繁,其心神實無一日之甯,居處亦無一日之安,賴夫人周長臨女士,勤奮治家,先生内顧無憂,因得專力事業,玆先生已屆八十之年,而精神明彌,智慮不衰,聲施所被,猶足以樹立典範,振導群倫,其所裨助于中興大業者,甯有紀極,苞桑所系、豈僅一國之大老,一鄉之人瑞而已,謹序。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三月
鄉後學周君亮拜撰
鄉後學王開節拜書
作者: 刊名:湖北文獻 卷期: 第15期 出版時間:1970-03-10
萬武樵耀煌将軍傳略
萬耀煌,字武樵,早年名萬奇,晚年自号硯山老人,湖北黃岡人,清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一八九一年三月十三日)生。早年畢業于兩湖師範附屬高等國小,後以「萬奇」之名投入滿清陸軍廿一混成協(旅)四十一标(團)從軍,在軍中組織「群治學社」。繼入湖北陸軍特别國小(湖北陸軍國小于光緒三十一年開辦,因學生年齡過高不合規定停辦。三十三年再開學,改稱陸軍特别國小,因有「學堂特别小,學生特别老」之稱)、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第一期(與何應欽、谷正倫等同學)、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校長蔣百裡)、北京陸軍大學第五期。辛亥武昌起義,自保定入伍生總隊至上海,滬軍都督任以督練處長,未就;旋囘鄂,任湖北軍政府兼戰時總司令部(總司令黃克強)督戰參謀,并由居正、田梓琴之介加入中國國民黨。迨清帝遜位,民國建立,北上繼續完成保定軍校曁陸軍大學學業。民國九年,母舅夏仲膺(壽康)返鄂主政,耀煌随之任職。十二年任駐湘鄂軍(司令夏鬥寅)參謀長。十五年,随夏鬥寅赴粵晉谒蔣總司令,鄂軍奉命整編為鄂軍第一師,夏任師長,耀煌任參謀長兼團長。繼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耀煌任副師長兼參謀長。旋十四師擴編為新編第十軍,耀煌任第一師師長。十六年,參加北伐諸役,所部改編為第二十七軍,任第六十五師師長兼代軍長。二十年任陸軍第十三師師長,進剿黃安中共紅四軍。二十二年奉調入贛剿匪,兼任撫州警備司令兼第八縱隊副指揮官。二十三年中共突圍西竄,國軍跟蹤追剿,耀煌率部曆湘、桂、黔、滇、康、川、甘、陜等八省。二十四年任第二十五軍軍長兼第五縱隊司令曁第二綏靖區指揮官,由漢中折赴黔西,重創囘竄之中共賀龍、蕭克等部。二十五年冬,蔣公蒙難西安,耀煌适奉召述職,亦遭羁留。
二十六年抗戰軍興,率部轉戰京滬。旋調升十五軍團司令兼武漢衞戍副總司令。二十七年三月一日,軍事委員會将官硏究班在武昌珞珈山武漢大學行開學禮,耀煌為班主任(副王東原、敎育長周磊、敎務主任邱清泉),兼軍官訓練團副敎育長。同年十一月,陸軍大學代校長蔣百裡病故,二十八年一月,奉命任陸大敎育長。卅二年調任成都中央軍校敎育長。三十四年五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三十五年四月,國民政府任命為湖北省政府主席(原省主席王東原調湘)。三十七年春請辭,奉準内調總統府戰略顧問。同年八月,調任南京中央訓練團敎育長。三十八年複任戰略顧問。來台後任中央改造委員會幹部訓練委員會主任委員、革命實踐硏究院院務委員兼主任。(三十八年七月六日蔣公手令籌備「革命雪恥學院」,指派萬耀煌、王東原、張其昀、徐培根、谷正綱、孫立人等六人為籌備委員;八月十六日,加聘陳誠等五人為院務委員,連同原有籌備委員六人,組成院務委員會,并擧行第一次院務會議,院名定為革命實踐硏究院;十月五日,總裁命耀煌任該院主任。)四十二年因病辭職,奉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又被選為中央評議委員。六十六年一月三十一日病逝,年八十七歲。着有:「萬耀煌囘憶錄」、「硯山老人雜憶錄」、「參加辛亥武昌首義記」、「長途追剿日記」等。(——原載傳記文學第三十六卷第五期。)
作者: 刊名:湖北文獻 卷期: 第82期 出版時間:1987-01-10
萬母周太夫人八秩帨辰壽序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古聖哲之言也。萬夫人周女士辛勤一生,實踐其迹。今値夫人八十大慶,謹奉二語為壽。
萬夫人,湖南長沙周氏,名門淑女,字長臨,年十六,歸湖北黃岡萬武樵(耀煌)先生。
武樵先生少年從戎。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以青年将校知名當世。中華民國開國後,進保定軍官學校,并在陸軍大學畢其學業。先治鄂軍,為鄂人治鄂而努力。繼而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西征,勦匪以至抗戰,每役皆從,疊建勳績。複奉命從事軍事教育,自軍官學校,至陸軍大學,均着成績。比及大陸匪勢披猖,中央遷台,武樵先生奉命主持革命實踐研究院院務,深深體認 領袖「将革命事業從頭做起」之大義,兢兢緻力于革命反攻中堅幹部之砥砺與建樹。其組織歸于黨,其人才歸于國家。
綜觀武樵先生奔走革命數十年間,長臨夫人往往追随任所,處理家務,井井有序,使武樵先生無内顧之憂,得以獻身黨國,公爾忘私,夫人為其内助之力也。「儉故能廣」之古訓,夫人其力行之矣。
長臨夫人善理家事,親戚友朋同聲贊佩,無待于今日陳詞。至于衆所周知其槪略而不悉其詳情,如西安事變,大局阽危之際,長臨夫人不顧一身之生死,盡力于國族之險夷,用計至密,收效至速,當日行乎無人見知之中,事後亦不願見知于人。在此憂危惶惑之時,長臨夫人實不自知其勇氣從何來。至今有指其事為功在國族者,夫人答曰:「當日我二人隻有衞國家,保領袖之一念,不知其他。」「慈故能勇」之古訓,武樵先生與長臨夫人同踐之矣。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農曆八月十四日)适為夫人八秩懸帨佳辰、同仁等為敬仰武樵先生之彪炳勳猷,曁長臨夫人之淑行懿德,特設定壽堂,簽名祝嘏。以表賀忱。爰為之頌曰:謹奉桃觞,用申祝嘏、再晉期頤、松柏永茂。
作者:陶希聖 刊名:湖北文獻 卷期:第77期 出版時間:198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