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全面爆發。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争中,最終卻以處于弱勢地位的北韓宣告勝利告終。北韓戰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争,在這場戰争中,美國曾六次計劃使用核武器。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核武器的使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如今日本廣島的現狀也讓我們更加直覺地認識到原子彈的威力。那麼為何美國在六次提出使用核武器的計劃後,都沒能實施呢?

北韓戰争是美蘇争霸的一個縮影。對于美國來說,北韓戰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打擊蘇聯。就當時美蘇雙方的軍事實力,

美國的最高決策者認為,美國的軍事力量并未達到與共産主義可以“攤牌”的地步。他們需要時間來蓄積軍事力量,應對全面戰争。是以美國采取一切體面的措施,來避免任何可能導緻與蘇聯發生公開沖突的行動。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在北韓戰争中,蘇聯雖然沒有正面參與其中,但是在軍事武器方面對中朝兩國提供了許多支援,并遣派少數部隊加入戰鬥。杜魯門曾多次強調,他們主要的敵人正端坐在克裡姆林宮裡,他堅持認為“隻要這一敵人沒有亂入戰争而在幕後牽線,我們就不能将再度動員起來的軍事力量浪費掉。”是以,即使美軍與蘇聯空軍交手後,美國方面最終也是秘而不宣,以避免戰事的失态。

此外,在本次戰争中,美國始終将蘇聯作為最主要的敵人。原子彈的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原子彈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美國決策者始終将原子彈作為對付蘇聯的主要武器,沒有特殊情況,不會輕易将原子彈使用到其他國家身上。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更何況,北韓原本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工業發展并不發達,沒有大型的都市和工業基地,沒有明确的攻擊地點。并且當時有實驗表明:“如果人們挖得很深,到達了足夠的深度,就可以非常接近爆炸地點而不受到傷害。”而中韓兩國軍隊已在150英裡長的前沿戰線深挖防空洞,這使原子彈的威力并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再加上北韓地勢狹窄,兩方軍隊相差不遠,使用原子彈,很有可能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

那麼,北韓既然沒有适合投放的原子彈的地方,就有人提出将原子彈投放到中國的建議。美國認為,把原子彈投放到中國,擴大戰場,隻會削弱美國的國力,使蘇聯得勢。美國決策者認為,中國之是以出兵參戰并不是基于本身利益的考慮,而是迫于蘇聯的壓力,蘇聯才是真正的幕後“操作者”。

即使使用原子彈,把戰争擴大到中國,也并不能確定北韓戰争的結束,使中國屈服。相反,可能會加劇中國人民對美帝國主義的反抗情緒。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說:和中國全面戰争,将是一個“無底洞”,會“榨幹我們的血。”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此外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除了對蘇聯方面的忌憚,美國盟友和國際社會等方面也給了美國很大的壓力。

美國上司人擔心把戰争擴大到中國,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得到盟國的支援,還會使西方聯盟“關系緊張”,甚至破裂。

1950年11月杜魯門發出核威脅的聲明後,就引發了一場“戰後以來歐洲最激烈的政治動蕩。”美國參與北韓戰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擊蘇聯,蘇聯作為北韓的幕後支援者,一旦美國使用核武器,便很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而對于剛剛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各國來說,實在承受不起再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時間國際國内,反戰運動高漲。戰争伊始,英國外交部就表明:“我國政策主要的、基本的目标在于設法控制住北韓戰争的局勢,以避免發生全球性的戰争。”是以,在1950年聽到杜魯門有使用原子彈的意向時,英國議會76名議員聲明:如不阻止使用原子彈,他們将集體辭職。一百多名議員要求退出聯合國。面對這樣的壓力,英國首相艾德禮親自赴美會談。

北韓戰場上,美軍六次計劃使用原子彈,為何最終放棄?

美國國務院官員特别擔心,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北約可能會“分崩離析”,這一政治代價過于高昂。美國戰略空軍司令的萊梅曾哀歎:“在曆史上第一次對核武器的恐懼主導了我們的政策,妨礙我們赢得一場完全能夠取得勝利的戰争。”

除了政治因素外,美國軍事戰略方面的失誤也占有了一部分的原因。由于美朝兩國實力過于懸殊,美國顯然輕視了北韓方面的實力。美國方面的主将麥克阿瑟,雖然預料到了中國軍隊的加入,但在他看來,中國的隻會派遣少數軍隊支援北韓,是以他認為中國軍隊不足為懼。在北韓戰争中,主将麥克阿瑟始終堅持使用原子彈,在前兩次戰役失敗後,他甚至提出向中國投放10顆原子彈,徹底阻斷我國與北韓聯系的提議,很顯然他的這項提議不可能被國會通過。但是在麥克阿瑟最後的回憶錄中,他曾表示如果不是國會對他決策的幹涉,他早就将北韓拿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