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前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自此,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

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曆史!

至今日,日本亡我之心依舊不死,跟随美帝鼓吹中國威脅論,執意介入台海問題,甚至不惜武力幹涉。

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之際,@風華絕代憨小二從即日起,以史鑒今,與衆友一起重溫曆史,牢記國恥。以此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銘記于心,奮發圖強,警惕日本複活軍國主義,争做“中國21世紀的抗日新青年”,敢為“民族之脊梁”,防患于未然,以免曆史悲劇重演。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群眾

十四年抗戰,戰火在湖南糾纏了七年。

仿佛在印證很久以前的那句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在這裡,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在這裡,日寇掙紮了他最後的瘋狂;在這裡,六次大規模的會戰,讓熱血深深刻進了土地。

驚濤拍岸,孤城死戰,悲傷與反抗,苦痛與覺醒,去探尋那個年代支撐這片土地的力量,三千萬湖南父輩做過的、經曆過的。

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之際,@風華絕代憨小二組接18個記憶的碎片,翻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湖南抗戰畫卷——《用我一湘壯河山》。

湖南,倭寇的痛,中國的膽。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九一八事變90周年,勿忘國恥!

用我一湘壯河山·篇五:湘北大捷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1939年蘇日諾門坎之戰,蘇聯紅軍吊打日本關東軍

1939年,日本國内大旱,糧食欠收,通貨膨脹加劇,金融面臨崩潰,引起國民不滿。對外關系上,日本在1939年也很不順利,先是與蘇聯在諾門坎發生直接軍事沖突,又與英美發生摩擦,美國宣布廢除“日美通商條約”,使日本更覺得通過“南進”擷取資源的重要性。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閃擊波蘭,橫掃歐洲。日軍将領岡村甯次決定效仿希特勒,對湖南發動奇襲攻擊,殲滅第九戰區主力部隊,摧毀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盡快結束在中國的戰争。

不久,日軍秘密部署完成。9月18日,6個師團的鬼子,加上海軍陸戰隊、海軍長江艦隊,以及空軍部隊等各兵種,總兵力10萬多人,兵分三路向長沙襲來。

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5日,岡村甯次叫嚣着要用閃擊戰七天拿下長沙,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收到蔣介石的作戰指令:“放棄長沙,退守衡山一線再與敵決戰。”蔣介石和岡村甯次各自謀劃着戰局發展,長沙城裡的薛嶽卻決定,堅守長沙。

文夕大火後,薛嶽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期間,他潛心研究了一套戰術,經過近一年的準備,薛嶽自信,可将日寇擋在長沙城外。

這套戰術總的來說就是層層阻擊,争取兩翼,避敵鋒芒,打擊敵軍的補給線,最後趁敵人疲憊,一舉圍殲。

這個戰術能得以有效地執行,得益于南嶽衡山腳下一個特别的學校——軍委會遊擊幹部訓練班。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

桔盈圃,衡山腳下一處不起眼的小平房。1939年時,這裡是國民政府軍委會遊擊幹部訓練班中共代表團駐地。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平時國民黨将領瞧不起的遊擊戰,變得重要起來。根據與蔣介石的協定,中共中央派出熟悉遊擊戰術的幹部,教授遊擊戰。

時任八路軍總參謀長的葉劍英,受中共中央委派,擔任遊幹班的副教育長。中共代表團臨行前,毛澤東主席說,“去吧,講一篇我們的道理。”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葉劍英

1939年5月的一天,桔盈圃内清香一片,郁郁蔥蔥。再過幾天,南嶽遊幹班第一期學員就該結業了。

這天,湯恩伯照例去遊幹班旁聽,正巧是葉劍英在上課。這一章節的标題是“敵後遊擊作戰必須要緊密依靠群衆”。

課後,葉劍英帶着學員們到了附近的鄉下,實地訓練學員宣傳組織群眾的方法。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湯恩伯

看着葉劍英和當地百姓談笑風生的拉家常,湯恩伯給薛嶽打了個電話,意味深長地說,“過去我們為什麼老打不過他們呢?因為他們同群衆是魚水關系。”

5月底,為期三個月的遊幹班一期學員畢業,奔赴抗日前線。

1939年5月,武漢。

中國軍人在學習遊擊戰的同時,正謀劃着進攻長沙的日寇也在學習。學習的内容是一本小冊子,《陣中要覽》,主筆人是号稱中國通的岡村甯次,改編自神田正雄所著的《湖南省要覽》。

其中分析了湖南群眾的性格:自尊心強,富于尚武風氣,淡于金錢,反抗心理強,多慷慨悲歌之情……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岡村甯次不怕中國的軍隊,怕的正是中國人的反抗意志。進攻長沙前,日軍顯然對湖南作戰的困難,是有所顧忌的,但他們遠沒有料到,湖南的抵抗會如此強烈。

“你一肩,我一肩,挖土抗戰要争先,山要變成海,路要變成田,趕走鬼子過新年。你一挑,我一挑,挑得路兒一鍋糟,戰車不能走,重炮也徒勞,千萬鋤頭殺氣高。”

這首《挖路歌》曾廣泛流傳于湘北一帶,作者是田漢。創作這首歌時,田漢還是南嶽遊幹班的講師。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年輕時的田漢

1939年5月和7月,一百多名遊幹班一期畢業學員,投入了湘北前線,開始發動群眾。這首以湖南方言韻律創作而成的《挖路歌》随即傳唱開來。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抗日名将黃保德

李宣钊,抗日名将黃保德的外甥。“有醫療隊,還有一些專門送糧食的 部隊。他們安排組織得非常好,并且在裡面也有青年團,一些年輕人活躍在抗日自衛隊中間。”

第一次長沙會戰時,黃保德任60師178旅旅長。駐防在新牆河邊的筻口鎮一帶。

關于遊幹班學員發動群衆的成果,黃保德曾撰文回憶:以前和日軍一打仗,老百姓就躲得無影無蹤,結果留下來的全是漢奸,想弄糧食沒有,問路也找不到人,老是被動挨打。但在湖南戰場,動員的群眾很多,也很積極。

“當時老百姓自己吃糧食很困難,但是戰争打響後,老百姓都是一擔一擔地把蕃薯挑到前線,并且不收分文。”

在湖南,黃保德得到的不僅是湖南群眾的幫助,還有愛情。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右二為黃保德

1939年6月的一天,黃保德正在當地保長家裡,商量請鄉親們協助戰時運輸工作。談完出來,已經是傍晚了。

“他騎在馬上路過七裡橋的時候,看到一位姑娘在田裡趕鴨子,這個姑娘很淳樸。鴨子遊到田裡去了,這個姑娘看到了二話不說就噗通一聲跳下水裡,把這個鴨子抓了回來。這一刻,黃将軍心動了。”

黃保德原本以為自己的軍人身份,會讓女方望而卻步,但沒有想到, 這個多情的湖南妹子卻正是是以而看上了這位來自海南的抗日好漢。

不過,女孩的家裡并不同意。

被當面拒絕之後,黃埔五期出身、熟讀兵法的黃保德并不氣餒,決定采用迂回戰術,繼續進攻。

1939年農曆7月28日,在妻弟李敦宗的幫助下,黃保德如願娶回了淳樸的湖南姑娘李承逮。婚禮的地點,選在了60師的師部駐地,平江清水塘。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中國軍隊奔赴抗日前線

五天後,大戰一觸即發。

新婚的黃保德接到了指令,率部開赴新牆河。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新牆河

新牆河,東起幕阜山,西迄洞庭湖,向南延伸到汨羅江。

就是這條長不過百裡,枯水時可以徒步走過的小河,阻擋日軍長達七年之久,被譽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

新牆河兩岸,四處都能找到這種淺淺的土溝,當地的老人說,這還是第一次長沙會戰時遺留下來的戰壕,這種戰壕在新牆河一帶挖得密密麻麻,最長的一條有十公裡。

在薛嶽的防禦體系中,特地在新牆河北岸的鬥篷山和草鞋嶺,設定了兩個前進據點。這兩處海拔不高的山頭下是長嶽古道,也是日軍機械化部隊南下長沙的必經之路。

在此防守的是52軍第2師和第195師。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薛嶽開創天爐戰法

9月18日晨,集結于嶽陽的日軍第6師團、第13師團,各以一個大隊附炮兵一部,向新牆河北岸猛撲過來。

一場拉鋸戰就此展開。新牆河幾次被日軍奪走,幾次又被中國軍人奪了回來。當時新牆河是血流成河,河水都是通紅的。

9月19日,金龍山、鬥篷山兩處陣地,工事全毀,日寇仍無法拿下,于是施放毒氣,勉強渡河後,用刺刀将昏迷的守軍逐一捅死,第2師第8團胡春華全營壯烈殉國。

9月20日,日軍增加兵力猛攻雷公山、草鞋嶺,第195師史恩華營拼死抵抗,激戰至22日,全營陣亡。當晚,北岸前進陣地全部陷落。

史恩華營、胡春華營的堅守,為主力部隊轉移赢得了時間。

後來六十師安全轉移到了汨羅江一帶,之後在福臨鋪跟一九五師密切合作互相呼應,埋伏下來打伏擊,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伏擊戰。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抗日前線

“他們即使無賞可得,一有機會,也會替本國着想,或偷盜軍機檔案,或行暗殺,是以此後用苦力的時候,監視督促不可不嚴,叫他們搬運重要物資,要謹防他們拐帶潛逃。湖南人特别危險。”

這是岡村甯次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後,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一次,他在湘北戰場上吃了大虧,不得不放棄繼續進攻長沙的計劃,因為他的彈藥庫被人炸了。當時,被岡村甯次認為是特别危險的湖南人有兩個,一個是大雲山上湘北第七挺進縱隊的王翦波,一個是河市鎮的普通老百姓湛茂典。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臨湘縣縣長王翦波在湘北地區抗戰

在嶽陽大雲山的雲霧中,有一座三戰三捷碑,出錢刻碑的人就是王翦波。三戰三捷四個字,是27集團軍司令楊森寫的。

王翦波率領遊擊隊抗日的傳奇故事,在當地口口相傳,後來被一位作家寫成了一本書。名字叫《湘北風雲》。

當時的嶽陽城盡管淪陷成了敵占區,但是還是有很多的愛國志士幫助抗日遊擊隊。

遊擊隊員受傷了需要藥品和物資,嶽陽城内的百姓也總是有辦法送來抗日将士急需的東西。當時藥品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抓住就是要殺頭的。

百姓很聰明。那個時候每天都有人會挑糞出城去澆菜地,百姓就把糞桶設計成了兩層,上面是糞,下面是鋪的油紙,還有一個隔闆,下面是空的。藥品和遊擊隊急需要的一些東西,就可以放在隔闆裡,這樣巧妙地把遊擊隊正需要用的東西送了出去。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糞桶

1939年9月底,日軍主力已經突破新牆河、汨羅江,南進至長沙附近,湘北一帶隻留下了王翦波的第七挺進縱隊一部。

這天,王翦波得到情報,在新牆河北邊的筻口鎮,有個鬼子的彈藥庫,存放了一萬多箱的彈藥,第二天就要送到長沙前線。

見鬼子的守備部隊不多,隻有一百來人,王翦波決定幹一票大的。

在那個夜戰當中,王翦波就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把一百多警備隊全部消滅了。

消滅之後,彈藥庫的彈藥也沒有來得及運送,因為時間來不及了。王翦波就讓人到處澆汽油,這個時候放了一把火,就把彈藥點燃了。

根據當地老百姓的描述,那個時候,接二連三地傳來爆炸聲,火光沖天,燒了兩天兩夜。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長沙會戰

三天後,前線傳回消息,因為彈藥補給不足,日軍開始撤退。

第九戰區希望,第七挺進縱隊能夠斷了敵人後路。

接到任務後,經過勘察,王翦波決定,炸掉鬼子的羊樓司鐵路橋。

這是粵漢鐵路湘鄂交界處最重要的一座橋梁,鬼子的防守很嚴密,如果強攻,王翦波手上的兵力不足。

因為這個橋的下遊,大概是一裡到半裡左右的地方,有個河灘。遊擊隊就想了一個辦法,在那個地方就丢了一個手雷,就把魚炸翻起來了。

炸翻的死魚順着河漂到了橋下,附近放牛的孩子見了,趕緊跳下去撈魚。守橋的鬼子開始還在看熱鬧,後來也忍不住了,從河灘那邊跳下去搶魚。

就在他們撿魚的時候,守橋的人就少了。遊擊隊員就摸上來,把看橋的人幹掉了,非常迅速地在橋下埋了炸藥,一下子就把橋炸掉了。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委會頒給王翦波“國花”二等獎章一枚。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抗日前線中國軍人奮勇殺敵

抗戰勝利後,根據國民政府統計,嶽陽淪陷時期,王翦波帶領地方遊擊隊先後斃傷敵僞5000餘人,俘敵官兵117人,繳獲日軍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牽制了日軍大量兵力。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摩崖石刻——三戰三捷

在嶽陽河市鎮離母子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墓,碑上刻着“民族英雄”四個大字。墓的主人,名叫湛茂典,他曾在母子橋消滅了一個日軍守衛班。碑上的字,是他的弟弟親手刻上去的。

1939年9月,鬼子燒了湛茂典的家。為了維持生計,湛茂典帶着弟弟湛細泉等人上了山,當起了土匪。

湛細泉對二哥湛茂典崇拜至極,“小時候懵懵懂懂,我也不知道怕鬼子,反而老是去看熱鬧。我沒有親手殺過鬼子,但是我看到二哥親手殺過鬼子,我也不怕。二哥經常帶我爬火車,上去偷日本人的鹽, 分給鄉親。因為我們鄉的人多又沒有土地,沒法維持生活,很多人讨飯。”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中國抗日軍人

湛茂典膽子很大,但很有原則,隻偷鬼子的東西。

有一次偷日本人大衣的時候,湛茂典被日僞軍抓了起來,要槍斃他。他說,“槍斃我可以,但是一定要一槍把我打死。”

日僞軍覺得很奇怪,就告訴了日本軍,日本人知道他隻是偷一些棉衣等,就沒槍斃他。日本人就問他這個地方有沒有共産黨的人,他說有。又問他有沒有國民黨的人,他也說有。

然後日本人就給了他一張條子,讓他帶日本人去打共産黨和國民黨。

中午時分,路過一個魚塘,鬼子用三八大蓋打了幾條魚,趁着鬼子做飯時,湛茂典下手了。

趁着兩個日本軍人去菜園裡抓雞,湛茂典殺死了做魚的日本鬼子,摸走了他的槍,又趕到菜園子打死了另外兩個日本鬼子。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自從有了槍,湛茂典膽子更大了,他決定搞掉日軍的一個彈藥庫,偷些武器換糧食。

日本人在新四街建了一個彈藥庫,派了一個班去守衛。湛茂典殺了幾隻雞,帶人專門辦了一桌子酒菜,給日本皇軍送去犒軍。

湛茂典端着菜送到日本軍人桌子上時,菜盤子下面就放了一顆手榴彈。當他把菜放到桌子上時,手榴彈就露了出來。湛茂典大吼一聲,所有人都不要動,有敢動的就一起死啦死啦滴。

聽不懂中國話的日本人,盯着手榴彈,倒也明白了湛茂典的意思,沒一個人敢挪屁股。其餘“幫廚”的人也趁勢圍攏上來,手上端着槍抵在了鬼子的頭上。

湛茂典把日本鬼子全部帶上懸崖,逼他們跳了下去,沒費一彈解決了日軍一個守衛班。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嚴陣以待的中國抗戰軍人

有了足夠的武器,湛茂典的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到了1944年,湘北全境淪陷,國民黨正規軍的遊擊隊,甚至都要來找湛茂典買槍和子彈,一支槍可以換8擔谷子。

湛細泉不記得哥哥到底殺了多少鬼子,國民政府也沒有給哥哥發獎狀證書,不過湛細泉說,二哥是他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長沙會戰苦戰的中國軍人

經過半個多月苦戰,從江西、湖北和湘北三路進犯的日寇,被湖南軍民逐一擊退,逃回了新牆河以北。

很多人将這次戰役的勝利,稱為“長沙大捷”,還拍成了電影,不過,薛嶽卻認為,日寇叫嚣在中秋節前攻占長沙,不僅沒能如願,甚至連長沙城的大門朝哪開都沒搞明白,不如改為“湘北大捷”。

這一次交鋒,日寇傷亡不小,而且士氣大跌,為了扭轉其不利局面,割斷中國第六和第九戰區的聯系,随後,他們使用了一種極為陰毒的武器—鼠疫,試圖以此快速摧垮中國軍民的鬥志。

岡村甯次在這裡吃了大虧:湖南人偷軍文行暗殺,還拐帶物資潛逃

日軍毒氣戰

日寇的陰謀究竟能否得逞呢?明天,@風華絕代憨小二将繼續講述用我一湘壯河山的第六篇——倭鼠之刀。重溫曆史,不忘國恥,以史鑒今,牢記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