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确立文化定義權

改革開放以來,在商業經濟大潮的卷席之下,商品生産大規模擴充,消費本位、消費型文化逐漸占了生産本位、生産型文化的上風,當代審美文化日趨呈現消費化趨向。文化生産者往往以審美大衆的喜好、趣味作為文化生産的出發點與立足點。文化的高雅目标和審美價值在文化一味地順從市場需求之下不得不大打折扣,進而導緻社會美醜、善惡等價值評判标準混亂,以至于滋生出金錢至上、急功近利等不良社會心态,對建構公德心社會産生較大的沖擊。故而迫切需要确立文化定義權。

文化定義權,簡言之,就是掌握、制定和引導文化的生産方式、審美标準和傳播路徑等的權力/權利。它要求文化的權力/權利掌控者以建構者的身份界定文化的性質,主導文化的方向與标準,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以維護和建設本土文化的先進性和獨立性。

确立文化定義權,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資源,優先發展生産型文化。

為平衡生産型文化與消費型文化的比重起見,發展生産型文化,于娛樂文化生産而言,不妨從傳統文化中找靈感,在地方文化上做文章,做到古今融合,推陳出新。河南衛視《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龍門金剛》等幾個節目的制作與運作就是成功的例子。自《唐宮夜宴》首次爆紅後,在“新國風戰略”推動之下,從《清明奇妙遊》到《重陽奇妙遊》,河南衛視注重傳統的文化資源與現代先進的視聽技術整合,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得以出圈。《唐宮夜宴》的創作靈感來自河南安陽張盛墓出土的隋代樂舞傭。河南衛視的新國風節目以其豐富的文化内涵與較高的審美情趣,在電視、網絡上持續走紅,滿足了不同層次群體的文化需要,博得了大衆喜愛。河南衛視投入較高的精神和智力成本,做出了河南衛視的個性,使厚重出彩的中原文化受人敬重。河南衛視是以成為2021年最受人們關注的省級衛視,聲望直接超越國内兩大電視媒體巨頭湖南衛視與浙江衛視。這是一個好兆頭。

确立文化定義權,須從傳統文化出發,建立中國審美文化标準。

近年來一些藝術展、廣告、電影有意無意使用“眯眯眼”造型,多少有迎合西方審美文化标準的嫌疑。雖說人的眼睛有大有小,我們審美也應多元,但不良跟風需要我們保持警惕。任性定義中國人的長相由來已久。最為典型的就是傅滿洲形象。1910—1980年,傅滿洲形象反複在美、英等國小說、銀幕、舞台演繹,無非都将其塑造成眯眯眼與八字胡的相貌、陰險狡詐的性格。這不免在西方形成一種固化的惡劣的中國人印象。中國對美的眼睛定義,自古以來從未缺席。從先秦“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魏晉“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再到現代“一雙清澈流動的眼睛,伏在彎彎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龐對照,越顯得晶瑩”。是以,确立中國審美标準定義權,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習慣的審美标準,為廣大人民群衆普遍接受的審美形象勢在必行。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積極吸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與各民族審美文化中的有益經驗,荟萃成審美标準。它可以多元,但一定是中國風格。隻有堅定中國審美文化标準,才能提高全民文化自信。此外,還需做好宣傳工作,尤其是加強青少年的審美文化的教育。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加強對他們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宣傳教育,增強他們辨識美醜、是非能力,事關重大。

确立文化定義權,須繼續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文化部門與文藝工作者要積極地“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作家、藝術家作為生産主體,更要走在前頭,書寫新時代中國勇于擔當、新時代人民敢于創造的新形象,自覺維護中國文化形象,抵制不良文化入侵。

去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特别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從生産文化到建立審美文化标準再到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發出中國文化的聲音,創造為發達國家樂意接受的中國形象與中國故事,任重道遠。每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文化之士都應該行動起來,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事業中去。

(作者機關:河南大學文學院)

微信編輯:呂漪萌

二審:任晶晶

三審:徐健

為你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