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武漢市一家醫院内,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接受着女兒的喂養,98歲高齡的她已然疾病纏身,甚至連說話都成問題。可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竟然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榮民。

她叫李少卿,老年生活是在充滿消毒水味道中的醫院供應室中度過的,工資微薄卻也從不叫苦叫累,醫院内所有的人都對這位老人愛戴有加。

直到她從醫院離職後,在查閱她的登記資訊時,才驚訝的發現了她埋藏許久的秘密往事。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一.

1921年,河南一戶普通的貧民之家,傳出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然而本應當無憂無慮度過童年的李少卿,卻因為時局動蕩,而不得不陷入東躲西藏,水深火熱的日子裡。

在她出生後不久,延安爆發革命,這座無數英烈血染的革命聖地,埋葬了她兩個叔叔的屍骨。家國的動蕩,民族的不安,都給當時年幼的李少卿埋下了強烈的報國心願。

可無奈身為一名女子,不能上陣殺敵,于是她選擇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衛生員。當時抗日戰争爆發,百姓陷入凄苦的歲月中,她開始東奔西跑。

随着有經驗的前輩參加各種醫療活動,在此期間可謂得到了極大的成長。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偶爾有日本人來攻打,她和傷員都要躲進山洞裡,一邊負責照顧傷員,一邊還要為他們尋找食物和水并加以治療,這樣艱苦的生活經曆使得李少卿磨砺出了刻苦的性格,為之後的榮耀埋下了伏筆。

1938年,十八歲的她成功入伍并擔任了新四軍衛生員。兩年後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并且成為了一名軍醫。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李少卿是當時軍隊最年輕也是技術最為高超的軍醫之一,她握住的手術刀穩如磐石,精湛的技術和讨喜的性格令她在部隊斬獲好評。

除此之外,李少卿最為擅長的是用麻藥,她所掌控的麻藥用量總是恰到好處,又不見得會過多。

1940年正是抗日戰争的高潮階段,李少卿進入了新四軍五師部隊。炮火連天的戰場下,身為女性的她們沒有絲毫的畏懼。

李少卿曾說過,炮彈就在不遠處炸響,甚至還有幾枚直接落到了眼前,直到如今腦子裡都能夠回憶起轟鳴聲。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但她們接收着無數的傷員,為他們包紮和救治。甚至有的女醫生還要扛槍打仗,為了應對敵人突如其來的襲擊,以及快速的将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這都是必備的。

很多次在槍彈掃射過來的時候,常常是女醫生用身體為傷者做掩護。大大小小的戰役下來死傷無數,但是她們都是最值得緻敬的人。

李少卿曾多次感慨自己在那樣的場景中僥幸活了下來,看到了新中國日益騰飛的模樣,也算是給曾經的戰友一個好的交代。

作為一名優秀的女軍醫,有着高超的職業素養和冷靜的态度,可是卻有一件事情令李少卿至今都愧疚不已。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那是1949年的一個春天,一家醫院内,李少卿正忙的不可開交。中共戰争正打到最關鍵的時刻,在面臨人手殘缺和基本都是經驗不足的女醫生情況下,李少卿為了不耽誤前線戰機,挺着七個月的肚子親自上陣治療。

李少卿幾乎将自己鎖在了手術室内,年輕的女醫生和護士們常常向她讨教問題。她一邊進行解答,一邊進行麻醉。

封閉的手術室内充斥着麻醉劑的氣味,連一些男人都無法忍受,即将臨盆的她就這樣默默承擔了下來。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麻醉氣味的大量輸入,使得李少卿早産,這個本該生活到如今的孩子在生下來不到一個小時内就停止了呼吸,而這也是李少卿與她丈夫的第一個孩子,意義非凡。

這是李少卿如今最為遺憾的一件事情,盡管現在兒女對李少卿十分孝順懂事,國家也給予了這位功勳老人補償。

但是李少卿依舊在提到這件事情後,還是充斥着感慨與悔恨交加的态度。

1951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李少卿進入了丈夫組建的喀秋莎火箭炮兵22師,跟随着部隊一起趕往前線。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作為部隊中罕見的女醫生,她從來都沒有叫苦叫累,而是心甘情願的陪着丈夫救死扶傷。

盡管李少卿沒有過浴血殺敵的熱血,也不會是上陣扛槍,但是她依舊是一位偉大的白衣戰士。

千千萬的戰士都對他感恩戴德,而國家也對她進行了高度的贊揚和褒獎。

1957年,李少卿和她的丈夫都被授予了三級功勳紀念章,以及抗美援朝紀念章。在那個時代獲得這種獎章都是一種莫大的殊榮,更何況,作為女性參軍入伍本身就極為罕見,而能夠獲得勳章,更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但是李少卿并沒有用它當做炫耀,而是默默的封存起來,看作是一種沉默的榮譽。

李少卿始終認定,她的作為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她認為自己微薄的付出記挂在心裡就好,而不應當被看作是一種展示,那一枚枚勳章都代表着李少卿強烈的愛國情感和謙虛的人生态度。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二.

李少卿始終無條件的服從黨安排,對黨的指令有着高度的尊崇,和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在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她并沒有要求國家為他提供工作,而是默默的随着丈夫就地複員,進入到硚口區漢水街勞動服務站工作。

在李少卿随軍治療的生涯中,積攢了不少的名望和聲譽,但她從來對此淡之如水。她說:“我是國家的人民和公仆,就應當為其他的人民和百姓付出,哪怕我在戰争中不幸死去,也是一種光榮犧牲,這種名譽對我來說隻是虛妄”。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李少卿曾經與他的舊友重新傳回到當年革命和生存的地方,望着當初自己為之抛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根據地,李少卿心中時常湧現出一種莫大的自豪與驕傲。

重返故地,一來也是為了紀念當時犧牲的故人,二來也是為了回憶當年所經受的坎坷和苦難。

而在造訪故土的過程中,有她曾經救治過的百姓來看望她。由于救治過的傷員太多,加上年事已高,李少慶已經不記得這個人了。

這是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大娘,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找到了李少卿的住處,眼泛淚花的說道:“李醫生,當年是你妙手回春,将我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當時還有部隊上的傷員,那你仍舊不顧一切優先為我救治,您的恩德,我一輩子銘記在心”。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李少卿在聽完老大娘的叙述後,也對此有了一些印象。 部隊行進的過程中,始終秉承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理念,解放軍戰士們甯願自己忍受疼痛,也要讓老百姓優先享受救治。

李少卿随即表示:“您不應該來感謝我,而是感謝那數百萬個踐行着為人民服務的士兵們,正是他們才能讓我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

對國家的忠誠,對士兵的敬仰,對黨的尊崇,為人處事的謙卑和淡然。已經銘刻進了李少卿的骨血之中,也讓她是以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尊重。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三.

李少卿将自己對家國的愛戀同樣傳授給了兒女們,對自己的小女兒也寄予厚望。取名為勳榮,意味着勳章和榮譽。

在馮勳榮出生的第二天,李少卿和她的丈夫就被授予了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李少卿希望女兒能夠将自己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愛國愛黨的家國情懷傳承下去,在将來成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人。

對于兒女的教育工作,李少卿絲毫沒有怠慢。制定了嚴格的家規訓條,引導他們成為具備高尚人格的人,始終将愛國思想貫穿其中。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根據馮勳榮回憶,母親在他們兒時就告訴他們父母是家國英雄,搬來了大量的古典書籍供他們閱讀豐富學識,在十多歲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對中國古往的各類曆史熟知貫通,并且各類的經典書目都已經深入閱讀并了解。

質樸的李少卿夫婦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不希望子女憑借父母獲得過殊榮就在班級中炫耀或者借此取得老師的特殊照顧,于是選擇将獎章珍藏起來。

馮勳榮說道“母親淡泊名利的品質給予了我很大觸動,令我在之後的成長道路上受益匪淺,始終告訴自己要刻苦勉勵,追随母親的步伐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在這樣風雅的家風培育下,李少卿一家兒女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大哥馮作化成為一名前線優異的醫學工作者,秉承着父母科教興國的理念為醫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信奉的是“甯可藥架落滿灰塵,也不願興旺發達”。

作為曾經的隊醫,李少卿曾手把手的傳授兒子醫學知識,将自己的一生所學和鑽研出的醫術毫無保留。

醫學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職業水準,以及優秀的素養水準,而是始終對患者抱有一顆尊重和悲憫的心。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四.

1973年,李少卿進入武漢市第四醫院供應室處理醫院的消毒工作。身邊的同僚無一知道這是一位功勳卓著的老人,而李少卿也自然不想提起自己的往事以普通人的身份與他們相處。

作為同僚,她對任何一個人都和藹可親,還時常從家中帶早餐分發給各位工作者。作為長輩,她也能夠在醫院内對年輕的小輩們給出一定的人生建議,這些彌足可貴的建議都使他們對這位老人倍加敬重。

盡管已經高齡,但是李少卿仍舊對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尊重,消毒工作十分的繁累。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盡管消毒工序較為簡單,但是要在短時間内對幾百件甚至上千份防護服進行消毒也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并且還要對醫療器械等進行全方位的消毒。

這種工作要耗費巨大的體力和精神,長達八小時的站立都是家常便飯。以至于很多年輕人都難以忍受,但是李少卿就這樣幹了下來。

身邊的同僚都說這個工作辛苦的老人雖然做着苦活累活,但是從不抱怨。臉上始終挂着笑容,對任何人都親切有加。

直到最後由于身體原因不得不退休後,也十分挂念醫院内的工作,對後來的工作者給予了詳細的囑托。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并且在退休後還每個月都來醫院參加黨組織的活動,到後來身體不适的時候由女兒推着輪椅也要來參加活動。

她對黨的敬重與愛戴使得所有人都産生了疑惑,這位普普通通的消毒勞工,難道隐藏了什麼驚天秘密嗎?

直到老人退休後,武漢市第四醫院整理退休人員的檔案才發現了老人珍藏了數十年的勳章。

而她的同僚也十分驚訝,一直甘願做消毒工作的同僚居然是一位老英雄。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在了解到老人英雄事迹後,武漢市第四醫院決定發動年輕人的力量對這位老人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和采訪,并号召醫院的年輕人對此進行學習。

盡管李少卿多次拒絕不希望自己被傳頌,但在醫院的堅持下還是妥協了。

多位年輕一輩的人在聽完老人的傳奇故事後,不少都熱淚盈眶。盡管如今和平年代,沒有當時殘酷的戰争紛擾,也不需要護士去給患者身體擋子彈。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但這種敬畏生命與擁黨愛國的精神始終值得他們學習。

如今98歲高齡的李少卿盡管行動不便,不能夠再進行每個月的黨組織學習活動,但她依舊對年輕一輩的工作傳授自己的學習經驗,在兒女的侍奉下頤養天年。

她深切希望江山代有才人出,在醫生這個神聖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樣也無愧于老一輩黨員的寄予與囑托。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五.

2017年8月,為了将李少卿的事迹發揚光大,号召青少年學習李少卿的愛國愛黨精神,李少卿被入選了“中國好人榜”,得知此消息的她先是一愣,然後莞爾一笑“搞這些虛名頭,半截子身子入土的人了,何必在意”。

盡管李少卿内心裡不願意接受這個名号,不希望自己的事迹被傳播,但國家依舊選擇授予了她這個獎項,這樣也是對一個老兵的最高敬重禮儀之一。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2021年至今,高齡的李少卿在病床上準備安度晚年,不時有她曾經的同僚與救治過的患者來看望她,為她送上鮮花和祝福。

這位隐姓埋名數十年的老人,在彌留之際仍舊感受到了人世間深切的溫暖與善良,那些被她救治過的傷員。

如今也已經與她年紀相仿,,或是教導子孫來看望她,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令人肅然起敬。

時間終究會帶走一切,這位百歲老人的身軀或許将要離去,但她偉大的精神仍舊在世世代代的延續。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她的子女也都将近古稀,最小的女兒也已經五十多歲了,為了踐行母親的精神事迹,他們也将家風家訓傳授給了自己的子女。

教育他們要擁護黨和國家,切實履行黨員的責任,将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貫穿自己的人生。

如今李少卿的大兒子已經年逾花甲,但仍舊沒有退休,在手術室内接收無數的患者,一切以病人的生活起居與身體狀況為最高名額。

甚至于逢年過節都是在醫院中度過的,他完美的繼承了李少卿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病人的安危都難以顧忌照料母親,以至于98歲高齡的李少卿卧病在床都是由小女兒悉心照料。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嚴格家風不僅對下一代有着影響,以至于延續三代。李少卿的外孫也踐行着外婆對她的刻苦要求,在國外攻讀高等學府,後又轉入國内為國内的科研工作做出高度的貢獻。

如今疫情形勢嚴峻,李少卿家中的長輩在積極研究抑制疫情擴散與新冠肺炎的疫苗,而小輩們則繼承了李少卿的願望,積極擔當起家國責任,參與到志願者行列中去。

他們輾轉奔走在各個社群,學校,乃至火車站和機場隻為了幫助國家嚴格把控疫情形勢,冒着感染的風險奮戰在前線,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真正做到了無私奉獻。

李少卿的精神與家訓不僅在家族中起到重要作用,對于正年輕風貌的我們也有着不小的啟發與思考。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不計名利在平凡崗位上勤懇勉勵的我們亦是值得歌頌的英雄,尤其是醫護人員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着自己的身心,為人民健康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仰。

兒女健在,三世同堂是每一位老人心中最懇切的願望。

李少卿一家的每位年輕後輩都是奮戰在國家一線行列的先行者,身體康健又備受國内人士尊重,甚至于馬上都要四世同堂。或許,這樣美好的時刻也是上天賜予這位功勳老人的機緣。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

參考資料:

長江日報:《 一份退休檔案揭開98歲老人的秘密:多枚軍功章壓箱底幾十年》